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17 20:51 /
先说明一下:

影评内容:因为没词条,就先放原神(xxn公园里的超级混厕)这里了,
时事内容:因为没词条,先放少女前线(少女给羽中的马烧钱)这了,
文字作品内容评价:因为没词条,放明日方舟(昨日之半壁江山)这了。

      这理应是一部比较符合某些文青胃口的电影,因为它在视听艺术上十分优秀。它绝对又是一部十分适合普通观众的电影,因为一切视听艺术都在为剧情服务。不像有的导演不干人事,有的观众不说人话。

1-1、先声夺人

      在电影的0小时0分钟07秒到38秒,电影先是用像直接对着胶片拍的方式展示小镇的远景,给人紧张、恐怖之感。同时镜头慢慢拉近,让人接近这个小镇。再匹配剪辑一个正常拍摄小镇的镜头,哦,原来小镇是这样的啊。正当观众稍微放松了点时,随后又匹配剪辑一个下雨时小镇的镜头,并伴随巨大的打雷声,“疯狂的小镇”5个大字赫然出现,再度使观众紧张,预示着不详和的事将要出现。
      不要小瞧这点,有多少“3集定律”拍不好的日本TV动画,又有多少写不好“黄金3章”的网络小说作者。

1-2、 短小精悍地介绍设定

      电影的02分09秒处,清晨,天刚蒙蒙亮,一个人敲钟,镇长走出政府机关楼,人们像沙丁鱼一样陆续出门,开始新一天的生活。电影的03分10秒处,一个人在墙上贴写有讯息的纸。从这看得出玉岩镇很落后,很传统,落后的地方往往消息也较为闭塞,这给后面各种消息不通做了铺垫。
      电影仅用1分半钟的时间就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及这个地点的环境,从而在几分钟的铺垫后快速进入剧情主线,这点就算是宫崎骏都很难做到。而有的影视作品,往往花个几十分钟来介绍设定,介绍的方式也很无聊。
      比如动画片《恶役千金99~我是隐藏BOSS但不是魔王~》旁白了1整集20多分钟的时间来介绍世界构造、角色生平,更像是敷衍的纪录片。再比如《回复术士的重启人生》,旁白、独白了1集多的时间。
      被某些“游戏婆罗门”看不起原神、米哈游,论叙事并没有太差。一边旁白、独白,一边拍些白描、流水账,元永庆太郎“大师”都没有这么“传奇”。
      为啥我要拿“异世界厕纸动画”来比较?因为我恰好看了这些动画,也看了被各种骂的“元永大师”的《自称贤者弟子的贤者》,心里不爽于世风日下。

1-3 、紧凑的剧情

      《疯狂的小镇》只有1小时17分钟。想想1小时17分钟能干什么。有的水平不行的电影,2小时都讲不完1个故事。比如现在的某些个导演们哟,故事讲不完了就说是审查不过,被迫删减了。你说对吧,张艺谋大国师。这我也会,以后但凡导演们拍影视作品,多拍点大尺度的内容,故意不被过审、故意删点内容,拍好了就是我“牛逼”,拍不好就是审核不让过。再就是《通往夏天的隧道,离别的出口》有1小时23分钟,比1小时22分还要多1分钟,结果影片结尾就跟腰斩了一样。
      而《疯狂的小镇》却把谣言四起、胡乱准备、各级官员撇清关系都讲述了。但这不是孤例,很多中国20世纪的电影都能做到1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精彩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1-4  镜头的紧凑

      除了剧情上的紧凑,《疯狂的小镇》在镜头语言上也十分凝练。
      在电影1小时03分13秒到59秒,第1个镜头拍惊慌失措的男小孩、女小孩、成年男人在逃命,第2个镜头拍中年妇女在安慰小孩,第3个镜头拍双目无神坐在地上的中年妇女,第4个镜头是空镜头,展示混乱的地面和燃烧的帐篷,第5个镜头拍一个人背着老人步履艰难地行走。第6个镜头又空镜头,展示乌黑的天空下空旷的地面与乱扔的杂物。
      总共6个镜头,短短46秒的时间,镜头里有小孩、有中年人、有老年人,有男人、有女人、有奔跑逃命的人、有绝望崩溃的人、有互帮互助的人……

