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3-1-4 00:50
狼.辛 (卖人设是坏文明)
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纠结很久了,每次想到这个我都倾向于逃避、不去正面回答它。因为现阶段我思考的结果是,任何作品都属于“人造物”这一范畴。也正因如此,观看这一行为似乎显得异常别扭

任何人造物都是掺杂有作者的主观意图的,且或多或少有一些固定的范式。单就动画而论,关于前者,不管是出于创作者的自我表达还是为了讨好观众,任何画面上的结果都来源于创作者的刻意安排。比方说,如果观众从动画的某一段中感受到了“温馨”,那么很显然这种感受是被创作者或有意或无意地安排出来的。这一卡应该放什么,那一卡应该放什么,这些都是人为操控的结果。如同陈佩斯说的,喜剧是在训练观众,当一切都准备妥当时你不得不笑

关于后者,就是各种电影理论、故事框架。就比如不同的机位可以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这种的。

所以我一直在想,所谓的动画创作是否只是在玩一种影像游戏?作为观众,我们确实可以从中感受到很多,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只不过是在面对创作者的一系列刻意“安排”。这会不会有些奇怪?
#2 - 2023-1-4 01:24
这些“刻意”的安排,就是你花费代价换来的服务。
我对好游戏的理解:能在各种细节中整体的感受到制作团队想要让我体会/体验到的东西。
如果让我感受到:这个设计估计是为了拖延游玩时间/在线时间,就会感到恶心
#3 - 2023-1-4 01:48
(你好贱哦(挖坟回复放题)
吃好吃的,穿舒服的,看有趣的
#4 - 2023-1-4 01:54
(会いたい、知りたい)
我使用我游玩只狼的经历进行一个类比.

游戏开始不久, 在山谷初见白蛇的这段设计, 就是有着重重的安排. 先是在右侧靠墙观察, 随后下跃, 走进下方的小山洞, 往前走有一个U字型的坑, 坑的对面有一整片草丛, 在草丛中往左前方走, 剩下的不说了.

为什么要提及这个, 因为我在走这段路的时候, 我明显地察觉到了创作者的安排, 这里是存在一个最正确的, 创作者设计出来的路线, 我找出了这个路线并且觉得很愉快. 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这里的引导其实是很刻意的,
比如说, 我扒拉在U字型坑边沿, 爬上去的那一刻, 蛇的移动模式会发生变化.
比如说, 我爬上去后的这个草丛, 就是叫你蹲着走, 就能 '发现' 蹲着就能从蛇的底下穿过去. 还比如说, 你看到那个轿子就想钻进去看看会发生什么.

那我们这里不就是有至少两种游玩的思路: 1. 跟着引导走; 2. 管tm引导, 我自己找一条速通的路. 跟着创作者思路走, 或者不跟着他走, 这两种不都挺OK的吗? 观众也未必是那样的不自由,
#4-1 - 2023-1-4 11:44
狼.辛
确实是一个角度,好形象
#4-2 - 2023-1-4 13:14
🐧
一周目不入轿过不去这关,只能按着引导走。
#5 - 2023-1-4 01:57
(SHAFT系動畫小組 →https://bgm.tv/group/shaft)
奇怪在哪
#5-1 - 2023-1-4 11:20
狼.辛
我想了一下,大概相当于所有情感的产生都是作者操纵的结果。与亲身经历所得到的相比(当然很多事情无法亲身经历),少了一份自然。另外,既然所有的感受都是套路化的安排可以催生出的,那么这份感受会不会有些廉价
#5-2 - 2023-1-4 13:09
Nightwing
狼.辛 说: 我想了一下,大概相当于所有情感的产生都是作者操纵的结果。与亲身经历所得到的相比(当然很多事情无法亲身经历),少了一份自然。另外,既然所有的感受都是套路化的安排可以催生出的,那么这份感受会不会有些廉价
不止生產情感體驗, 創作在生產 (可能但沒有親身的) 經歷之外還能生產現實不可能有的經驗.   前者真的會因爲自然性的缺失減弱體驗的真實性而更使自己的體驗更廉價嗎? 推薦電影『Truman's World』, 漫畫『再见繪梨』

