2023-10-2 19:58 /
评价作品时观众总苛求着自己要追求客观,但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候观众在给作品下一个看起来“理性客观”的评价时,其实都是主观的。不管是高分还是低分,在追溯到最后时,所判断的标准从不是作品的质量高低与否,而是作品所带给观众的这份体验正负与否。若是喜欢,那便夸赞,捧于手心;若是无感,那便冷落,弃之如履;若是厌憎,那便口诛笔伐,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凭心而论,这份主观其实亦是客观。因为观众并非是专业的评测员,他需要做到的,从来都不是在遵循着职业素质修养的前提下来“冷静客观”着完成这份工作。观众之所以选择作品,绝不是因为工作需要,而是因为情感需要——他需要着,能从作品的情节叙述里,获得一份自己想要体验的情感反馈。他想要看反转,而反转足够惊奇,那便very good;他想要看角色,而角色非常有魅力,那便very beautiful;他想要看深度,而作品简直高深莫名,那便very cool。说到底,既然做出评价这个选择的投票权是掌握在观众手里,那能否与观众合拍、合观众心意便才是最便捷的法门。并不是说,作品从一开始就要偏向于观众的喜好,以谄媚的姿态来委曲求全投其所好;而是说,作品应该把握住自我表达与观众体验上的统一,不要让两者错位到南辕北辙。
情感的体验当然是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正负之别的。既不存在某种情感天生就比其他情感更高贵,也不存在某种情感天生会比其他情感更轻贱。高兴还是悲伤,惊奇还是厌憎,它们都是等价的,都只是作品所带给观众的反馈体验而已。区别只在于,观众对于这份反馈的态度如何——是喜欢迎合,还是嫌恶抗拒。能够给予观众正反馈的,那自然是佳作;能够让观众为之高潮连连的,那更毫无疑问是神作;只能做到让观众昏昏欲睡毫无所欲的,那必须得是庸作;至于那能让观众为之咬牙切齿的,那自然只能归类为是粪作之流了。在这里,因反馈而来的评价,与作品质量的本身,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众口一致的粪作情节,其实恰好说明着作品本身质量的不俗——如果只是平庸,是远不能将观众集体激怒至此的。但,正是因为评价其实是基于反馈的正负与否而定,所以面对这额外的负反馈时,才愈显其低劣。

我曾想过能让观众落泪与能让观众畅笑之间的难度区别,最后结论有些出人意料——是后者更难。固然,能让观众开心似乎很简单,即使是天雷滚滚如《雷锋的故事》我也能因其居然烂至如斯而忍俊不禁;至于那些捧哏卖蠢,那些愉悦扭曲,更是极易能逗乐着手捧西瓜汽水凑过来只为看看乐子的观众。但,这其实是种误解。观众可以为这些情节桥段而放声嗤笑,却并不会认为它们能成功调动自己的情绪就是自身质量的证明——这般的下三滥笑话,只会愈加印证其质量的低劣。想要让观众落泪是份稳赚不赔的无本买卖,只要达成效果就必定能得观众称赞,即使未达成那也只是力有不逮,远不到为观众嫌恶的地步。而能让观众发乎情、真心实意从心底乐开怀进而欣赏这份幽默却是一件极具有含金量的操作,这样的作品在实践时总不免有着装腔做作的嫌疑——因为在观众的心底,其实早已经于潜意识下默认了悲伤远高于欢乐这个不等式,虽然它们原本应当是等价的。君不见,能让观众落泪的作品能列成一排甚至单独列个“泣系”的分类还能较真就其催泪能力而排个一二三四,足可见其数量之盛;至于所谓能得观众认可的“催笑”的作品……嗯,除了《猫和老鼠》这种,又还能想起谁呢?这般的数量差距,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两者之间的难度差距吗?
