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 00:45 /
 《酷爱电影的庞波小姐》优缺点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

 先阐述下它的“甜”。首先是画风,色彩鲜艳,犹如儿时的幻想,美好且单纯,毛姆言:“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也说明了它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转场也是“甜”的重要因素,电影利用了多种转场方式,例如同景别转场、特写转场、相似体转场、运动镜头转场,场面过度衔接紧凑,特别有“电影感”,让我想起了日本动画大师今敏的《千年女优》,虽不及它的高度,但在演出方面十分惊艳有着相似之处。近来的动画电影(包括剧场版)往往做的跟动画剧一样,没有展现出作为电影的优越性,在这动画电影中我看到了作为电影的『优异』。

 还有一点就是对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 ,当吉恩的前辈导演他提意见说这部电影不妨为了给某一个人制作时,镜头聚焦到庞波妮,弦外有音。还有吉恩在剪辑电影时,电影与现实的交汇,反映着吉恩的思考和内心情感。镜头语言表达正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虽不言,也得意味无穷。

 任何一件事都具有两面性。“甜”有了,必然有“苦”。

 先说无伤大体的“苦”,庞波妮对电影创作的看法是有些争议的,庞波妮说:

 “内容是不错,但太长了。”

 “要求观众付出两小时以上的注意力,在当代的娱乐当中会提高门槛。”

 “比起用催泪电影让人流泪,还是烂片让人感动更酷吧。”

 最后主角吉恩说: “我最喜欢的是…电影时长九十分整”

 我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一位作为“电影痴”的导演吉恩最后认同了拍的尽是B级卖肉动作片的制片人的言论,他在拍摄和剪辑的过程中为什么会逐渐认同会庞波妮呢?这应该是剧情没有告诉给我们的,如果有也未免太隐晦了吧。既使同样作为一名“电影痴”,看完这部电影,依旧不敢苟同庞波妮对作品与创作的探讨。像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上个月上映的《阿凡达:水之道》,都是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长,但我不仅不觉得无聊,还不禁感动。这大可看出其内容深度往往会比两个小时以下的电影更深,代入感也不会有所减弱。当然,这是有争议性的,不可作为评判电影优劣的标准,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敢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我也并非是想否定两个小时以下的电影,只是想说两个小时以上的电影并不比两个小时以下差,甚至会更好。

 现在来讲讲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剧情、主题和人物塑造的失败。

 首先是剧情,我明白导演是想讲一个乌托班化的电影人创作电影的故事,剧情的理想化是没有错的,我向来是支持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出现。但过于理想,就是缺乏实际的空想主义,前面一帆风顺,完全就看不出人物的成长。直到最后,才为了凸显成长的主题,设计了一个吉恩导演为了自己的理想的电影,加戏而付出代价的桥段,难道就不觉得突兀吗?还有Nyallywood银行的银行职员亚兰为了自己的高中同学吉恩,不惜牺牲自己的前程,这是为什么呢?吉恩和亚兰之间有什么过往电影也没有展开来讲,就好似是为了拯救而拯救。还不如设计一个没有挫折的完美的Happy Eed,至少在看到后面不会觉得割裂。

 接着是主题,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是作品与创作的讨论、追寻梦想和自我突破呢?在我看来电影想把这些都呈献给观众,但适得其反,说是每个主题它都没有讲好也不为过。不妨把这三个主题分开来讲,来探究为什么会不完美。作品与创作的讨论上文已提到,不再赘述。追寻梦想,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吉恩和娜塔莉不断努力,在冥冥之中,追寻到自己的梦想。自我突破,这主要体现在作品后半部分。在吉恩迷茫时,庞波妮爷爷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剪辑中突破自我。可以看出的是前后两部分是分别的两个主题,互不干涉,并非是并行不悖或者二者合流,导致观众在观看前后两部分时可能会感到脱节,不统一。还有作品与创作的讨论,在电影的最初和最后提到,中间部分几乎没有,三个主题好像是不相闻问。

 人物塑造不够生动,除了吉恩和庞波妮还算有着比较鲜明的形象,其他配角娜塔莉、马丁、蜜丝缇雅和亚兰,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在电影中毫无形象可言。它有追寻梦想的主题,但作为同从底层开始的娜塔莉,电影中只是通过极少的画面来诉说她的努力,作为戏中戏《大师》中的女主角的戏份这么少,这也未免有点头重脚轻了吧。其他三位角色马丁、蜜丝缇雅和亚兰基本就没有什么戏份,但又是推进剧情不可或缺的角色,若可以多给这几位配角角色多点戏份,电影人物塑造的色彩肯定会更好。

 最后,我自认为我的评价较为客观,这并不是意味着我的评论一点瑕疵都没有。我可有自知之明,背不住也会有疏漏,或者学羡不足,感悟不深,等等,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Tags: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