ChatGPT:  我认为作者的操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所有人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但是,尽管所有的感受都是通过作者的观察、理解和思考得出的,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廉价的。作者可以通过他们的技巧和才华来让读者感受到更加真实和深刻的情感。同时,在阅读一个作品时,读者也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就能感受到更加真实和深刻的情感了。

好奇樓主如何看待畢達哥拉斯裝置
#5-3 - 2023-1-8 20:35
狼.辛
Nightwing 说: 不止生產情感體驗, 創作在生產 (可能但沒有親身的) 經歷之外還能生產現實不可能有的經驗.   前者真的會因爲自然性的缺失減弱體驗的真實性而更使自己的體驗更廉價嗎? 推薦電影『Tr...
今天找时间看了下这个视频,因为感觉后面就是手工课了所以只看了13分钟,见谅233。不过还是没太搞明白层主想传达什么,意思是这种设计也很有意思吗(bgm39)。还是说得看完才能明白
#5-4 - 2023-1-8 23:44
Nightwing
狼.辛 说: 今天找时间看了下这个视频,因为感觉后面就是手工课了所以只看了13分钟,见谅233。不过还是没太搞明白层主想传达什么,意思是这种设计也很有意思吗。还是说得看完才能明白
就是想問一個完全由作者按照套路設計出來的裝置,觀看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廉價感嗎?
#5-5 - 2023-6-3 19:55
Cedar
狼.辛 说: 我想了一下,大概相当于所有情感的产生都是作者操纵的结果。与亲身经历所得到的相比(当然很多事情无法亲身经历),少了一份自然。另外,既然所有的感受都是套路化的安排可以催生出的,那么这份感受会不会有些廉价
靠原来是坟帖

---

有没有可能亲身经历也能当成广义的操纵结果。比如你看的教科书就是别人编写的。

也是 ChatGPT:
这段话作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动画作品是否只是一种影像游戏,因为所有的情感都是创作者通过操纵制造出来的结果,观众只不过是在面对创作者的一系列刻意安排。作者认为任何人造物都掺杂有作者的主观意图,且或多或少有一些固定的范式,包括动画作品。作者指出,观众从动画中得到的情感,如温馨等,都是被创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安排出来的,并且这些情感都是通过套路化的安排制造出来的。作者还提到,这会让感受显得廉价,因为缺少了一份自然。作者一直在避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认为现阶段的答案是,任何作品都属于“人造物”这一范畴。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情感和价值观,所以我不能对这个论点发表看法。然而,我可以就这个话题提供一些更加客观的信息和思考角度。

首先,动画作品确实是由创作者们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出来的,包括画面、音乐、对白等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动画作品只是一种影像游戏或套路化的安排。创作者们在制作动画作品时,也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等等,使得作品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性。观众从中得到的情感和共鸣也不仅仅是被创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安排出来的结果,而是基于观众个体的背景和情感状态产生的互动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动画作品是一种既是“人造物”,又是艺术创作的文化产品。

其次,对于人类来说,所有的感受都是与外界事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即使是在亲身经历中,我们的注意力和情感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如周围环境、情绪状态、过往经验等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画作品和其他类型的文化产品一样,只是我们与外界进行互动的另一种形式。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和共鸣,也是基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和认知,而非完全是被创作者“操纵”的结果。