是啊,笑其实比哭更难。“泣系”早已被总结成了成功的范式,而“笑系”的所谓范式至今仍未曾得见。甚而暴论一点讲,即使抛开所谓的情节,“泣系”依旧能够达成它所想要的效果——无需情节,有着足够优秀的BGM,便已足够。不管是游戏还是动画,那些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落泪场面里,BGM的功劳至少得占五成。若是临场将音乐关掉,那简直就如同炒菜不放油盐,效果不但是大打折扣简直是无法入口。就算是只将BGM单独拎出来,在旋律响起时依旧会不自觉让观众眼角潮湿——反向而言,会有什么BGM,能在响起时让观众不自觉嘴角上扬觉得乐开怀吗?
悲剧固然是艺术中的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但能让观众落泪的作品,或是说所谓“泣系”故事,与“悲剧”的距离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用这句话来证明观众在对待“泣系”与“笑系”的有意偏颇当然并不恰当。更为合适的解释或许是:身为观众的我们,其实太想有着这般能够落泪、能够让自己“泣”的体验了。
无论如何,哭与笑都是情绪表达的必要一环,是生活里必经的情绪体验。但它们所占的份额,太过不对称了。在生活里,我们会经历各种笑,微笑赔笑嗤笑媚笑皮笑肉不笑,生活的每时每刻似乎都为笑容所充斥。而悲伤与落泪,是极为罕见、甚少发生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因为我们早已厌倦了这般的虚假之笑,才愈加排斥在作品里出现的同样低劣、同样伪装的所谓逗笑,才愈加渴望能在作品里有一节让自己开怀真心表达自己情绪,哪怕是大哭——不,这般的畅意落泪其实更好——的场合。
因为缺失,所以向往。因为满足,所以封王。
这,才是泣系故事大行其道背后的情感逻辑。泣系其实是一种高度商品化的故事结构,所需要满足的并非是观众的故事需要,而是情感需要。它之所以能被交口称赞,能得如此盛誉,并非是因为它自己,而是在于做出评价的观众本身。因为,它给观众那早已积蓄却始终不得释放的情感,给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宣泄借口。而在落泪感怀让自己得以逞意满足之后,观众自然会心甘情愿为之封神。

麻枝准所创建的故事架构早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模式,所以后来者才纷纷模仿而止步不前。他的情节模式的确极有特点,棱角分明到即使是在别的作品里,观众依旧能够一眼就分辨出“这很有麻子味”。这种特质并非是来自他所表达的理念或内核上的一贯性——事实上,麻枝准的题材框定范围其实一直是在尝试着突破与变化的,所以才会在此后觉得自己无可再写而封笔——而是来自于他那些似乎一成不变、早就已经被一次次实践证明了其行之有效的桥段处理,尤其是在最后的煽情发刀催泪桥段的处理。从《Kanon》、《AIR》到《CLANNAD》和《 Little Busters! 》,都能总结出这种内在的高度相似性。这份相似性,我将其总结成为一个词——“死别”。
麻枝准的故事里总会出现奇幻要素,因而这里的“死”并非是确指生物意义上的死亡,而是类似于大卫·伊格曼的三种死亡的虚指。在这里,“死”既可以指代实际的生物体的消亡,如角色生命的消逝;也可以指代角色自身人格的消失,比如记忆或是人格的消散;还可以指代角色在外在世界意义上的消殆,比如他者对角色记忆的被抹消。还可以更进一步,角色自己的身份认知的消解、甚或角色自己自认为自己所将遭遇既定的死亡命运,都可以被纳入进这个广义的“死”之一词的定义里。
“死”是阴阳两隔如参商般永不复见,它本身就自带有“别”的情绪。而“死”本身又是极具有崇高感与悲剧性的仪式,于此所行的煽情,自然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死”之人恰逢其“别”,再配以质量优秀的BGM,还有谁能在此时承受住这般的催泪攻势呢?
