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1 02:38 /
久闻中二燃作的巅峰、万年大坑神怒之日盛名久矣,不打剧情gal也好长时间,上次写长评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恰逢大模型翻天覆地的改变了gal汉化,二次元的巴别塔似已耸立在黎明的地平线前,神怒之日是我第一个借助大模型和三脚猫水平日语啃完的生肉,但是我深感这部作品的文本不仅仅是翻译可以传达的,如果有可能,我依然希望看见有朝一日能有译注版出现。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我对《神怒之日》的感想,那就是随性。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我最想和新玩家说的感想是:不要追求逻辑的完备,这是即兴的歌剧。

大体上我是喜欢玩战斗系燃作的,但是神怒之日它和我所见过的燃作/电波作/中二作如BSD、素晴日、斩魔大圣有些相似但是又截然不同,BSD是靠重重伏笔的回收点燃终战,素晴日是靠藏在电波下的精巧路线设计呈现完全的结局,斩魔大圣是紧密围绕克苏鲁神话的世界观上演的王道boy meets girl征途。本作虽然中二但其实几乎没有打怪升级这种一本道热血漫画典型内容,直接上战场越打越强,然后因为中二文字扑面而来把玩家侃晕就没有人还有精力留意去吐槽男主嘴炮开挂了(笑)。本作看似借鉴了很多神话,但故事又看似和设定无关;看某几章节感觉它看似要讲一个这样的故事,然而很快这个感觉会被推翻。看到最后,留下的印象只有完全的自由、随性。正田笔下的角色尽显不受约束的超脱,在这个篇章里看似扮演恶角的人,到了其他篇章你便能理解他/她的追求、ta的执念、ta的善恶、ta的过去、ta的价值观、ta的挣扎与取舍。神怒之日的舞台上没有配角、没有主角、没有邪恶、没有正义,纵观全篇,正田用看似粗犷实则细腻的笔法在这个多方制衡、利害关系复杂的战场上、展现着角色们的坚持,在不同篇章中角色们的行为、立场截然不同,但是他们秉承的核心是没有变的,比如萤对兄长的追寻、丽莎对孩子们的忏悔、莲对日常的珍惜,读者总能从丝丝缕缕的片段中把角色拼凑出完整而立体的形象——前提是你还记得的话。黑圆桌们因为时过境迁的微妙变化,在不同的篇章中时而对立时而并肩,以至于读者根本无法猜对某个特定的角色在下一个篇章到底和莲是敌是友,这也是本作特立独行的乐趣所在。

大部分情况下我对galgame也好,小说也好,所追求的重要要素便是逻辑的完备性。正如rkr笔下的悲剧多为人诟病而我始终认为rkr的悲剧是逻辑完备的悲剧、是角色死得其所、重如泰山的。如果某个galgame将悲剧视作儿戏,构建出毫无逻辑的悲剧故事,我一般是很难给出多好的评价的。读完本作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本作是没有逻辑的,本作的所有人物也是没有逻辑的,通关本作之后我只能模糊地感受到一种类似执念的精气神在支撑着所有剧情和人物,但是指导他们行动的并非逻辑。我相信一个正常人即使精通日语也无法完整地从正田的中二病文字中完全地读懂他写下这些的时候是什么逻辑。就好比如果你深究起来本作所有主角都是罪不可赦的杀人犯,本作处处散发着对纳粹德国的偏爱,真要细究起来本作怕不是要打为十恶不赦之反动毁三观作品。但是如果把这些都理解为是正田中二病发作时的载体,这些疑惑都不是什么很大的疑惑。总结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

如果文字能足够吸引人,那么逻辑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我觉得如果没有玲爱线的终局之战,虽然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萤线和玛丽线的剧情的,但是本作应该上限就是7-8分左右,因为优缺点都太过明显了,很吃读者是否对萤和玛丽的人设背景产生共感。中二燃作一旦和读者对不上电波那结果是挺凄凉的(不得不说本作从语言上理解门槛还是挺高的,更加加剧了这个问题)。

人设方面,很少有作品将人物表现的如此极端,很难说这是一个纯粹的优点,大体上本作对于感情线的描写不能说很匮乏,只能说约等于零。萤线到底是怎么从敌人走向亦敌亦友再变成纠葛的伴侣?没有说;玛丽线到底为什么和男主成为神仙伴侣?没有说(也许TE说的还更多一点);学姐线学姐对男主的感情从何而来?没有说(男主总是很努力的拯救日常?不是吧,这也能士郎跳高?)。虽然每条线剧情我都非常喜欢(我确实是对什么战斗少女啊或者人柱女神啊这样的设定没什么抵抗力),萤是这些年我看过的galgame女主里最帅又最具有两面性的女主之一(大概和水上由歧五五开的魅力)。玛丽和学姐则是那种“什么你能讨厌这种人设的女孩子你到底是不是给”的类型。虽然如果我是编剧我应该会把TE写进玛丽线而不是学姐线,也许这么安排是为了写伊萨克和莱恩哈特的剧情吧。