总之,动画作品是一种充满艺术性、文化性和互动性的人类创作,它对人们的情感、认知和文化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从制作者还是观众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探索其背后的创作理念、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等方面,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现象。
#6 - 2023-1-4 03:08
(『一言以蔽之,就是「爱」!』)
玩游戏是很奇怪,或者说很不雅的一件事吗?
#6-1 - 2023-1-4 03:45
#6-2 - 2023-1-4 12:32
狼.辛
哦哦,我看懂了。不是说游戏不行,这个“影像游戏”可以类比“文字游戏”,大概是玩弄文字从而创造不同的效果
#7 - 2023-1-4 03:28
(nobody cares.)
我们只不过是在面对创作者的一系列刻意“安排”。
eh难道还有野生纯天然的动画不成。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可以被抽象成设计、“刻意安排”本身又不是贬义词。
#7-1 - 2023-1-4 11:30
狼.辛
确实不存在233,所以我也说所有创作出来的东西都是人造的。“刻意安排”一词我也赞同不是贬义词。但是我现在的困惑大概像5-1那样。
真要说的话,一部动画中最没有这种刻意感的可能只剩单纯的画了
#7-2 - 2023-1-4 11:49
徒手开根号二
狼.辛 说: 确实不存在233,所以我也说所有创作出来的东西都是人造的。“刻意安排”一词我也赞同不是贬义词。但是我现在的困惑大概像5-1那样。
真要说的话,一部动画中最没有这种刻意感的可能只剩单纯的画了
你这属于精神洁癖、过度共情,看动画就是买卖、就是消费时间来购买体验、本质就是嫖娼。真正不套路化不刻意的只有现实生活,是你妈早上给你做的蛋炒饭、每次吃起来都是些微不同的味道。
#7-3 - 2023-1-4 11:52
狼.辛
徒手开根号二 说: 你这属于精神洁癖、过度共情,看动画就是买卖、就是消费时间来购买体验、本质就是嫖娼。真正不套路化不刻意的只有现实生活,是你妈早上给你做的蛋炒饭、每次吃起来都是些微不同的味道。
(bgm38)这么严重吗,我看看能不能改改
#7-4 - 2023-1-4 13:42
Snow
徒手开根号二 说: 你这属于精神洁癖、过度共情,看动画就是买卖、就是消费时间来购买体验、本质就是嫖娼。真正不套路化不刻意的只有现实生活,是你妈早上给你做的蛋炒饭、每次吃起来都是些微不同的味道。
+1
#8 - 2023-1-4 03:59
(天天开心)
删除了回复
#9 - 2023-1-4 04:55
(天天开心)
因为要创造价值(讨好对应需求人群)才能让这些创作者生存。只要是你能看到的创作,都离不开商业性质。这也是你感觉到的"刻意"的根本所在。
而且说实话,现在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在套现成的有大量受众的故事模板。角色属性,世界观,人物关系这些东西稍作改动就可以当成新东西拿出来卖,最典型的就是诚哥那几部片子。
转换一下注意点吧,一般就算被迫营业,也会塞点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在里面的,看东西到最后看的就是常规套路之中的neta,偶尔添加进去的新东西这些
#10 - 2023-1-4 05:07
(天天开心)
到最后就是明确需求,只关注自己想看的部分
烂苹果挖掉坏了的地方,也还能吃
#10-1 - 2023-1-4 11:37
狼.辛
谢谢,我好像明白一点了(bgm71)
#11 - 2023-1-4 11:22
想这种形而上的东西,不如找个领域自己创作一下
#12 - 2023-1-4 11:23
(美能说出自己,说服他人)
首先我要说的是,作者不可能支配作品的全部。

在一些简单的时候,也许你有一些场景感到温馨,是由于作者的设计,但是当故事结构和人物变得复杂,作者不可能完全能掌握所有人的解读。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引用杨绛的一句话,‘堂吉诃德的多重性格来源于读者的创造。’
另一个例子,断臂的维纳斯并非是由作者凿出了断臂,但是我们仍然认为断臂是作品的一部分,这就是最显然的例子。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创作者在里面具有功劳,但是我认为就像福楼拜说的,“作者应该完全隐身于他自己的作品后面。作者应该让后代的人以为他并不存在。”,作品只有作为作品本身的时候才是纯粹的,才是永恒的,观众才是不会被“名著”或是“名家”的符号所影响的。

