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18-11-28 15:48
透明风暴
PURE IDEOLOGY

几原邦彦访谈中说:“如果要描写现代的爱情的话,我认为百合这个类别是非常合适的。……而男女之间的爱,如果加上许多滤镜的话,是很难的,并不能很直白的表现出来。”

这句话很微妙,一方面是间接地说百合对此作是一种载体。男女爱的载体也不是不可能表现同样的含义,但是要比百合困难许多。这里一部分原因是同性恋本身的在性上的立场,使得在一个百合的零点层面上能一定程度避免意识形态的幻觉。所以“百合”在这里是通过采取一种对异性恋否定的否定立场而获得的意识形态被悬置的空间。

如果把“百合”视为某种实在(positive)的存在、某种媒体的属性,比如作为某种LGBT话题,那么解读就已经进入了女性主义身份政治的僵局。ANN的一位女性主义评论家尽管愿意给出A+的满分,但对“蕾丝边双重自杀”的结局依然颇有微词,她已经局限于这种实在的解读了。

恰恰是这种“百合”否定的运用,揭露出在故事中心的矛盾一开始就超越了性取向这一话题--人与熊所比喻的矛盾,在百合本身中是不存在的。人与熊的绝对对立,正是本体论上的性别差异。而性别差异的本体论层面的刻画恰恰是只有通过取消生理性别的差异才能达到。

几原的台词永远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所以当剧中宣布“不会读空气=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得知,校园欺凌只是一种从观众直接体验中调用的符号,以指涉其他某种东西。简单说,剧中反复呈现透明风暴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排除仪式,所反映的正是意识形态需要制造恶质他者并进行排除才能得以延续的状况,而“熊”在这里正是被社会所全面排除的他者,朗西埃的“不属于任何部分的那个部分”。犹太人是纳粹的熊,黑人是白人的熊,同性恋是异性恋的熊,但若超越身份政治归根结底,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熊,此处有一种共产主义的寓意。所以剧中几个主角反复重复“永不放弃爱情”的口号,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爱情宣言,而正如拉康所说“不要让出你的欲望”,是一种伦理立场,而本片的爱情最终是一种政治范畴。
#2 - 2018-11-28 16:19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感觉有道理

熊绝对不是熊,同理,百合也可能不是百合。
——都是舞台布景(bgm38)
既然要把故事搞得陌生搞得离奇,我觉得这是摆明了不希望观众去刻意追求一种具体的解读,留下见仁见智的空间。
#3 - 2018-11-30 05:25
(从今天,从现在,开始了)
“几原的台词永远不是字面上的意思”,用架空的舞台道具套路起来,还是不买账的观众更多吧。我脑补的场景是,几原如果出现在微博热搜,大概会被人问,“这个人说话不加狗头的吗”。
#3-1 - 2018-11-30 06:51
观众买不买账不是目的吧?而且这里的舞台道具也不是架空,如果观众愿意只看道具是完全可行的(只看百合/只看偶像剧),但就错失了更多东西。
#3-2 - 2018-11-30 08:00
airy
说: 观众买不买账不是目的吧?而且这里的舞台道具也不是架空,如果观众愿意只看道具是完全可行的(只看百合/只看偶像剧),但就错失了更多东西。
我大概是讲不清自己的意思的,咸鱼状挣扎一下,还请见谅了。架空是想说舞台道具不必依赖于它想服务的剧中场景单独成戏,或者说像“关关雎鸠”,观众需要感受到其中的相似性才免于陷入“我看了一些跑题的东西”的困惑(你举了ANN评论家的例子)。但这就是太劝退了。作品在讲什么我往往是有兴趣的,但我不是很明白这样(一般来说)有什么好处。
#3-3 - 2018-11-30 08:30
gennaio 说: 我大概是讲不清自己的意思的,咸鱼状挣扎一下,还请见谅了。架空是想说舞台道具不必依赖于它想服务的剧中场景单独成戏,或者说像“关关雎鸠”,观众需要感受到其中的相似性才免于陷入“我看了一些跑题的东西”的困惑...
有什么好处,因为世界就是这样构成的。当你每次看到新闻报道的时候,都有讲出来的部分,和没讲出来的部分,而且没讲出来的部分也不是简单的省略,而是结构性的回避,这就是意识形态。拒绝被动消费表面含义,发现“没讲出来的部分”,也就是作为批评主体的任务。别忘了,生活模仿艺术,分析艺术的意识形态就是在分析现实的意识形态。

