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nyli

@bennyli

是否,实际上只有严防死守和彻底放开两个选择?为什么?

1年6月前 via mobile

  • @406430 若荼泱 - 不是,彻底放开我认为是美国这种。中间档属于有序放开,比较好的例子我觉得是新加坡。该普及有效疫苗普及有效疫苗,该准备 ICU 准备 ICU,时机成熟之后,放开。
  • @406430 若荼泱 - 欧洲国家的话德国好像也还行?网上的介绍文章应该是不少的。可以找些关键词搜搜看,比如有序放开什么的。
  • @406430 若荼泱 - 香港可能都差一点,第五波一开始也是死了一堆人,后来才开始推老年人接种疫苗,这才好。属于是失去一些代价之后被动放开。
  • @304246 Rくん - 因为病毒传播迅速,代际间隔极短。对绝大多数城市来说,日增破百流调就要破产了。清零和爆炸之间的距离非常小。
  • @304246 Rくん - @若荼泱 新加坡的策略是“没说就是零卡”,新增病例不给报,入院门槛提得高,让人得病了就闭嘴在家里死撑。我非常害怕有人学习新加坡的共存经验。
  • @406430 若荼泱 - @Rくん 分级诊疗是这样的,你轻症也要去三甲?行行好吧。所谓医疗挤兑就是你这样的人挤兑出来的。
  • @406430 若荼泱 - 至于你是不是害怕看看数据咯。截至11月17日12时,新加坡一天内本土确诊1821例,输入267例,死亡1例;累计感染数214.88万例,死亡总数1699例。截至11月17日,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过去28天,新加坡累计出现9.61万感染病例,其中99.6%为无症状/轻症,0.3%需要输氧,0.05%是ICU重症,0.03%死亡。
  • @406430 若荼泱 - @Rくん 看了眼吐槽,和你在其他吐槽下的评论。原来是清零爱好者啊,失敬失敬。那我只能告诉你,新加坡想学你国都学不来,人有 mRNA,人有在原始株 delta 株时期准备的 icu。至于你,还是多进集中营待几天吧。
  • @304246 Rくん - @若荼泱 你知道新加坡的医疗资源有多少,这个资源是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不可能有的。学新加坡不就是找死吗?至于你说的99.6%“不是重症”,我只能说这种数字游戏你开心就好。之前上海也可以把数字弄得很漂亮,实际上呢?背后的把戏你应该去理解。
  • @304246 Rくん - @若荼泱 别提什么分级诊疗,一旦真的实行,这就是居家死撑的遮羞布而已。真当别人没混过社会,没去过医院诊所是吧。
  • @bennyli bennyli - @Rくん 这贴应该沉下去了,所以我来说说在本地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吧。 以下均为随口胡掐,都是假的,不建议按照这个信 0.本地可以和广东的落后地区作为对照组(广东山区),经济水平相当,医疗条件更优,目前大部分仍然按照第九版执行。20条过后已经做了两轮核酸。总体上没有社区传播。 1. 对可能爆发的准备:市直省直的重要机关都已经按两套班子14天交换运行;养老院,康养机构,肿瘤医院,公卫队伍已经按照闭环运行;其他机关不清楚。 2. 所有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和大部分政府机关都要求一天一检。同时在县一级卡口检查,落地核酸+24小时核酸。 3. 医疗部门压力已经很大,所有三甲都是爆满的,再加上秋冬流感季节到来,呼吸科&儿科已经到了高压季节,老实说现在不是适合放开的时候。。。大部分倾向于保持政策。 4. 有两个学长前几个月从定点医院辞职了,非常累。 5. 其实最不想放开的是村单位。。。倒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如果要放弃谁,村一级可能是最容易成为“代价”的。至于城市居民会不会成为代价?当医疗系统的内部人员和科研所职工、高校职工等都开始抢病床的时候,我觉得我是没能力抢到的。 6. 县一级财政压力巨大,具体不谈。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已经很大,很难继续坚持下去。 7. 基层本来就很缺医疗资源,大部分疾病都需要上市一级医院,大部分县一级没有治疗条件,也没有能力。不是缺设备的问题。 8. 我提出这个题目,只是认为一旦放开,很有可能造成无法堵住的缺口,所以说只有清零和躺平两种选择。 9. 准备icu是不可能的,icu需要一整个科室齐全的医院配合运行,插管需要麻醉,引流需要影像,设备需要培训,需要熟悉,连垃圾废物的无害化处理都是一门巨大的工作,其他各种并发症会诊等也要相应的科室。除非有人愿意让我们无条件拿人练手(没有要这么做的意思),否则快速扩张是不可能的。至于招收海外的医护?别逗了,这工资水平和压力综合一下自己人都往外跑。
  • @bennyli bennyli - @Rくん 有个很好玩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大主任都(非政治原因地)建议我们做好自我防护,同时顶刊也建议防护。
  • @304246 Rくん - @bennyli 接下来最难熬的就是医疗系统的朋友们了,尤其是入行不久的后浪。
  • @304246 Rくん - @bennyli 老家的情况我就只分享一点吧。我爹在建筑公司干财务工作,现在因为人手紧张被抽调到施工现场,建设我们一个县级区划的第三个方舱设施了。照目前的形式走下去,好听点叫硬着陆,难听点机毁人亡是不可避免了。
  • @bennyli bennyli - @Rくん 有些地区照这个情况下去,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说做好自我防护,不要不舍得花钱买装备,祝好。
  • @304246 Rくん - @bennyli 设备舍得买,只是底子太差了,我们住的宿舍就是纯纯群租房。连漏气的点位还没堵完呢b39(差厨房和卫生间的排风道)。
  • @bennyli bennyli - @Rくん 厨房有单向阀,卫生间排风道只要一直开着就行。大不了周围严重的时候拿胶带和纸张封上(这两个都不是啥必要设施吧
  • @304246 Rくん - @bennyli 厨房和卫生间都有吊顶,特别难拆,我估计都没有单向阀。十几年二十年前糊弄的家装标准,不能应对疫情时代的安全卫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