不过回到你说的话题本身,你让我想到了博尔赫斯在《堂吉诃德的魔法》中的一些话:
“堂吉诃德成为《堂吉诃德》的读者,哈姆雷特成为《哈姆雷特》的观众,为什么使我们感到不安?我认为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如果虚构作品中的人物能成为读者或观众,反过来说,作为读者或观众的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虚构的人物。”
我认为你是在害怕在阅读过程中,主体性受到剥夺。

我想这某一方面是好的,这意味着你能超出作品的操控去反思作品的手法本身是否高明。
但是另一方面我想说,阅读本身就是生命融合的过程,如果不献出自己的生命,有被改变,影响乃至操控的觉悟,是没有办法真正阅读的。
#13 - 2023-1-4 11:29
(美能说出自己,说服他人)
至于关于创作是否只是一种“影像游戏”,我会觉得创作确实是游戏——我指的是,创作的目的就是创作,正如同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一样,这样看来,创作确实能够称之为是一种游戏。

不过,不一定是你说出了这些观点,我只是说我要反对一些东西。
创作绝不可能是单纯的符号的翻译,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种“完美的制式结构”,只需要填鸭式的堆砌就能完成真正的创作,那所谓的神作早就满天飞乃至贬值了。但是正因为没有这样一种方便的方法,创作才显得具有价值。
#13-1 - 2023-1-4 11:38
狼.辛
受教了
#13-2 - 2023-1-4 11:44
咪啪~
狼.辛 说: 受教了
(bgm38)个人拙见罢了。

拿上面阅读的例子来说,我认为阅读就是要与文字决斗,要么留下文字,要么留下自己的一部分(当然也可能和解),最后剩下的东西成为新的自己。
#14 - 2023-1-4 12:04
(一倍速死忠)
无所谓,就是游戏又怎样?游戏还是第九艺术呢
#15 - 2023-1-4 12:04
(横剑听雨打叶萍,无上清凉花满席)
论动画本质是不是商业游戏.jpg

我觉得就是很单纯的“影像游戏”,你已经站到了观众视角的顶端。接下来的方向就是要么成为创作者,要么成为研究者,无论哪条路都能更深入的理解所谓“安排”。
如果没有这些“安排”,作品会成为客观意义上的现实,而现实通常是连续的无意义集合,表达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站在超过观众的角度才能正确归因,但只有观众角度才能正确感受。
如果人不需要“安排”就能洞察现实,那么我们当下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故事也会以别样的姿态呈现。我之前听重轻讲音乐,觉得他有句话引用的很好,我化用在这里:
影像让我们感受,情节让我们思考,故事让我们感受思考。
#16 - 2023-1-4 12:31
(プリズムの煌きよ!)
创作是一种“影像游戏”,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妙。

关于“刻意安排”,我们看的不就是这个吗?如果创作者没有安排这些东西,那不就没有我们想看的内容了吗?你也就不会去看了。不过,倒不如说创作本来就是安排,如果没有安排,作品根本就不会产生。

另外关于#5-1,当然不会廉价。创作者绞尽脑汁做出来自己想要的效果、好不容易把想传达的东西传达给观众,却被说成廉价……(当然,那种创作者没有用心的作品就不在这个讨论范畴了)

作品是观众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从这个角度来看,当然应该认为作者就是应当进行无数的刻意安排了。

此外,其实有很多感受并不是作者刻意带来的。可能是作品中的某些内容与观众自身经历和想法产生了互动;又或者只是单纯的时间上的陪伴、观看作品时与作品一起度过或经历的时光使你对作品或角色产生了感情……等等。这点#12的前两段说得更明白。
#17 - 2023-1-4 12:47
(bgm24) 创作者不能直接操控观众的情绪和感受,他只能改变作品的结构。