《Kanon》的麻枝准所操刀的真琴线,其情绪的落点正在于最后小狐狸的消失——这,当然是“死别”。
《AIR》的爆发之处在于观铃知晓将要分离时所遽然喊出的那声“妈妈”,这场“别”的情绪基底在于观铃笃定自己女儿身份的终结——这,当然也是“死别”。
《 Little Busters! 》的漫长铺垫,只为最后的那场深情告别,而他们本来就是带着死之觉悟而行的——这,当然也是“死别”。
至于《CLANNAD》,那更是简单。剪掉后半段AS篇后的《CLANNAD》,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校园青春恋爱故事,是远远撑不起它所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这部作品的评价的。而后半的《After Story》篇,能将观众的情绪彻底点燃、让他们从此念念不忘的,当然毫无疑问是那两场确确实实的“死别”——以渚与汐之死,来铸就《CLANNAD》本身作为催泪神作的无上地位。
毕竟,所谓泣系,不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吗?而所谓毁灭,还有什么方法能比“死”更为直接、更为有效,又更为煽情而催泪呢?
那么,我感动了吗?我为之落泪了吗?我因为这体验,而心甘情愿觉得《CLANNAD》无愧其盛名了吗?
不,我,——愤、怒、了。
因为,亲手终结渚与汐生命的,不正是——冈崎朋也你自己吗?

虽然有着“帝王切开术”这样看起来威风赫赫的名号,但其实,日本大众对于剖腹产的态度并不算待见。在日本人的传统里,顺产才是值得尊敬与鼓励的行为,这是自身和孩子身体健康的证明,更是一种“正道”的诞生方式。至于剖腹产,那只是种懦弱的行径、“邪道”的行为。所以在日本医院里,哪怕是医生和护士也很少会主动支持孕妇采用剖腹产的方式来生产,他们更愿意直截了当建议顺产,除非对方真的有着顺产不能的特殊情形。即使是这种特殊情形下,想要行剖腹产手术依旧是一项需要严格审核、层层筛选的行为。而在最后,那些行剖腹产者,不单孕妇本人要被鄙夷,就连她周围的支持者、以及她所生下的小孩,都可能会被周围人以异样眼光来看待的。这一风俗即使是在如今,依旧根深蒂固,关心过日本明星新闻的自然清楚那些产子新闻里剖腹产的比例对比中国而言有多低,更勿论是在《CLANNAD》故事背景的二十余年前。
我刚了解到这种风俗时,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越是发达的国家,国民认知自然越该开放;既然中国都早就司空见惯剖腹产了,为什么在东边更为发达的日本,居然会有如此保守的态度呢?
但,这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是在如今,日本民众依旧推崇着顺产而不欢迎剖腹产,哪怕他们其实明知道这样风险更高而收益近于无。
民俗就是民俗,存在就是存在。以中国的国情而来指摘《CLANNAD》故事里日本人的故事情节,只能是按图索骥。渚以病弱之躯而坚持要选择顺产,这选择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至于她为何要将产房选择在家里而非是医院,故事内其实已经将原因挑明了,虽不太能服众至少可以理解——“我想让孩子第一时间看到的是ta的家人,而不是接生的医生和护士”。
但,她可以对即将到来的危险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冈崎朋也,你呢?你作为她的丈夫,又是怎么做的呢?
……你,什么都没有做。
你不知道她选择顺产的风险吗?不,你明白的。在生产前的对话里,你就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过,以渚的身体而言,这样做很有风险。
你是没有钱来聘个产婆做保险吗?不,你是有的。即使是在刚结婚不久的小两口日子过得紧巴巴,不可能会在明知道有确定风险时还这般吝啬吧?何况那时候,不是还有古河一家子在旁吗,能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能开口的呢?
是古河渚的爹妈也不知道风险吗?不,他们也知道。不正是朋也你与古河早苗的对话,昭示着你们其实都清楚这情形的吗?难道还要去猜测,他们对渚的关爱还不够,不够到甚至不愿意拿钱来垫出一个产妇?那可是他们女儿啊!
是啊,你、还有古河夫妇,你们其实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但在最后,却又什么都没做。不消说事先联系医院或是寻找产婆这些措施,即使是在事后,你们又做了什么呢?