2-1  前后照应

      电影1分41秒处,洪水猛兽卷房摧,这个镜头看似意义不明。而在03分40秒,人们又在谈论暴雨及暴雨的现象,这是地震谣言的源头。到了19分钟53秒,镇长询问县里面情况时,被告知暴雨电话线断了打不通,于是为了逃避责任搭车去县城。在48分07秒,付政法的下属提到,因为暴风雨,所以回来晚了。在此之前电影多次描写付政法在这段时间参加婚礼喝多了睡了一觉。而《疯狂的小镇》又是一部讽刺电影。
      这还只是不起眼的一部分,像这种前后串联且与剧情紧密联系的要素还有。

2-2  

      电影出现婚礼的地方有这些:05分07秒、09分52秒、17分41秒、24分25秒、28分35秒、32分53秒、39分30秒、44分30秒都有有关婚礼的剧情。一边是地震要来了的紧急,一方面是婚礼的茫然不知,交相组合。
      婚礼情节的厉害之处又不止这点,在17分41秒时,婚礼现场的上面有人们挂铺的红色布匹,光线照下来,婚礼现场的人们皮肤上就呈现的粉红色,仿佛随时有血光之灾了一样。在24分25秒,28分35秒,32分53秒,随着时间逐渐天黑,人们皮肤的颜色粉红色逐渐变成红色、再到老红色。人脸上、地板上、砖墙上、桌椅上全是红色,呈现出诡异的场景,这场景都能拿去拍恐怖片了。

3-1  优秀的镜头语言

      说到镜头语言,电影中有不少能十分容易让人感受到的地方。
      比如11分56秒处,电影运用了大量大特写镜头怼着人脑袋拍。这些大特写镜头看不全人的脸,就像谣言传播过程中看不清事件的全貌一样。在影视作品里,摄像机就是观众的眼睛。一般人不会像拿着放大镜一样看,这不符合人的一般习惯,所以让人觉得不自然,画面显得诡异。

3-2  不易察觉的镜头语言

      电影中不仅有很容易让人感受到的镜头,还有很多让人不容易察觉的绝妙镜头。
一部文艺作品,要是能做到既有容易看出的地方,也有不容易看出的地方,就会富有层次感。就像有的人说,“《千与千寻》常看常新,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感悟”一样。
      在《疯狂的小镇》37分01秒处,陈邮电口口谈群众,但镜头却隔着桌子拍。在影视作品中,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镜头的位置就是观众的位置。陈邮电谈着群众,桌子却把自己与观众(群众)隔开。
      在电影35分49秒处,李银行口口谈着国家,一道铁窗却将李银行和摄像机(观众)隔开,真人电影是拍出来的,摄像机的运动是创作者考量的结果,演员站在哪里,怎么走位也是创作者(含演员)考虑后的结果。
      又在电影的34分37秒处,徐粮站太阳底下动员员工,分工明确,为了给群众烙大饼甚至敢把墙拆了架起来烧火。粮站的员工则站在围墙的的背光阴影处。而在电影多处都有人们擦汗表现天气炎热的桥段。徐粮站能吃苦的性格、心系群众群众的作风就体现出来了。

4-1  人物塑造

      谈到人物塑造,《疯狂的小镇》也能做到前后铺垫,多次刻画。
在电影的07分10秒处、09分00秒处,甘广播巴结领导,消极怠工,到中午12点了才开始第一次广播,广播时吃着冰激凌。看,是不是又跟前文提到的描写徐粮站对应上了?
      在电影58分10秒处,付政法命令甘广播“拉警报前,播通知”。而后在电影的1小时00分13秒处甘广播在慌乱中不小心按了警报,没有播通知。尽管是不小心的,但折射出甘广播的工作态度,徐粮站咋就没有不小心。
      不仅在剧情上,在台词上电影也狠下功夫,剧情能塑造人物形象,台词也能,“言谈举止”也有言谈。
      在电影34分37秒处,徐粮站的话自然、直接了当。而在电影的35分49秒处、37分01秒处、51分20秒处,其它官员讲的都是官话、套话、假大空话、最重要的是万金油话。52分00秒的“括弧”真是经典讽刺桥段,比如1988年的相声《巧立名目》里的“领导,冒号”。说到经典讽刺桥段,怎么能少得了电影06分钟左右的镇长书法获奖和“阅”字呢。为什么说这是经典讽刺桥段呢,2015年上映的电影《夏洛特烦恼》还在用“获得了全区作文一等奖,作文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这种桥段。所谓经典永流传嘛。