他当然会以引发观众的某种共鸣和震撼为目标来制作情节,但你产生的主观感受并不是他直接放进你脑子的,而是你们对于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相同理解的结果。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你获得的感受和经历不是作者设计成的,他只是把人们本来就会推崇或厌恶的价值刻画出来而已,他只是决定了要刻画什么东西。


------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类这种「共同价值」的本能其实是很粗浅、很模糊的。早在很原始的社会,群居动物就能形成自发遵守的规则和道德,但这些规则的作用和意义要在很晚以后,通过创作才能得以总结和提炼出来。艺术品是文明的纪念碑,往往在社会中最高度进化的成果才会被凝缩成作品纪念下来,那么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代表了人类价值追求的象征。


所以 1. 作者不能操控你的情感,你的情感是对作品价值取向的反馈; 2. 作者帮助你从人类混沌的价值体系中提取了一小部分总结成比较精确的符号,是有利于观众去感受它的
#18 - 2023-1-4 13:04
(一个搞钱的人)
有些作品的分镜演出很平实,但是又让观众有多角度解读和感受。
#19 - 2023-1-4 13:47
(至少,还活着。)
否定掉作品带来的感动,不如也把现实带来的感动否定吧。
个人看来这两样感情的产生过程、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情感的产生,产生无论其原因是什么,过程都是很主观的不是吗?就像楼上所说的,解读(读者的创造)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人对亲身体验的解读(主观情感上的创造)也是「真情实感」的一部分,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作为观众上的刻意感都是同等的。所以...
创作可能可以说是作者的自我感动往外传递的过程,确实是有迹可循,所以我才觉得提高与创作者同步率有助于提升体验。确实可以说是刻意安排,但这并不奇怪罢,回看楼上很多的都认同了它的存在,所以,应该只要主观接受,就会舒畅很多。
#20 - 2023-1-4 19:11
(卖人设是坏文明)
感谢各位的回答,每个我都有认真去看,但是现在脑子实在是有些乱,就暂且不一一回复了,见谅(bgm43)
#21 - 2023-1-4 19:29
bgm多来些这样的贴子吧
#22 - 2023-1-4 20:10
(别去,别人有木头)
与其说是操纵,不如说是复现
每种感受都是由数不清的细小之物组成的,而作品不可能把一切信息还给你,它做的一切只是给你一个框,是你自己的大脑把你自己经历过的无数细小的回忆与感受填进去,感动你的也不是框,而是你自己的经验
所谓的作品的范式和操纵也是无数作者总结出来能让最多人复现的框架,与其说作者在安排你的情感,不如说作者给了你一个感受自己情感的机会
#23 - 2023-1-4 20:27
删除了回复
#24 - 2023-1-8 20:41
(~∧o∧o@∧o@∧o~∧o∧o-∧o~∧o∧o@∧o@∧o~∧o∧o-∧o)
我的回帖都是掺杂有主观意图的,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固定的范式。
#25 - 2023-1-8 21:09
(沉默是金,这位正确,请编一下你的故事。 ... ... ... ... ...)
不!其实动漫和电影基本差不多,都是感情共鸣!(bgm37)

Video Game:特别是行尸走肉?显然这类型是特例啊。游戏是游戏,电影是电影。游戏不乏跨界合作,但是电影的跨界合作基本广告比较多!

电影和游戏作品烧钱是因为精益求精(高端技术和人才),就仅仅是推倒重做一部分就给制作团队的精神和身体造成双重打击,还有时间来不及了,定好的上映/架时间,鸽了!工资又得多发几个月了。(bgm38)