司狼可能是为数不多的galgame基友里能如此大放异彩的,不仅比莲更加特立独行,开挂水平也是一绝,阅读本作的过程中我实在是不止一次的怀疑,这么牛逼又屌的不行的基友角色设计出来到底是抢主角风头的呢,还是抢主角风头的呢(笑)。不过在学姐线最终他还是沦为了男主精神的磨刀石,虽然有点落了下乘,但是总体上是贯彻落实了本作用最华丽的战斗去展现立场和价值冲突的

我还非常喜欢的角色是贝尔朵丽丝,在萤线大放异彩的战姬和红骑士的理念之争让我更加喜欢萤线的故事(以至于她在TE闪回刷脸的时候我也会心一笑),至于救哥哥,什么?你说这是萤线的主干剧情?

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伊萨克,在玛丽线中,因为对父亲的失望而导致“”城的坠落最终导致莱因哈特的败北,而在学姐线中伊萨克承认了自己和父亲的统一战线,坚持了和男主学姐的敌对立场但是也祝福了他们的感情。从这个角度讲虽然正田讲了一个非常血腥非常残酷的故事,但是总体的基调是很温暖的,他还是想讲一个团圆的完美结局的(当然,another story也有一些这种意识的体现)。但是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伊萨克的名字在前两条线中基本没有出现,在玛丽线中只是闪现的存在,在学姐线中成为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田你还真是偏爱学姐啊。

写到这里,我发觉《神怒之日》可能是我迄今为止玩过的galgame里,最难以总结,最难以回顾的一作。游玩它的过程我始终不确定我到底是get到了正田想表达的内容,还是只读到了我想读到的。但是完成它之后我又感觉这不重要,本作的受众们、中二燃作的爱好者们,会喜欢听从另一个中二病的说教吗?
Tags: 游戏
#1 - 2024-5-21 08:32
估计AI翻的还是差点意思,那我还是等人工润色吧
#1-1 - 2024-5-21 08:42
大黄鱼
重点其实不是润色是校对和备注,很多神话梗看不懂
#1-2 - 2024-5-21 08:54
persona
大黄鱼 说: 重点其实不是润色是校对和备注,很多神话梗看不懂
具体是什么神话呀,日本传统还是北欧的,你这打完DIAA可以去打夜访穿刺公和神咒神威神楽 曙之光了
#1-3 - 2024-5-21 09:20
大黄鱼
persona 说: 具体是什么神话呀,日本传统还是北欧的,你这打完DIAA可以去打夜访穿刺公和神咒神威神楽 曙之光了
比如这些人的魔法名还有咒语都是有梗的,圣经典故比较多,圣枪圣痕还有该隐约翰伊萨克什么的都是,但是我没查全不知道有没有别的,尤其是德文的东西不知道怎么查。
历史背景也有一点关系,不过二战的相对容易查一点。
#1-4 - 2024-5-21 10:16
大黄鱼
我感觉看了看考据网站之后,确实觉得他怎么翻都无所谓,反正中二语录翻的好和翻的不好结果都是不明觉厉。。。
#2 - 2024-5-21 08:41
(非专业杂食系 Galgamer)
BTW: 我很想知道本作的“座之蛇”的概念到底出自哪个神话,发现这人设很像入宅作《灼眼的夏娜》中最终BOSS创造神祭礼之蛇
#3 - 2024-5-21 09:33
(非专业杂食系 Galgamer)
#3-1 - 2024-5-21 10:09
大黄鱼
原来緋緋色金这东西也是竹内文書的,还以为是绯弹发明的玩意儿
#3-2 - 2024-5-21 13:47
大黄鱼
这个考据站是真的不错
#4 - 2024-5-21 10:52
(非专业杂食系 Galgamer)
自滅因子:Apoptosis,凋亡、自死衝動。在生物學上,稱為程序性細胞死亡。針對可能危害主體之系統,將主動令細胞凋亡。是經由管理、調節所生的細胞自殺行為。在作中則意指人魂之界限點,無法脫卻之自死衝動。縱使肉體得獲不滅,常人不過百年,究極魔術者不過三百年光景,便令靈魂死絕,再墮永劫回歸Ewig Wiederkehren。亦衍生為自滅因子,或稱之為癌細胞。按 Mercurius 所述,司狼為蓮之自滅因子,Reinhard 則為 Mercurius 之自滅因子。

