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5 10:13 /
之所以第一季备受欢迎,除了对喜剧三大理论的诠释十分精准,对ACG数据库的调用到位之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它的反常规操作。比如角色与声优挂钩在近年来越发流行,此作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美术风格统一是作品的规范,此作反而要追求自由的表现方式,甚至不惜引入实拍。

作品从不忌讳引用其它名作的元素并拼贴在自己的语境内,是为波普,而这种快节奏的调用刺激的则是因为阅历过多而审美疲劳的老宅们。老宅们看到玩梗产生条件反射,其实不在于这部作品的玩梗有多么精妙,而是密度能够让人回忆起当时追看原作的记忆,这种荒诞与严肃的双重身份下的平行世界一般的文本,甚至连创作者,也就是原作和动画化的资方也一同拉下水。

这就又暴露了资本阶级和劳动者间的矛盾,所以对于买圆盘这种商业行为,还有声优间的所谓人设,也是极尽嘲讽之能事,在观众狂欢的同时,演员也在狂欢。这种创作态度固然真诚,但同时也会让资本感到切实的侵犯,继而视为威胁。然而,巨大的流量因此产生,所以资本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但事实证明这个流量赚不到观众的钱,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将它在最大程度上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产生价值呢?

第二季给出的答案是放弃观众。反正观众不会出钱,只会发出流量这一资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劳动方,那么还不如让演员们享受这种流量上的生产,换句话说,生产方与消费方的关系在这一文本中产生了反转。观众们的热度成为流量,而作品本身则是成为了如同商业杂志一般利用流量推广资源的平台,比如苍井翔太,至少在这种芙蓉姐姐一般自毁形象的表演下,给所有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时,表演者对资本的嘲笑也成为了催生燃料的驱动装置,又起到了为自己宣传的目的。

观众生产流量,资本消费流量,流量转化为演员可消耗的资源价值。那么作品本身,就更是无关紧要了。前作破常规的拼贴艺术,到了续作当中,也成了一种既成形式,而非打破常规的惊奇体验。当观众潜意识中意识到自己成为被消费的对象,superiority理论也就从而失效,这样哪怕文本本身看上去的结构无甚区别,其实也已经发生了所谓的能指-所指层面上的偏移。
Tags: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