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 大概是因为不想对自己说谎吧。

    回复 · 14小时2分钟前 · web

2024-6-15

  • 找日志屏蔽词最艰苦卓绝的一次。

    回复 · 7天3小时前 · web

2024-6-8

  • [关于《GIRLS BAND CRY》]第8话对应第2话,第9话对应第3话,第10话对应第1话。

    回复 · 14天23小时前 · web

2024-5-29

  • [关于百合动画]虽然「百合动画」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概念,但依然可以提出一种简便的分类方法:喜欢的算百合;无感的算轻百合;不喜欢的算百合营业;讨厌的算直女营业。

    回复 · 24天22小时前 · web
  • 假设有一个脚本家,上面的大人物要求他写爱抖露动画的脚本,提了很多麻烦的任务。虽然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写的故事,但考虑到这是工作,对方是老东家,自己是成熟的大人,要完成任务,这才是社会人的生存之道与应有的姿态。行业有行业的规矩,市场有市场的规律。硬着头皮写完以后在网上被观众批评,即便自己「什么都没做错」,却搞得好像「都是自己的不对一样」。那么想要「把真实的想法、真正的心情发泄出来」,对着上面的大人物竖起中指,也不奇怪吧。

    回复 · 24天23小时前 · web

2024-5-25

  • [关于《GIRLS BAND CRY》]当一个声音在仁菜的灵中开口,仁菜就将其唱出,而不是去问其是否遵循了老师和父亲的教诲。

    回复 · 28天17小时前 · web

2024-5-24

  • 「空っぽなんだ ひとつも無いんだ」说起来《LoveLive! Sunshine!!》也是「从什么都没有」开始的故事。

    1 回复 · 29天20小时前 · web

2024-5-18

  • [关于《GIRLS BAND CRY》《BanG Dream! Episode of Roselia》]不难发现两部作品,尤其是主唱台风的相似性(详见前一条)。Roselia的剧场版某种程度有具备可能性的方向与框架,未能实现的在于在音乐之外、舞台之下,当喊出「赌上一切」时,是否真的表现出赌上了一切。

    回复 · 1月5天前 · web
  • 有一部少女乐队动画,主唱喜欢踩音响、竖小指,自我中心,自己喜欢的乐队人因为不适应商业要求职业化失败而决定放弃音乐,因此总想着对抗全世界证明自己喜欢的那首歌曲没有错。「这是最后一次演奏这首歌」,将那首歌视为自己的主题曲,并且在后续的歌曲中对其进行继承与发展。宣称要为了乐队赌上一切。请问这部动画是……

    回复 · 1月5天前 · web
  • [关于《GIRLS BAND CRY》]第7话表现出与lovelive!系列类似的问题,既有歌曲如何融合进动画,如何在命题作文之上建立结构性的关联。如果说《空之箱》是仁菜的主题曲,《无声之鱼》是对其继承与回应,《皆无其名》除了标题以外最主要的恐怕就只是企划第一首歌曲的标志性意义了。

    回复 · 1月5天前 · web
  • トゲナシトゲアリにすべてを賭ける覚悟はある?

    回复 · 1月6天前 · web

2024-5-8

  • [关于《末日列车去哪里?》]本作实质为郊游动画,其核心是少女们在「修学旅行」途中的闲聊,至于旅行中的经历更多是创作者个人趣味的具现化,而疏离了角色本身。列车只有零散的窗外画面而缺乏整体场景,因此难以构成《轻拍翻转小魔女》式的冒险体验;轨道沿线之外的世界被彻底悬置,亦没有完备的世界观设定。本作并没有把重心放在这些方面(除了创作者的个人趣味),旅行是精神性的,旅行的落脚点在角色关系上,是远地点与近地点之间的运动。