——还是什么都没做。还是什么都没做。甚至是紧急联系医院或是产婆,都没有,都没有。羊水破裂这种意外,并不会在瞬间就致人死亡的。能够腾挪的时间,至少有几十分钟乃至几小时。而在那漫长的时间里,冈崎朋也他,除了自怨自艾,什么都没有做。
冈崎渚,是在你们眼睁睁的注视之下死的。她,是被你们的懈怠而非疏忽、有意而非无意而死的。她的死不是因为冈崎朋也,但她,的确就是被冈崎朋也害死的。

但其实,渚,她是一定会死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会坠下,契科夫之枪终会响起。从开篇她出场起,这个flag就已经被插上并在此后被无数次暗示。并不需要抬出“渚的生命是与小镇绑定的,所以她必死无疑”这般的神棍言辞,麻枝准自己都未曾给世界观一个确切的描写。观众其实是早就明白这结局的,那是这个故事收束的世界线之必然,是故事本身给予角色的终定裁决。所愤懑的,无非是麻枝准作为创世的神之手,明明在此前有着极大的耐心来慢慢铺垫仔细勾勒,却在这最后本该盛大堂皇的“死别”仪式里,遽然选用了如此潦草而急不可耐的处理。那大概是因为,他缺乏着一点生活的实际认知,只能想当然般以既定的结局来肆意想象那自己并不曾了解的过程,才会没能在最后将这块璞玉打磨完美。
是啊,渚是一定会死的。就算过程再潦草不堪,至少对于这个结局,观众是并无异议的。至于处理不当,那多半只是能力问题吧?
那么,汐呢?她,也是——注定会死的吗?
当然,绝对不是。

可能是在风和日丽下看似无事的路边,泥头车就会刹不住车;可能是在管制严密的实验室,化学事故总会于不经意间发生;可能是在按部就班的地下矿井,瓦斯正在风道里悄悄扩散;甚至可能是在某个安静祥和的夜晚,大地就会翻身、山河就会易样。死亡是一场终将到来的意外,它毫不讲理,可能会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出现于任何人身边。
但,有一类人是特殊的。对他们而言,死亡并非是意外,而是必然。并非是会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下都可能来临的不测,而是会在固定的时间段、甚而是会在确定的地点才会到来的命运。
这一类人,称为病人。
那段早已被判断的死亡出现时间,就是病人的临终倒计时。而那早已被决定的死亡的出现地点——那是我们,对于病人的最后尊重与照顾。
我们当然会抗拒死亡。但当死神以并非意外的面目而对病人发出预告时,所能做的只有两种:尽力挽回,或是安天乐命。因而,病人的离去地点,也唯有两种可能:在医/院,或是就医途中;在家里,或是归乡之途。除此之外的任何地点,都无疑是对病人、亲属、乃至是对死亡本身的,至大不敬。那,是对即将走向死亡的病人的极大侮辱。因为哪怕是在最末的时刻,都没能做到对病人意愿的最起码的尊重与祝福。
东方的人生哲学里虽在平时一直对死亡闭口不谈,但当它真正来临时却还是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与尊重来正颜面对。“人死为大”,那是绝不应该被质疑或是违背的铁律。连这份心思与善意都做不到的话,简直枉为人生。
儿童的体质,自然是不可能与成年人相提并论的。在成年人看来,感冒可能只是一场稀松平常的打几个喷嚏发两天烧就会无事发生的小恙;但,当它发生于儿童身上时,便不能这般等闲待之了。不消说有着进一步恶化成肺炎的重症可能,即使只是连续高烧上几天的感冒本身,那也是有着对于儿童而言足以致命的杀伤力的。何况,在那场雪地之旅发生之前,汐早就已经因为高烧而在医/院呆过几天了。哪怕是在出门时,她的烧都还未曾完全消退。不少人讥笑着麻枝准笔下感冒也能轻易死人,但其实,感冒是真的能够杀死人的。
所以,当汐成为病人的身份,当死神开始慢斯条理敲窗,当朋也自己都已经隐隐觉察到不安,当这场“死别”的仪式已经被安排好开始拉开帷幕上演时,那个符合着她“病人”身份,能让她安心离开,能让朋也做一个最起码的为人父母的终焉之所,到底落于何处呢?
那并非家中,也不是归乡之途;那亦非医/院,更不是就医途中。那个地点,我不想提及。
所以,冈崎朋也,你到底,是在做什么啊?你可以无知,你可以疏忽,你甚至可以因为拮据而不想再次进院,但在最后,在你都觉得“会有什么发生”的最后,在汐依旧是高烧不退的最后,你到底、到底做了什么?!
