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2-10-8 00:03
太太太冷了叭 (已退站)
如果说吉卜力的动画,我喜欢的有哪几部,可能还得想想。
但如果说哪几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那么我想《岁月童话》应该是排第一的。

说来好笑,并不是因为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有多么震撼,恰恰相反。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差点儿睡着了(笑)

“怎么会有这么无聊的吉卜力片儿啊?”

这是十几年前,坐在播放机前,我的想法。

现在想来还是很好笑,地下毛毯的厚重感,小台柜旁放着的电暖器,暖烘烘发出暖橘色的光。

一切都是这么的催眠,加上片中农业生活,女主不明所以动不动穿插自己小时候的回忆。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只能称得上是乏味。

不可思议的是,我当时还是看完了,更加奇怪的是,看完以后,心里空落落的,伴随着片尾曲《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 (爱是花,你是那种子)》响起,我竟然还有一种想再看一遍的冲动。
#2 - 2022-10-8 00:06
(已退站)
起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想了很久,用什么来表述自己心情。
毕竟看片是一种非常主观化且私人的,写观后感也主要是为了和未来的自己对话。
#3 - 2022-10-8 00:12
(已退站)
这部片子的节奏很慢,讲的事也很简单,奇怪的是,十多年后的我与片中的女主产生了共鸣。

回忆是一条单行道,宝贵且唯一,为什么人会喜欢看其他人的回忆,经验或者是其他由记忆构成的东西。

我想也正是这个原因,在观看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陷入一种共鸣。
在描述者或朴实,或优美,或流水账式的记录中,看到了与描述者回忆中相同时间段里的自己。
#4 - 2022-10-8 00:22
(已退站)
爱人是投射在他人身上的自我迷恋/补偿,在走到想象边界后,最后得到的自我独白,啊,我是爱这个人的。

对他人对话最终也会回归到自我对话,交往本身就是从外界开始构筑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过程。

现在的我们能说多少是百分之百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呢,完全靠自己参悟,不靠外部的点石成金或耳濡目染。

人本身,自从参与自然,社会化后,就不属于自己了,连自我这个概念都是从外部习得而来的。


上面这些是我在回忆中想到的,尽管放在这里说有点儿不对。

为什么大家都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呢?
为什么分式运算要这样做呢?
动画中的小时候的女主与观看的我发出同样的疑惑。
正如后来女主所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种种往事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此时所拥有的是同一种心情。

被回忆所困住的人。
#5 - 2022-10-8 00:34
(已退站)
奪われるのが 嫌さに
与えない こころ
死ぬのを 恐れて
生きることが 出来ない
長い夜 ただひとり
遠い道 ただひとり
被回忆所困的人,总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回忆观看自己的每一个片段,感受着喜怒哀乐。
再无与人诉说的每个日子里,这些喜怒哀乐便化作笔下的文字。

我们不会比昨天的自己更知道第一次的价值了。

正如我现在还能想起自己以前的想法。
“为什么要记录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交朋友?”
“为什么要活着?”

现在有些问题我依旧找不到答案,就如同背着厚厚的壳行走的蜗牛。
旧的疑惑,加上新的不解,最终只能在回忆中给自己搭建一个温暖的小窝。

如果影片只停留在女主的不解,那么有一个愿意给女主解释小时候困惑和一起放声高唱的男主,就是颇具幻想式的美好处理了。
#6 - 2022-10-8 00:43
(已退站)
图挂了
对于这样回忆的旅行者来说,可能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从回忆中解脱的唯一方法。
正如告别小时候的自己的女主,最终选择奔向未来。
在多年后,她可能仍会想起这时的自己,但她已经得到了面向现在的动力。
#7 - 2022-10-8 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