5-1  官场生态

       对多个角色进行了塑造,就容易构造一个生态。《疯狂的小镇》塑造了多个官员、干部,也就构造了玉岩镇的官场生态。比如电影的51分02秒开始。付政法个人成立防震抗震小组,文件里面成员名字排序是张光明陈值守、于忠诚、李决定、徐前方。接下来,李银行说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嗯,徐前方呢?似乎大家当她不存在,有点像在排挤她。徐前方在54分10秒处说领导干部应该心系群众、承当责任。在充满坏人的环境里,好人能成坏人。下文,因为张光明的名字排在最前,所以付政法在电影56分18秒叫住了张供电,叫他把甘广播找来。所以付政法是在排挤徐粮站。

      接着看,在电影1小时08分18秒,官员们开始推责。
      刘镇长说是自己去县里汇报去了,把责任全撇清,没有得罪人,别人也不方便怪罪你。
      而余供销说是刘镇长带人来要物资,自己才误会有地震了。把责任推卸给刘镇长,这种做法得罪了刘镇长。
      张供电则把责任推诿给了余供销。
      付政法把责任推给了群众,这是最高明的理由。
      上面全部推卸责任的人都受到了县领导的开脱和打圆场。
徐粮站没有推卸责任,陷入了自责当中。县领导责备了她。
好嘛,排挤良官板上钉钉了。

6-1  台词

      在5-1处体现了台词的魅力,其实《疯狂的小镇》里的台词之秒绝不仅仅在那一句“为什么要让群众知道真相呢,知道结果不就行了”。在陈邮电这句话之后,付政法赶忙讲“哎呀,我看那,这个问题,还是,让领导决定吧”。虽然官员、干部之间有些矛盾,但对于不负责的官员、干部来说,拔出萝卜带出泥,需要官官相护。付政法显然更懂得说话,像“为什么要让群众知道真相呢,知道结果不就行了”这种暴露潜规则的话是不能说的,所以说,付政法能掌握玉岩镇的暴力机构,这也体系了人物塑造。

7、缺点

      尽管《疯狂的小镇》在各方面都做得不错,是“六边形战士”,但它的每一条边都不是特别长。各方面都做得不错,但也没有做得很好。
      我认为,想要说一部“牛逼”的文艺作品不好,最好的做法就是搬出一部更“牛逼”的作品来比较。

7-1、 剧情缺点

      在剧情上,《疯狂的小镇》草蛇灰线,各处伏笔,前后关联。但在描写摄影组时却太工具人了。在电影里出现了2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了。电影是开放式结局,为何不以摄影组的照片作为结尾呢?比如摄影组拍海景的作品获奖了,阳光出升,薄雾蒙蒙,海涛拍岸,波涛汹涌。这样拍既贴合电影里面官员和群众表现出来的优劣,又符合当时改革的现实大环境。
      再者就是剧情太工整了,剧情第一步该写什么,第二步该写什么,没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给我的沉浸感不够。这点《女大学生宿舍》做得更好。

7-2、镜头缺点

      在镜头上,《疯狂的小镇》做得很好,但跟《我是古巴》这种高水平的“诗电影”比较起来,显得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了。都是一些别人用过的镜头技术,没有创新,也没有达到惊为天人的程度,简单来说,同等好的镜头你在别的优秀电影里能看到。也就没有了稀缺性、不可替代性。

7-3、  台词上的缺点

      在台词上,《疯狂的小镇》做得很好,但跟《茶馆》这种在台词上登峰造极的电影比起来显得呆板了许多。《茶馆》里的台词听起来非常生活化,仿佛是在逛菜市场一样,尽管是书面语,却显得是在听别人谈话。而《疯狂的小镇》里面的台词,是作家经过训练就能达到的。那些官话、套话,更是练过写申论的人就能写出来。不拿《茶馆》来压人,跟同时期电影《远离人群的地方》里面的以树喻事比起来,《疯狂的小镇》里的台词也显得太直白,没有回味。

7-4、  官场描写上的缺点

      在官场生态的构建上,《代理市长》明显做得更好。在《代理市长》中,各个官员以前做什么的,现在是什么办事态度,不同官员对同一件事的多种态度,官员与官员的关系,等等,都描写到了。而《疯狂的小镇》则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一句话评价,《代理市长》的剧情像是公务员写的,《疯狂的小镇》则像是普通作家写的。毕竟《疯狂的小镇》只有1小时17分钟长度。