在那个你觉得十分不安的时候,你对汐说:“我们,再去旅行一次吧。”然后将她拉出门,走向那场目标并非医/院的终途。
你知道她还发着烧么?你知道她有生命危险么?你知道马上就要天降大雪了么?你知道、她是一个濒死病人么?
你知道,你知道,你都知道啊!你在最后,到底干了些什么啊!不消说为人父母,哪怕只是个普通人,也是绝然不会做出如此不堪之举的啊!
于死不敬,为大不敬。这份侮辱,简直人间失格。

冈崎朋也,你听到了吗?你的妻子、你的爱女,都是因为你而死的啊!都是、被你自己所亲手给害死埋葬的啊!你求仁得仁、求死得死啊!你这样的人,你这样的人的故事,只会让我发指眦裂,还来谈什么传播真善美、宣讲亲爱情呢?!
——但,冈崎朋也其实是无辜的。因为决定他的作为的,并非是他自己,而是那故事里的上帝,麻枝准的神之手。如果说,这一切事端的责任在推究到最后,都可以归咎到冈崎朋也身上,那同样的逻辑,推究到最后,真正的真相是——是麻枝准杀死了她们。
为什么呢?他和古河渚、和冈崎汐有什么仇怨吗?需要下这等毒手,需要这般急不可耐、唐突到恶意昭昭,怠惰到连个像样一点的理由都懒得编,甚而卑劣到、将病人的临终尊严都践踏得粉碎于地呢?
我从不愿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人,何况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相信那么不遗余力在为各种人间真情而鼓赞的麻枝准,其起笔之始会阴暗如斯。
如果情节的缘由不在故事内,那必然是在故事外。可是,我茫然寻找,却在故事外依旧找不到足以信服的理由。我有信心告诉自己有许多作品里的情节都只是源于作者的恶趣味本身而塞进故事内的,但在麻枝准身上,我并没有自信已经确凿发现了这份源于他本身的因由。

后来,在为叙写《海猫鸣泣之时》那篇文时,我曾抽空读完了《献给虚无的供物》。那部奇文里,作者最后借由侦探之口来表达对推理小说这一故事类型的反思:案件的产生不是因为凶手,而是因为我们这些观众。正因为我们想要看到案件这样的故事,案件才会发生。
那当然只是为创新而于故事内打破第四面墙的尝试,是欲加之罪。但这句话却如霹雳,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思路。
我想,我找到答案了。答案其实近在咫尺,仅仅只是我作为其中一员,所以才一直一叶蔽目。
站在故事外的,并不是只有作者一人。还有着,作者的衣食父母——观众。
麻枝准的泣系故事是一种高度商品化的模式产品,它在商业化上的不断尝试不断成功本就是受众乐见于此的佐证。所谓泣系故事,从来都是将“泣”作为其第一特点与优点而考虑的,除此之外的那些,概当别论。《成神之日》的那句宣传之词,便是泣系故事其自身于此的最佳注脚——“以让观众最难过为目标”。
“泣系”故事,是麻枝准在一次次尝试后瞄准了观众的爱好而下笔的故事。它所迎合的,并非是麻枝准自己,而是那些,想要于此体验一番“泣”经历一番“泪”的观众。从一开始,那就是为了观众而存在的。
这,就是最后的答案。渚与汐的死,并非是因为麻枝准想要写死她们,而是因为观众渴望着看到,能让自己感怀悲泣的桥段。麻枝准,不过只是那个操刀的代行人。真正的刽子手,是这些为这有违常理甚有悖人伦、却依旧觉得这是煽情之巅泣系之极的观众自己。正是因为他们“想要看到”,“想要哭泣”,所以,才会看到这般毫无情理的“死别”。
那些为之悲伤的观众啊,请你们记住:渚与汐,是因为你们的眼泪而死的。
而我所想看到的,从来都不是能让我伤心落泪的“死别”,仅仅只是——
——别死。
Tags: 游戏
#1 - 2023-10-2 20:39
最后一段好评,我个人并不对死人什么的感兴趣,而clannad在我内心里"好"的原因也更多是18集的家人相关而非是死了人什么的。
关于对其中角色行为不合理等等到看法,个人还是认为考虑这些太累,对绝大多数作品只要在看的时候没发现啥太明显问题就基本可以过去了。
对clannad,一般阿宅甚至作者也不会有孕妇相关的经验(好像有点冒犯),那其实所谓是不合理基本也不会被注意到。至少就我看的时候,渚难产的时候好像还有大雪导致医生来不了,而汐当初发生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当初我看动画的时候基本已经把主角一行当成(刻板印象里)接生靠自己的古人或者农村人一样,而看那么多基本也是自知渚必会死在这,所以对这些就更没想太多。
而面临死亡时,如果选择安天乐命,好像除了死在家里或回家路上外还有别的选择?自知时日无多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时那也并非不可?
