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25 15:43 /
一般会互加「平均分小于 6.8 的班友」。

本人"事儿多",常用批判的角度看待事物,也擅长寻找亮点和批判的理由

欣赏动漫时优先采用个人深度解读,较厌恶广度解读 (直白地讲:作品有哪些优缺点还没被发觉,从个人的角度努力做出评鉴。这样的人多了,对作品的挖掘也就足够深了

不过我相信:无论其他观众更喜欢哪种解读方式,哪怕立场不一样也不会影响交流。自主选择无视或者逃避也是交流的方法之一

不过纯粹的逃避会失去探索自己的本源和交流时退让的机会。再然,不想变得擅长面对异见者,只要不否定异见者的存在(agree to disagree),再或者只想这段时间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身的选择不应该受到他人批评所影响,但最好能容纳他人的建议。如果有了更全面看待问题的机会,可能会得到更理性的理解

以上是个人看法,也是个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时会选择的一些做法 (请当心 "服毒鸡"


⭐⭐⭐⭐⭐区分刷分作品第一原则 ⭐⭐⭐⭐⭐

如果你不明白 "这个动画为什么这么火?",那么可以试试以下操作
安装插件 https://bgm.tv/dev/app/263
学会使用 netaba.re 查看动画的历史评分是否呈一条水平直线
举例:https://netaba.re/subject/335036

评分曲线共 3 个,评分/ 1 分人数/ 10 分人数 各使用 直线/点线/线段

"热门动画"都值得找找有没有此类有趣的现象 (单位时间内新增打分人数比例小于 1% 则不适用此原则

某个番正在放送的途中严格控分 =>
2023/1/2 留,以上方法这个时间前的历史数据应该是有效的,后续的历史数据不明势力注意到的话可能会优化掉这个现象

补一个我喜欢的番作为对比
碧蓝之海 https://netaba.re/subject/235130

饭圈化的一个坏处:原本动画是用来愉悦观众的;饭圈化后,变成了用观众来愉悦动画背后的资本;

⭐⭐⭐⭐⭐区分作品人气第一原则⭐⭐⭐⭐⭐

出自 这里 (人气 ≠ 质量 ≠ 争议
作品的真实人气 = 豆瓣上最受欢迎的剧评的回应数
评分人数水分很大,不适合参考
如果连一个人气高的剧评都没有,那就不是大众都有水平欣赏的作品

=====最受欢迎的剧评的回应数===== (2023/01/28 时
2019 哪吒之魔童降世 7468    (Top2 = 6901, Top3 = 370 <= 后略Top
2021 雄狮少年 1749                 (1066, 705, 88
2013 冰雪奇缘 1045               (134
2008 机器人总动员 653         (357, 111, 164
2021 国王排名 579                   (311, 90, 140, 134 <= 豆瓣顺序
2021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 208 (109, 105, 250
1995 攻壳机动队 107
2021 奇巧计程车 46
2022 莉可丽丝 43
2022 辉夜大小姐 13
====================

⭐⭐⭐⭐⭐今北產業⭐⭐⭐⭐⭐

✘ 证明对方是错的,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阻止/干涉他人的行爲
✔ 证明自己是对的,给对方多一种选择 (解釋/分析自我的立場
---
Grief: denial, anger, bargaining, depression, acceptance.
否定=>愤怒=>挣扎=>悲伤=>接受

沉默逃避=>诡辩竞争=>成熟应对
---
仇视恶人,接下来就会小看软弱的人,然后会鄙视愚蠢的人,最后以强弱来区分人
---
You did nothing wrong,because you always do nothing.
---
遇到不同观点, 堵上别人的嘴, 其实只不过是捂上自己的耳朵
---
世界に!平和は!おとずれなぁい!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除生病之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的,并非真实存在。


⭐⭐⭐⭐⭐虽然不熟但气场很强, 缘妙不可言⭐⭐⭐⭐⭐

飛龍 ????????
龙哥语录这张图挺好用:评价作品最终一定会变成评价观众

个人心得:要区别评价观众行为和观众立场,不能滥用此图片。此图片本身也在评价观众(的行为)

理解的窍门 => 每个人/团体都在做擅长的事情:
1. 传播者:精通 洗脑/灌输思想 的团体擅长找到一个角度帮助普通人也能代入到利害关系之中,往往普通人会感叹这个角度的确刁钻,并且立场非常有利。所以普通人倾向于站在 "对" 的那一方无可厚非;
2. 普通人:大多只接触的到社交圈子内的人,经过长期磨练后会擅长交流辩论之术。抛开被他人灌输的思想,只有在辩论时普通人才有机会利用自身的思考回路去寻找辩论时打败对方的方法;

此类也是容易转移矛盾的方法之一
普通人越来越了解的并非是 "事儿",在不断的交流中会越来越了解 "与之辩论之人",最终找到了人身攻击的方法,可能会觉得最有效,随后越来越精通于此道。
反过来,如果 "普通人" 有了与 "传播者" 交流的机会,那么才有可能越来越了解 "事儿"
但 "传播者" 的窍门也在于此,一定程度上建立好了足够高的壁垒来避免 "普通人" 有这种机会
本身也因为 "立场有利" 的关系,"普通人" 在交流中也能保持足够高的姿态来藐视其他 "与之辩论之人"

拿 "福岛核废水" 举例,背后没有普遍传播出有共识答案的问题
究竟谁应该担责?其他哪些也是受害者?
1. 日本
2. 东电
3. 日本群众
4. ……

究竟危害到了哪种程度?
1. 普通核电站排放的多少倍
2. 大于/小于 切尔诺贝利
3. ……

第一个问题是主观问题举例,一般不分对错答案
第二个问题较为客观,背后能得到的答案却不一定真实。可能只能找到单一时间点的数据,缺少长期数据支持,数据也不一定足够真实,也不一定每个国家都有全面的数据披露

不过两个问题都可以得到立场有利的答案,也就是看起来是 "正义" 一方的答案
立场正确会误导群众以为在做正确的事情,而且会误以为拥有了谴责对方的权力

⭐⭐⭐⭐⭐个人评分标准⭐⭐⭐⭐⭐

高分意味着大多数剧情都印象太深刻,可以跟你安利三天三夜不断产生新话题
低分意味着大多数剧情都印象更深刻,可以跟你抱怨三天三夜不断产生新话题
感谢互联网给予了双方平等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