7-5  人物素质的缺点

      在人物塑造上,尽管《疯狂的小镇》塑造了10来个鲜活的角色,但角色有些同质化。在电影内,那几个不负责任的干部性格大差不差,同质化。在电影外,这些个角色的形象太普通了,不负责的干部的形象、乌合之众的群众形象、热心到热血的人的形象等等,你在别的作品里面也能看到差不多的,独特性不够,说难听点就是刻板印象。这点跟鲁迅作品完全没有可比性,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孔乙己……是多少人想写但又写不出的,拥有很强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以前在某个论坛里看到一个人说怎么描写悲惨的女角色,甚至用上了一些套路情节、是“本子”情节,并希望大家给点意见。评论区有人说“祥林嫂”。一对比,还是祥林嫂更能打动人心。
      其二就是工具人太多,前文提到的摄影组是一个,还有精神病乞丐,我看不出他有任何作用、任何讽刺作用。删掉这个角色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7-6  前后不统一

      《疯狂的小镇》是一部十分现实的讽刺电影,电影前大半部分是这样的。但电影自县领导下镇处开始就跟拍讽刺小品一样,各种镜头、各种违反物理法则,造成了前后的割裂。

7-7  时代的局限

      《疯狂的小镇》依旧有中国20世纪80、90年代电影特有的烙印。批官、批群众、给知识分子歌功颂德。在电影的41分55秒处、53分40秒处、58分45秒处……把知识分子描写成一只逆来顺受、有科研精神、纯洁高尚的小白兔。在17分20秒处照常黑中国的20世纪60、70年代。在1小时02分12秒处,付政法开枪试图控制混乱的人群,但效果却适得其反,群众更混乱了。手枪给观众感受到了暴力、强权,在电影55分53秒处,付政法掏枪恐吓、控制官员们,在电影57分47秒处,付政法掏烟吓到了甘广播,但是到了55分53秒处却不好使了。强权和暴力终将失败。这说的是什么不用多说了。
      在电影58分57秒处、44分55秒处,描写了一个不怕死的封建老顽固,还穿着清朝官员服装,这种人居然没在前10几年被身亡,真是令人感到惊讶。而且在45分06秒处,治保主任说“能惊动您老人家”,清朝官员服饰的老年男人被尊称为“您老人家”,这就像电视剧《亮剑》里的田墨轩一样,显得很有风骨,但影片没拍出他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如此德高望重。小镇的人都慌慌张张,唯有封建分子泰山崩于前而不乱,气定神闲。
      在电影里,赵书记和知识分子是最伟光正的人,其中赵书记没多少描写。徐粮站和治保主任是有能力也有过失的人,群众是一群乌合之众,是盲动的、没文化的。最可恶的人则是不负责的干部、官员,他们是一群贪污寄生虫。结合电影    处知识分子以前被批斗的剧情,《疯狂的小镇》依旧是一部男知识分子构建中国20世纪70、80年代印象的电影。干部、官员是有罪的,群众是盲动的,知识分子是无辜的,封建残余是比群众更先进的。
      从这就能看出中国20世纪80、90年代愚蠢且嚣张的大学生的苗头。

8-1  我是标题党

      所以,电影《疯狂的小镇》是鲁迅级别的电影吗?当然!不是。如果说鲁迅是一流顶尖水平,那电影《疯狂的小镇》撑死也就是刚入一流门槛的水平(潜台词就是二流水平)。它的问题太多了。把鲁迅比作伦诺克斯·刘易斯、伊万德·霍利菲尔德,那《疯狂的小镇》最多最多就是弗朗科斯·博萨,跟经典文学名著比起来不够格,但却比很多豆瓣吹捧的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西欧电影要强得多得多。

8-2、我的个人观点

      最后分享一个我的“私货”。
      在电影48分28秒处,付政法命令下属分别去信用社警卫和到粮站执勤,以便掌控。在电影49分40秒处付政法组建了一个“防震抗震领导小组”来跨过权力架构掌控全局,这样好嘛?这样不好(马保国老师,你走开一下)。看情况。发展会使一部分人获得大量利益,从而成为既得利益集团,一旦要改革了,要改变点什么了,这些利益集团会各种阻挠,从而拖累社会发展。此时,不搞个什么某某小组是不行的,甚至小组都跨不了权力架构,要搞个某某委员会才行。手段和工具一样,“可靠的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是无罪的,看谁使用它。

10 、评分(9呢?)

      综上,我对《疯狂的小镇》评分为7.5~8.5分区间。

文:锈肺狂犬     完于2024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