关于笑和泣,如果不限于二次元那找观众认可的作品可以看看喜剧?当然著名的悲剧作品也很多。其实要的话死别足以让基本所有人感到悲伤且这也不是件小事,而如果只是发笑的话要么会面临"水土不服"(如我看搞笑漫画日和不觉得多搞笑)要么也会显得太平常。
#1-1 - 2023-10-2 21:17
菲林洛斯特
你说的“大雪导致医生来不了”是动画的改编剧情,并非原作。原作在关于两场死亡的处理上是毫无疑问既不通人情、又不讲人理的。动画对这两处都做了修改,尽管其实只是细节差异但效果有云泥之别——可见其实并非是麻枝准能力问题编不出来,他只是“懒得编”而已。毕竟,——反正是要死的,我都急不可耐想要发刀给那些宅宅让他们哭了干嘛还要浪费时间想合理。
所以我在CL最后所抨击的正是这种互相成就——麻子忙着发刀,而玩家忙着擦泪,大家都得到了满足,岂不是两全其美——仅仅只是有两个人莫名其妙死了罢了。
不过是发死人财的东西。
#1-2 - 2023-10-2 21:23
菲林洛斯特
至于“安天乐命”有没有其他选择,当然是有的。在尊重病人自身意愿的情形下,他想去哪里本都是该尽量满足的。但原作这里,在最后是朋也而非是汐提议出门,而朋也之所以提议是因为他自己心有愧疚。一字之差下的动机,截然不同。正常人是不可能这般做的,指使他这么做的是麻枝准。而这般行径,与人贩子将小孩打断腿后逼其外出行乞骗钱并无分别——不过是麻枝准逼死了汐来骗观众的眼泪和钱。
至于前述那么多,只是为了澄清“能让你哭的并不一定是多么高级的东西”,不需要人为给泣系贴金。另外就是留个尾巴,在最后将麻子、以及玩家一起指责罢了。
#1-3 - 2023-10-2 22:02
kj6w
菲林洛斯特 说: 至于“安天乐命”有没有其他选择,当然是有的。在尊重病人自身意愿的情形下,他想去哪里本都是该尽量满足的。但原作这里,在最后是朋也而非是汐提议出门,而朋也之所以提议是因为他自己心有愧疚。一字之差下的动机,...
我没玩游戏原作,如果现在看了这篇日志我肯定会认为这很敷衍,不过当时如果我接触的是原作我会不会这么觉得那还真难说。我认为cl优秀但没那么喜欢也就是我不吃泣系,而不是因为其中草率弄死人。对这些问题我很可能并不在意或者只是视为套路
对于泣系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多高级的,而关于"指责"我更多是懒得管,毕竟我推gal看动画也就图一乐,很多情况并不想想太多。
#1-4 - 2023-10-2 23:20
Holiest_Holy
菲林洛斯特 说: 你说的“大雪导致医生来不了”是动画的改编剧情,并非原作。原作在关于两场死亡的处理上是毫无疑问既不通人情、又不讲人理的。动画对这两处都做了修改,尽管其实只是细节差异但效果有云泥之别——可见其实并非是麻枝...