ANN评论家并没有跑题,只不过又受到了她自己意识形态的限制。我要通过否定她来到达一个更进一步的结论。
#3-4 - 2018-11-30 09:25
airy
说: 有什么好处,因为世界就是这样构成的。当你每次看到新闻报道的时候,都有讲出来的部分,和没讲出来的部分,而且没讲出来的部分也不是简单的省略,而是结构性的回避,这就是意识形态。拒绝被动消费表面含义,发现“没...
谢谢,大概明白了,我想问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你文章的开头。
#4 - 2018-11-30 22:11
(i cannot fly)
“意识形态幻觉”,我自己就只能用“既有传统异性恋观念的干扰”等等奇怪的表达(bgm38)
其实本来是bg看腻了开始接触百合,但是接触之后就发现借助百合题材来深入一些情感内核要更方便清晰一些,同理还有一些类似于兄妹,母子题材之类的。虽然大多数作品总只是流于表面,但是还是有一些相当不错的作品。
之前试图写点东西评价一下某百合作品,写完发现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强调任何与性别相关的内容(bgm38)
#4-1 - 2018-11-30 23:04
是,传统异性恋观念的干扰,这样说没什么奇怪。如果要女性主义者的术语就是“异性恋规范性的霸权”。

即使对生理异性恋者,百合也是一种反观异性恋的批判视角。这里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的主体立场(没几个人能突破颜值的意识形态,说实话?)。
#4-2 - 2018-12-1 00:19
iris
说: 是,传统异性恋观念的干扰,这样说没什么奇怪。如果要女性主义者的术语就是“异性恋规范性的霸权”。

即使对生理异性恋者,百合也是一种反观异性恋的批判视角。这里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的主体立场(没几个人能突破颜...
那bl和百合,就现在来说有啥异同吗?
只可惜自己一直不太能接受bl。这次倒不是因为什么异性恋的干扰,更像是被传统的男女情感特征观念影响太深,同样的内容,以百合为载体能接受,bl就不行,而流于表面的bl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大概就算某一天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性转了,之后大概也不太能接受bl,这样的感觉。
颜值的话,我是觉得确实比较神秘,相对于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喜好,对于颜值的审美要一致得多,基本没什么松弛的范围,颜值这个东西也不太能主观美化......
#4-3 - 2018-12-1 02:27
hajio 说: 那bl和百合,就现在来说有啥异同吗?
只可惜自己一直不太能接受bl。这次倒不是因为什么异性恋的干扰,更像是被传统的男女情感特征观念影响太深,同样的内容,以百合为载体能接受,bl就不行,而流于表面的bl...
对BL不接受是完全合理的,因为BL就像百合一样,大多数是满足读者凝视的幻想产物。随便抓一个腐女问她是否看G片,就能揭露叶公好龙的本质。不真实的男性心理,凭什么男性就要作为凝视的客体呢?但是,我忘了在哪看的了,每个异性恋的心中都有一点同性恋的幻想成分。所以对BL好奇也是完全合理的,唯一的问题是对异性恋来说什么是本真的BL。甚至可能整个BL领域都不值一提,因为gay要点在于格格不入的queer气质,只是用帅哥的壳搞少女恋爱故事,是失败了,也可能是我看得少了,但的确也有日本的gay出来谴责BL不真实。我有过深入接触的BL是sweet pool,跟沙耶之歌作互文比较的时候接触的。
#5 - 2018-12-5 11:43
(好大的关东煮)
为什么一个使用后现代文论的评论要用“避免误读”一词,误读难道不是必然么?
#5-1 - 2018-12-5 11:58
本文预设的政治程序就是要批评现在的“误读”。你进来看了,所以另一半原因是标题党。
#6 - 2020-7-15 11:02
(in solitude, where we are least alone)
所以剧中几个主角反复重复“永不放弃爱情”的口号,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爱情宣言,而正如拉康所说“不要让出你的欲望”,是一种伦理立场,而本片的爱情最终是一种政治范畴。
同意这种理解,我觉得熊就代指广义的“非道德的自我”,例如嫉妒、性欲、贪婪这些被宗教视为罪过的感情,以及自私、占有欲、特殊性向等不被现代社会接受的感情。
杀死熊的人代表着人类社会的主流群体拒绝这些感情,熊吃人则代表被这些感情支配,恣意妄为。而正途则是像尼采所展示的,接受并正视这种“非道德的自我”,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但不被兽性所操纵,在剧中表现为选择性的吃人的熊,以及具有熊的特征的人。
#7 - 2021-9-14 01:49
“透明的风暴”广义上指代“被广泛认同的价值观”,狭义上指”人与熊的厚壁“或异性恋。“染上颜色”广义上指代“不被接受的社会概念”,狭义上指代“人与熊的友情”或者百合。有颜色的人会在透明的风暴中隐藏自己以求自保,那么愿意剥去透明外衣的人又是否能够在暴风雨中立足?不得不说和几原邦彦对上电波真的是至福。
#8 - 2023-1-3 10:37
(沉默是金,这位正确,请编一下你的故事。 ... ... ... ... ...)
这。。。没看出最后这么深的概念,唐突了。(bgm38)

媚宅显然是无奈之举,这个时代嘛。
#9 - 2023-2-12 11:43
删除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