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0-6-19 21:05
陈苦瓜 (ぶっちゃけ陳苦瓜は神)
这次翻译的是《紅殻町博物誌》其中一段描写夏日部分的段落。
有人把文艺希的文风比作福克纳,两者都是尽可能地把句子长度拉长,这次选了一段文艺希的优美描写,直观感受一下他的文字用中文表达出来的样子,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2 - 2020-6-19 21:05
(ぶっちゃけ陳苦瓜は神)
盛夏的光。
天空虽然映在了因为被光阴刻画而显得有些琥珀色的窗玻璃上,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呈现出蔚蓝色,青空缓慢地改变形状,拖着像蜗牛一样迟钝的脚步在苍穹当中穿行而过。
我们把目光投向小道,就会发现这一带铺满着的是石板路,没有铺上水泥路是因为人们的坚决反对吗,或是仅仅因为这里被现代化的步伐遗忘了呢?石板路虽然硬的叫人难以立足,但到底还是随着和岁月一起来来往往的行人的步伐和车轮的碾轧摩擦得柔和了许多。车辙和凹陷里积攒了酷暑的光。

盛夏的味。
红褐色的格子门,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散发出被太阳充分暴晒下的树皮的气味。
人们拿着木勺在反射着让人目眩的强光的石板路上哗啦啦地撒着水。与其说是为了消暑,更多的是给这干燥到了极点的小道除尘,虽然石板路一时间被水染成了淡淡的黑色,但马上变得温热起来,慢慢地蒸发变干,冒出了润湿的石头气味的阳炎(注:阳炎为日本词语,由于大气或地面受热导致空气密度不均,透过的光线发生不规则折射的自然现象)。

盛夏的声。
虽然这种窗子名叫虫笼窗,但只是因为形状相似,并不是真的拿来罩住虫子。诚然,在小镇里迷路至此的,羽翼透明的夏蝉停留于窗框之间,确实与这窗户的名字相映成趣,但木框已经干燥至极,能供蝉儿啜饮的树汁一滴也没有。然而蝉儿却一动不动地停在面向小路的虫笼窗上,完全没有要起飞的意思。蝉儿空洞的肚子竭尽全力地发出渴求着异性的声音,洒向小镇的街道上,完全没有要停的意思。然而无论怎么拼命地鸣叫依旧成了独唱,若要寻求能够交配的同类,还是回归森林更为明智。

孤独而徒劳地长鸣的蝉儿的叫声之中,还时不时混杂着慵懒的,像是伴奏一般的声音。这是小道两旁伸出的遮阳的屋檐下悬挂着的风铃弹奏出来的单音节。若是说到铁制的风铃的响声,那必定是清脆的、响亮的、能让人感到凉意的声音,然而在单调的蝉鸣之中却像是时隔许久才想起自己要鸣奏似的不紧不慢地响着,岂止是纳凉,简直更让人感到慵懒了。就连短册(注:短册为日本词语,在上面写字贴在物品上作标记的纸)在风中摇曳都像是在难以入眠的午睡时翻身一样,更加突显了无风这一事实。

就这样,盛夏的光、味、声充盈在整座小镇:红褐色的红壳格子窗上,云的影子横穿而过,旋即又曝晒在日光之下;小镇民家内侧阴凉的厨房里,人们为了汲出透凉的地下水,来回按压几次手动摇泵;切菜刀将熟透的西瓜一切两断,深深地陷入砧板之中;牵牛花盆栽的藤蔓眼瞧着就知道比昨天长了少许,优雅地缠在支架上;后院里洗手盆水草的阴翳之中,雨蛙正寻觅着逃脱的机会;柜子深处被遗忘的浴衣再一次被拿出来浆洗,晾在玄关前头的日照处,充分地沐浴在阳光底下。

虽然小镇的各个角落都如此散布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活动,但小镇整体上来看像是在冥想一般保持着一种静谧的停滞状态。来往的行人也少之又少。能告知时间推移的仅仅只是在像是胶水积攒到了眼里一般浓密的苍穹之上像童话故事里的船只一样流动着的云彩之中,缓缓向西而去的,熔化了的金银铜铁的圆盘——太阳。
下午要一直持续到何时呢?小镇一味地贪图在浅眠之中,就连这盛夏的热气都在晃动这份怠惰吗?

不,听吧。侧耳倾听就好。
蝉鸣声和像是要抗议这份炎热的鸟鸣声有时像是事先打好招呼一般,在一瞬间同时闭上了嘴。听吧,在这无声的间隙之中,隐藏着的期待还有可以说得上是不安的无形的气息正在缓缓弥漫着。
竖起耳朵——然后抿住呼吸。
夏季的积雨云吞没了燃烧正旺的天空中的金轮,在云层退去前的这一时间,晒得炙热的石板路上升腾着的让景色摇曳的阳炎也一时间失去了这能力。大街上被微阴包裹着,终于从炎热之中逃了出来,喘了一口气,这时就像是某种契机一样——
狭窄的小巷深处,有什么正在蠕动着身子。
在拐角处的对面,有什么正在窥视着这边。
二层建筑的窗畔,矗立着什么东西的影子。
你难道没有感觉到这些东西正一齐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小镇的一处吗。
就像是在迎接着什么东西的到来一般。

这些悄无声息的动静都双眼凝视着、双耳倾听着、一心投向着小镇的一角,也就是唯一通往这座小镇的道路的前方。
就像是在翘首期盼着什么的到来一样。

但是。
什么。
或者说谁人。
是小镇正等待着的呢。
是小镇正期盼着的呢。
是小镇正惦念着的呢。
是小镇正为之压抑着心中的躁动着的呢。

怀着这安稳午睡的静谧和蕴藏在这静谧之下完全相反的骚动,午后时光就这样穿行、流逝、漂浮在小镇之中。
在这流逝的尽头,像是要永远停留在华盖之下的太阳到底也还是沉入了这块环绕着最上川的土地的群山的山脊之下(注:最上川是贯穿山形县的一条河流),太阳的白光也放缓了自己的威势,柔和了自己的色调。透明的强光夹杂着优雅的琥珀色,景色之中突兀而显著的对比度也朝着温润的谐调进发。在日盛时分像是在铺了纯黑色的纸一般被拔染在地上的影子,这时也顺着轮廓的形状降低了浓度,无边无际地拉长。让人联想到透镜底下的热气虽然一时还停留在大气当中,但在东北地区凉爽的夜间,也会急匆匆地和黑夜下的凉气作个交换吧。

夹在这日盛和黑夜之间的间隙中的光里。
在热气和凉气替换的空气之中。
小镇的四处都在伸着大大的懒腰,擦拭着因暑气睡得模糊的眼睛,开始蠕动着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