对原作的扬弃使得TV版能够成功超越原作至少一个档次(x。感觉类似的内容我两年前在群里也骂过了,看起来确实是那么回事
#2 - 2023-10-2 22:19
clannad真正优秀的地方不是什么汐和渚之死,冈崎朋也也不配承载起“家族”这样的主题。奈何麻子就是想靠着这种地方赚玩家眼泪,粉丝也似乎都喜欢在这种能赚自己眼泪的地方大吹特吹。
如果真的把“家族”作为是cl的立意的话,我觉得唯一撑得起这个立意的角色应该是早苗和秋生。这两个人物,再加上芳野等一众配角的塑造我觉得才是cl最亮眼的地方。而汐和渚之死,属于是为了发刀子失去了对故事本身的尊重,再怎么批判也不为过。
#3 - 2023-10-2 22:39
(一川yan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铺垫和抒情太多了,私以为观点的丰富程度撑不起这个文字量。
#3-1 - 2023-10-3 00:25
kj6w
虽然有些地方是有点扯远了,但听听菲林讲讲故事(好吧不是讲故事)感觉也不错?
#3-2 - 2023-10-5 00:44
笙歌看水
https://shenbeixiaoqiu.com/minor ... %e5%a4%b1%e8%af%af/

突然想起来,这篇文章倒是提出了和你既对立又相同的观点,对照起来阅读会有些有趣。

顺便插点题外话,其实受到上帖的影响,我高中时期就专门开帖婊过观众(的品味和格调),说的就是对以死为代表噱头的猎奇(现在想来真是一眼都不愿看的黑历史)。不过我的矛头对准的是动画,实际上游戏一点也没有激怒我,因为早被动画剧透完了优子会死实在是太明显了,这种宿命感一直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我期待着见证整个过程。我也不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在我看来他过于在意优子而对其他角色的评价有欠公正。

对key的想法要复杂一些,我确实对sp里umi的桥段倦地不行了,但公允地说,key的重心从来都不在死别,而在轮回(这点冈崎汐lb那篇写的很好,不赘言),所以麻子对渚和汐的死亡处理是粗糙了些,但对这里大加鞭笞,总有一种搞错了要点的微妙感。
#3-3 - 2024-4-25 15:06
装甲恶鬼献忠
他这个系列的日志基本都这样
#4 - 2023-10-2 22:42
至于观众的眼泪杀死了渚与汐这一评价,可以说是极为正确的评价——观众“想要”体验哭泣,所以麻子才写出让人哭泣的东西。
“我们需求刀子,所以编剧写刀子,所以我们呜呜呜,刀死了”这就是现在的观众的常态。这里面大部分人面对“你杀死了这些角色”这种指责,都只会说“哦,那又如何。”如今(其实也有这么久了)的环境下大部分观众都已经把角色当成了满足自己需求的商品,所以观众自然而然地认为,角色的处置权,当然在自己手里。“观众”需要找一个东西完成情感释放,作品中“它” 恰好死了,那“它”就实现了自己的功能,自己为之大哭一场,而“它”则成为了“观众”释放情绪的工具。私有制的经济体系下,人们本就容易产生这样的价值观,加上市场选择让剧本更容易瞄准玩家的想法下笔,“发刀子”的作品就有了诞生的土壤。
但是,极为正确,也就同时意味着——毫无意义。
固然我们可以大幅批判这种不把角色当人的行为是资本的异化结果,但我们其实对于任何作品,任何观众都是“无慈悲”的。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meta作品,故事里的矛盾永远不会真正降临到观众头上。你也好我也好都不过是躲在“屏幕”这个永不可攻破的屏障里欣赏着别人的“故事”。我们的情绪跟着人物一起波动,我们的精神随着情节的展开沉浸在虚拟之中,但我们的肉体,一定是安全地坐在屏幕前,不会受到屏幕里一丝一毫的伤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铅字中毒者对于“好故事”的追求,和泣系厨对于“催泪”的追求,实在是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你不过也是在追求矛盾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样子,只是这次,它编织出来的矛盾没有让你觉得合理罢了。

我也认识不少口味各异的gal玩家,他们的大多数看法,我未必赞同,但也都能尊重,唯独有一类说法我完全不能接受,那就是“喜欢xx的玩家有问题”。我喜欢精巧的世界观,他喜欢强烈的情感,网友喜欢能让人为之一震的诡计;
我觉得洗白反派算类,他觉得机械降神是雷,有人又觉得角色在不讲理地冒犯就是雷,谁又比谁高贵?