狗屎,你也尼采
#5 - 2024-5-21 11:01
(非专业杂食系 Galgamer)
Kupferstich der eisernen Hand des Ritters Götz von Berlichingen鋼鐵之腕Göetz von Berlichingen:Machina 之魔名。Götz von Berlichingen 為15 世紀之德國騎士。該人雖于戰爭中失去右腕,卻未曾退縮,反而裝上鋼鐵義手再上沙場,故獲「鐵腕mit der eisernen Hand Götz」之號。Machina 一度死亡,卻遭 Mercurius 賜以鋼鐵之軀,使之再度上陣。Mercurius 贈此魔名,或因其創造Briah位階的終焉之拳而來,但更具援引 Götz 負傷復戰之事,揶揄 Machina 死後不得安息之嘲諷意味。
 歌德Goethe戲曲處女作『鐵腕之 Götz von BerlichingenGötz von Berlichingen mit der eisernen Hand』將之描繪為年輕早逝,不可一世之英雄。但史實上則活過八十來歲,更是被揶揄作盜賊騎士的血氣方剛之人。劇中「啖我臗脽Leck mich im Arsch!」為 Götz 故鄉俚語,直譯「來舔吾尻!」而實際用例則與「消失吧!」意同。隨著歌德Goethe戲曲聞名,該俚語也順著廣為流傳,Götz 一字亦成為帶有等同「啖我臗脽Leck mich im Arsch!」之侮辱字彙。初版之後,此台詞雖遭刪除,卻仍為該作最著名台詞。

https://de.wikipedia.org/wiki/Leck_mich_im_Arsch 这都是什么怪梗,正田真的是梗老鬼。。。。
#6 - 2024-5-21 11:31
(天才達の大いなる偉業を世界の瞬間 切り取る ... ..)
其实楼主对di的理解,已经比大部分打完,还不知所以的人要透彻。但可能还是碍于机翻的问题,让楼主产生了部分误区。
首先di很明显是一部故事性占主要的游戏,开头就主角莲的人生观直接抛给玩家「想要永远地活在这一平凡且美好的日常中」,之后便是莲与司狼在天台上理念的冲突,二者战斗一触即发,这象征了莲所珍视的「日常」开始崩坏。随后,众角色开始逐步登上舞台,歌剧拉开帷幕。故事的逻辑性在于众人行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为何而战。在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抛开一切内容,回顾开头的水银演讲,「人之一生,一切皆为既定。我可受够这屈辱,滑稽的人生了,一切皆为既定,人生只是在反复循环。诸君作为败者而生,作为败者而死,就这样去诅咒命运,然后来到我身边,一同抗争这永劫回归的圆环。倘若轮回百次也无法取得胜利,那就再来千次。倘若轮回千次也无法取得胜利,那就再来万次。直到胜利之前,直到圆环终结之前,一直战斗下去。」实际上在这里水银所说的话语,已经将大家行动的目的说了出来,包括黄金水银在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憾,大家在人生的某方面、某领域都是败者,所以大家在为了得到自己胜利(理想中的未来)而战。当然楼主是看出来支撑着众人而战的是某种信念,那为何不再继续思考一下,在知道众人的信念之后,我想楼主会对di的逻辑性改观不少。
角色们分别为了各自的信念而战,即便被打倒千百次也不会放弃,在这个永劫回归的圆环上不断尝试,在胜利到来之前绝不认输。就如水银所说「虽然故事情节庸俗,但我相信台上的演员绝对是最棒的,因此我想这部歌剧会很有趣。」di虽然不完美,但某方面又极其突出,也是在同题材中的佼佼者。
di虽然在黑圆桌众人的塑造上下了相当工夫,但疏忽了学姐等人。不过好在kkk(神咒神威神乐)上进行了补充,使得di又进一步圆满。
完整的di应该由是本篇aa+aa附带的os+di的部分广播剧+nsaa手游序章+kkk(kkk本身作为一部独立作品并不完整,重在与di的互动,使得di进一步圆满,同时也弥补了kkk自身的不足,可谓是相辅相成)+kkk的两篇外传+外传穿刺公以及广播剧所构成。如果楼主还愿意继续玩下去的话,建议上面提到都可以去推完。
在这个gpt盛行、众人追求不懂其意也行,我看爽就行的快餐年代,能看到楼主细心认真地看完di,还将对di的思考、感悟、评价写成日志,我真的好感动(哭
#6-1 - 2024-5-21 11:51
大黄鱼
我觉得故事性这个东西尤其对于中二作来说,故事的基调和节奏能不能吸引读者比逻辑性重要。至于逻辑它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错综,气氛上很接近的斩魔大圣主线故事其实特别简单的一本道但是本作的人物故事之间相互作用很多,看考据站看到的设定很多其实打的时候看不出来(一方面是机翻加我日语菜但是一方面是中二起来真不说人话……),某种意义上确实是作者说是这样就是这样,看的时候先放一边回头可能才知道噢原来他想表达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他整体没有逻辑,玩到最后也发现都圆回来了,只不过是我觉得他的叙事太跳跃了,玩的时候跟不上也不需要纠结,不如回过头再看。
#7 - 2024-5-22 16:36
正田是真偏爱学姐,kkk中亦有记载


(玛丽厨震怒
#7-1 - 2024-5-23 01:39
大黄鱼
玛丽厨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