惩奸除恶,大快人心,感天动地,心之所往!没人会去想成为里面的奸角吧?奇怪的是,树立反面教材的演员,往往很难得到啥奖项,很遗憾!甚至还被骂?有些人虽然只演奸角,但是现实中人品也不错啊!实际上善类主角现实中人品低也有啊!WTF?一个只有善类的作品感觉是不是挺少?如果看过我这段话的人举个栗子?
#26 - 2023-1-9 03:49
(你好啊)
好的作品是需要拿捏观众,有各种的方法去刺激引导观众产生共鸣。像是专业的课程就是会去系统教学这些方法的。
但是观众自己也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产生的共鸣也是不同的。所以也不需要产生廉价感,因为你自己就是独特的,你对于作品产生的共鸣别人是不会有的。
#27 - 2023-1-9 08:25
(苏打饼干狂热爱好者)
删除了回复
#28 - 2023-1-9 08:54
(可愛いは正義)
删除了回复
#29 - 2023-1-9 09:29
(不靠正确符号就过不下去的人看着就烦,太贫弱了)
是刻意的。
作品是作者制造的(语言)迷宫,目的为把读者关在迷宫or让读者走出迷宫,结果是动态的取决于读者的能力。
#30 - 2023-1-9 10:29
其实还有很多巧合
牛顿 40 多岁才发现了第一定律,而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知道了,我再去当老师去教不知道的人

创造出的结果基本都站在前人肩上,天知道作者的主观意图有没有你想的那么深刻
不过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作者当作你的神,拿你的体验去吹嘘"他的创意",毕竟他算作你的导师
#31 - 2023-1-9 10:47
(我是sb)
市場化下的確是迎合制作觀眾制作,也的確是算計,但創作本身不一定是給觀眾看
#32 - 2023-6-2 22:26
(想让世界热闹起来)
有选择性地解读.
剧作公式, 视听语言都只是统计下来的, 非常感性的规律. 它用了这个方式, 不代表它就能有那个效果.
让人能感受到它在简单套公式的作品, 大部分是垃圾.
#32-1 - 2023-6-2 23:15
狼.辛
我一直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找到这种几个月前的帖子的(bgm38)
#32-2 - 2023-6-2 23:30
国见佐彩
狼.辛 说: 我一直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找到这种几个月前的帖子的
有新帖子放链接了(bgm66)
#32-3 - 2023-6-2 23:48
Killy
狼.辛 说: 我一直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找到这种几个月前的帖子的
反向联动(bgm24)
#32-4 - 2023-6-3 01:22
狼.辛
Killy 说: 反向联动
原来如此
#32-5 - 2023-6-3 16:14
小白坑HHH
狼.辛 说: 我一直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找到这种几个月前的帖子的
有内容的帖子会被光速放入我的收藏夹里(bgm38)
#33 - 2023-6-3 00:43
我之前也这么想的。所谓剧情片都是编剧们绞尽脑汁编出来刺激你的情绪,你看电影的情绪起伏无一不是被精准操纵的结果。
这种不自由感让我倾向纪录片,虽然任何影像都无法摆脱导演的干涉,但纪录片好歹能呈现被拍摄者的真实反应。
这种去中心化的审美倾向在现代艺术中更多,比如詹姆斯·班宁之类的艺术家,动辄拍一个几十分钟的固定长镜头,就像参禅一样看出什么东西全凭你自己。
但这也都是学生时代的喜好了。工作之后每天浑浑噩噩哪还有功夫想这些,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完全投入到奶头乐的怀抱了,心甘情愿被文化工业哄骗。
#33-1 - 2023-6-3 01:22
狼.辛
哦哦,去中心化,是这个意思。果然这种还是要看精力的吗,最近也是不太愿意去想这方面的东西了
#34 - 2023-6-3 01:40
作者的意志并不是作品向上朔源的起点, 作品固然完全处在作者的掌控之中, 但作者的意志亦是受外界因素影响的.
倘若把作者的意志视作作品最根源的起点, 看成是创作过程中最本质, 最原始的动机, 那就很容易陷入主楼中的困境里. 这种看法忽视了作者作为一个人的性质, 而将其视为一个"造物主"式的, 完全独立且恒定不变的存在, 作品则被看作是由这个造物主凭空创造出来的,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理应把作品看作是作者意志, 外界环境, 读者的理解等多方面因素互相影响最终涌现出来的东西, 这个"涌现"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创作, 而作者的意志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因素罢了.
#35 - 2023-6-3 02:17
(重申过去拥有过的,相比未来虚无缥缈的大饼更具正当性。)
作者将作品发布之后,他就失去了对这个部分的掌控。怎么解读完全是观众的事。你看这部分觉得温馨,然而我却看出了冷漠。哪种才是作者想表达的?
你感到了与作者共情,多半是自己的经历与作者描绘的场面匹配上了。既然如此自然会有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经历和比较稀有的经历。你觉得的这“刻意”的安排,可能就是作者随手写的大众的普遍经历罢了。
#35-1 - 2023-6-3 02:26
萌萌二刺猿
说来创作不就是这么回事吗,除开要赚钱恰饭,正经写作品的目的是什么?传播一个观点?分享一个经历?体现作者的观念?寻求认同?
三国演义也是三国志的二创解读,罗贯中认识里的三国和史官写的三国也不太一样吧。
#36 - 2023-6-3 04:50
(边看边想,边想边写)
创作理论只是工具,而创作者的意图更加重要。对于商业作品而言最基本的,就是为目标受众打造良好体验,那这势必意味着对作品的精心设计。