    回复 · 1月15天前 · web
  • [关于《BanG Dream! It's MyGO!!!!!》《GIRLS BAND CRY》]《MyGO》与《GIRLS BAND CRY》在演出策略上存在明显的不同。《MyGO》的演出,尤其是在角色关系上,更多呈现出舞台剧式的特征,而《GIRLS BAND CRY》则更多受到漫画影响(漫符式的夸张表现)。从那些传播性最强、最受关注的截图就可见一斑,前者多是基于核心情节的舞台式的表演场景(重点在关键场景对角色与情节的浓缩表现),后者多是基于日常演技卡的夸张的搞笑演出(重点在演出本身)。如果将上述现象视为作品中的「奇观」(在连续时空内最直观、显眼、突出、具有视觉标志性的内容),那么《MyGO》的奇观在核心情节的演出,而少女乐队哭的奇观则是非核心的日常片段。一个例子是:可以把仁菜甩吊灯去掉;但难以去掉「为什么要演奏春日影?」。

    回复 · 1月15天前 · web

2024-5-6

  •   或许仁菜会在27岁前燃尽自己,停止乐队活动,回归普通与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此时,在眼神如同死水的仁菜面前,隔壁搬来了一个17岁的乡下少女,没拿到房间钥匙,手机电量也用完了。仁菜看着被吓跑的少女背影,少女滑落的耳机中响起了《空の箱》。全剧终。

    回复 · 1月17天前 · web
  • [关于《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本作虽然不断强调角色的「创作者身份」,但在表现创作,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共同创作方面目前为止都是相当匮乏的,其中基于共同创作行为的角色关系几乎被忽视了。角色关系依然是爱抖露-粉丝关系的模板,可以总结为「这个人动不动就喜欢来喜欢去的」。JELEE这个团队就是几个人互相追我推然后凑到一起。

    回复 · 1月17天前 · web

2024-5-5

  • [关于《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夜感到自卑的是自己的画工(主要表现为人体、精细度与华丽度)不如人气画师。一张角色图包含的不仅有画工这样强调基本功的部分,还有角色设计等强调灵感的部分,以及画面与音乐结合构成的MV整体协调性。这些才是夜表现出的最大才能,也是二创与原作之间的根本差距——二创可以有更准确的人体、更精致的细节、更华丽的角色,但无法完成角色从无到有的创造。基本功更多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升,但角色设计、构图等更需要灵感,需要创作欲望,具有更强的创作属性,练习的作用没有那么显著,更容易受到角色的主观情绪与意愿的影响。但第5话中却忽视了这种创作的复杂性,忽视了其内部的差异,忽视了最具有创作性也最容易与角色情绪关联的部分,也忽视了外部的音画整体性以及其与角色关系的关联性,选择了让夜在画工上突飞猛进,将创作转变为了单一维度的练习。这与对创作的表现背道而驰。

    1 回复 · 1月18天前 · web

2024-5-4

  • 仁菜的状态:当一个罗马人看到君士坦丁堡上空飘着奥斯曼的星月旗.jpg

    回复 · 1月19天前 · web

2024-4-29

  • [关于《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或为《LoveLive!》精神续作:1.光速入队,队友打包送;2.为了创作全员合宿,最认真的那位强调「我们不来玩的」,但还是会胡闹;3.对抗敌团,气势为主;4.每话结尾MV(live)。

    1 回复 · 1月24天前 · web

2024-4-21

  • [关于《GIRLS BAND CRY》《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GIRLS BAND CRY》≈《LoveLive!》+《比宇宙更远的地方》+《MyGO!!!!!》?(微妙,有些内容是以前没有的)║《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去掉了绿毛,加了推子味香精的高配蒜,甚至可以再加上《格斗实况》(对流行内容的表现都相当形式化,还是旧的那套范式,这些内容如何改变了角色的思维与生活)。队友需要接触、交流、争吵、磨合→队友需要一个语音点击就送。一句话概括:这个人动不动就喜欢来喜欢去的.jpg

    回复 · 2月2天前 · web

2024-4-14

  • [关于《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目前的方向是朝着萌豚动画踩油门,不倾向于深入情节或是角色,而更加注重视觉感官性的呈现,并且以此为核心。相较于第1话的「万花筒式动画」,第2话则显得更「普通」或是说「正常」。ED中角色打破画框边界,建立联系的处理很有趣(线上与线下)。

    回复 · 2月9天前 ·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