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0 00:33 /
作为藤子迷我一直觉得《时光巡逻队》本身的设定还是很有意思的,只是藤子似乎对剧情和人物塑造不太上心,导致历史之外的内容不够有趣。这部动画虽然足够尊重原作,但在剧情和人物上的改编有些保守,因此放在如今评价不高是可以预见的。

但今晚看某主播直播看这部动画时弹幕的反应,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之外,很多人对这部作品的基本设定,也就是时光巡逻队救人的目的并不认可。在他们看来,这些被救的人就是“该死”:第二集的母子俩该死,因为儿子是退役的日军;第三集的建筑师该死,因为他不听别人劝轻信大臣的谎言……既然这些不讨喜的人物是死是活对历史没有影响,那么又为什么要费时费力救他们呢?

这种观点并不能算错。说到底,时光巡逻队之所以救人,仅仅是因为认同救人本身的意义。这种观点说好听点叫人道主义,说难听点就叫“圣母”,是一种极为理想化的思考方式。同样的内容如果出现在儿童向的《哆啦A梦》中,或许不会引起太多争议,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需要学习的价值观;但作为少年向的《时光巡逻队》,其观众或许听这个概念已经听到耳朵起茧,也在现实中见证过人道主义的无力,早已无法从内心对此产生认同。在创作这部作品的年代,读者们认同这一点大概是不需要理由的;然而如今,这个理由不但需要,还必须足够有力。

很可惜的是,这部作品不但没有提供足够有力的理由,反而让许多被救的角色背负了巨大的debuff:缺乏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观众看不到他们求生的欲望,或是无法认同他们不顾生命也要达成的目的。第五集的反应相对较好,因为“魔女”日常行善却被诬陷,饱受折磨后仍抱有求生意志,是完美的受害者形象。但第三集的建筑师则完全不同:他对金字塔的执着普通观众无法理解,前文中也没有足够的铺垫,导致“死得其所”的声音不在少数。

而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说到底,谁能被救谁不能被救,不就是作者的一句话吗?那么作者究竟如何选择被救的人?对于认可本作价值观的观众来说,这一点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一切可以归于历史的残酷,能不能救仅仅是取决于会不会影响历史;但对于其他观众来说,他们无法站在这一框架下思考,加上本作对“历史的影响”处理较为随意,对此感到困惑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最基础的设定无法立足,也就不能指望观众接受那些古典而直接的情节设计和在如今并不讨喜的男主性格了。从第二集开始,弹幕中的情绪输出就越来越多,吐槽也逐渐从批评剧情中的不合理处变成了单纯的挑刺。对此我也只能感叹一句,这部作品可能确实不适合这个时代了。能跨越时代的带给现代观众感动的作品很多,可惜《时光巡逻队》并不是其中一员。
Tags: 动画
#1 - 2024-5-11 21:38
瓶子君152?
#2 - 2024-5-12 15:04
但是我跟着主播看的很乐
#2-1 - 2024-5-12 16:27
Shi_mmer
正常看没法获得足够乐趣才会用看乐子的心态去看吧
#3 - 2024-5-12 15:43
(moca~moca~)
确实,而且我认为这个番定位就是给当年看哆啦的那批人看的,可惜你的剧情设定还是偏子供向,但是观看的人都不是小孩子了,自然不会以小孩子那样子的思想去看这部番,挑刺是少不了的,对许多设定的随意感到不满也是有的,只能说改编的不行,既然你的定位是成年人,那就得魔改剧情,而不是一味的忠于原著照搬
#3-1 - 2024-5-12 16:25
Shi_mmer
这部作品确实有点“披着少年向皮的儿童向”的意思,现在的观众大概很难接受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