至于体验“廉价”的观点,我想可能是轻视了创作以及表达的难度。固然观众的体验有理可循,但实践的自由度总还是很大的。不同创作者会交出不同的答卷,不同的观众也会给出不同的评价。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创作绝非易事。

因此,如果能够准确意识到作品里的设计并能理解创作者的意图的话,还是珍惜这份共鸣吧,创作者也会因此而高兴的。不夸张的说,能够喜欢某个作品是种缘分。
#37 - 2023-6-3 13:32
会让你感受到刻意安排,是创作者水平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年代问题),因为你在许多其他作品里看过类似的设计、处理和表达,屏幕上的内容触发了你的经验。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设计,他们想要观众做出什么反应。当你在看一部作品时脑海里想的是这些,就“出戏”了。出戏对非搞笑情节观感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除非你在拉片。
这是阅片量提升后的正常现象,遇到这样的作品不要硬撑着看下去,不然很容易产生你现在的失落感。
#38 - 2023-6-3 14:57
作品毕竟是人创作出来给人看的,不可能不包含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至于如何理解就是观众自己的事了,使用各种范式也不过是更便于观众理解而已。
我认为创作者创作作品和观众欣赏作品就像是两个人的对话,不可能有人说了一大段话都表达不出什么内容,也不可能有人听了一大段话都不去思考对方想表达什么。难道和别人对话时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就会让对话变廉价吗,我们享受的是对话时思想的碰撞啊。
#38-1 - 2023-6-3 15:01
自学鬼才lwj
让你看完之后完全不知道创作者想表达什么的作品才是烂片吧(暴论)
#38-2 - 2023-6-3 15:05
自学鬼才lwj
和人的主观完全无关的东西可能只有客观存在的各种公式了吧,很难想象变成那样的艺术作品
#39 - 2023-6-3 15:03
“技法”是有必要的。

别人说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是为了更愉快地沟通。有时会刻意去为了良好的谈话氛围去说。那楼主就要感到奇怪了?
给别人准备的惊喜,是“刻意安排”的,那楼主会不会在收到惊喜的时候想“对方是刻意这么做的”,然后一下子就很扫兴了?

动画创作、艺术创作以至于其他的创作领域都有“技法”。美学的一部分。
#40 - 2023-6-3 15:07
(ACG猫舌,喜欢补已经凉了的企划,不喜欢趁热。)
如果作者在“爱作品”“爱创作”之间只能选一个,我这个观众是希望作者选后者。
我最忌讳作者因为太爱作品/角色而不忍心设计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