批判cl这个故事将得不够好是完全合理的,攻击麻子在剧本细节上的摆烂也是他罪有应得。
但是把观众拉出来,并且以“你们害死了角色”此等大义为由进行批判,实属五十步笑百步,无法认可。
#5 - 2023-10-3 01:23
(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泣系确实就是这点把戏。所以我会一次次对这种角色在编剧预谋已久之下的死亡感慨到:好似!你总算似了啊!总算完成了你的存在意义了啊!好刀啊好刀啊,哈哈哈哈!
不能死难道只是因为前半段是校园恋爱故事?我倒是觉得都可以死,没什么不能死的,只不过死换来的不是我的眼泪,而是我的满足罢了。
#6 - 2023-10-3 11:37
只能说我对泣系的理解就和菲林有根本的区别。单纯一个“好刀啊”的故事是没法让人哭出来的,只会越看越郁闷。我认为的泣系是“幸福与不幸的情感冲撞”。就好比lb里refrain线的动人不止有离别,更有朋友之间拼上性命的守护,与“好好活下去吧”的真挚祝愿。再好比cl里真正高评价的汐篇前半部分(对应动画as的17-19集)靠的也不是简单的死别,而是朋也重新靠亲情找回了生命的意义,并且实现了和父亲,和过去的和解。要问我诞生篇和汐篇末尾写的好不好,那我也觉得挺都合,但是把这两部分拿来批判泣系就有点自己立个靶子自己打的意味了。
#6-1 - 2023-10-3 11:42
菲林洛斯特
不要用动画剧情来评价原作。原作关于与父亲和解这一节是轻描淡写无足轻重的,分量甚至不及汐出院时朋也与佑介的对话。是动画特地在理解原作精神后改编将这一段着重强调的。
#6-2 - 2023-10-3 11:50
不知如何取名
菲林洛斯特 说: 不要用动画剧情来评价原作。原作关于与父亲和解这一节是轻描淡写无足轻重的,分量甚至不及汐出院时朋也与佑介的对话。是动画特地在理解原作精神后改编将这一段着重强调的。
我没评价原作,我评价的是“泣系”
#7 - 2023-10-4 21:10
虽然但是,麻枝准还是让渚和汐复活了。我觉得clannad真正想传达的是更加积极的东西,玩家历尽千辛万苦收集光玉复活自己的爱人,于是留下了幸福的泪水,clannad的“泣”是奇迹的泪水而不是悔恨的泪水。如果真的是悲剧更好哭更赚泪,那还要光玉干什么呢,air证明了麻枝准也绝不是一个为了he强行自降格调的写手
#8 - 2024-1-14 08:06
看多了差点真给自己绕进去了,所谓观众,最本质的点不是“观”?当时应该是剧本去控制那个众而不是众去控制那个剧本。elf真的觉得观众想要下级生2?拿出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批判的却是观众?本质还是东西写的好与坏,成神之日就给老子滚蛋,跟掉眼泪似人有甚么关系
#9 - 2024-3-10 09:44
(情感至上)
你是来钓鱼的吧
#9-1 - 2024-3-10 16:04
菲林洛斯特
那你是鱼吗?
#9-2 - 2024-3-10 16:26
Whatasiger
菲林洛斯特 说: 那你是鱼吗?
那就是咯
#10 - 2024-4-25 14:46
好骂
#10-1 - 2024-4-25 14:51
中国化学会
该说不说,不少高分作品里的作者都喜欢把手中的棋子当做棋子一样摆弄,但是从评分想到这就是观众们的自然选择,不由得感到悲哀;又想到自己也是观众随波逐流的一份子,不由得更加悲哀了;我选的嘛,偶像!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