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4 12:08 /
作为观察,这是私人的。若有错误或您反对的地方,请在本日志完结后回复。
当然你有话说我也没法阻拦。

前言: 我们将在互联网上抛洒蓬勃爱欲,前提是它们应该带有理性之礼貌,辩证法之崇高。否则就该自愿接受他者以讥讽和嘲笑的形式出现的,神圣的享乐。讥讽与嘲笑同样受此规范,爱欲自发地形成一个永恒的循环论证,正因它是辩证的。

    互联网犬儒化的语言中一切言辞的语义都在扩大。这是整个互联网文化随消费主义消解一切的潮流被戏谑地解构的结果。如"废话文学"与"绝绝子"此类互联网生命不复鲜活的结构,皆像詹明信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揭露,资本主义文化正在成为一种不再可理解的东西。异化已经触及物的本质,并且试图揭开康德的物自体前的所有幕帘。然而物自体其不可知的属性又会吞噬任何认识与非认识。现代犬儒正是用仿佛在中介批判的方式来达到"仿佛"批判,他们被文化的贫瘠和倒错引入欲望的迷途,于是"6"与其他被异化的词句和语言结构成为了言说大他者欲望的工具。拉康说人死于象征界,被粉碎于想象界。用一喻解之:资本主义社会,人只要初步学会语言,就成了精神残疾。他精神的大脑死去,所以他只能靠他精神的脊髓控制类似于拉屎撒尿的精神活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者应当感到喜悦)。这是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重要理论依据,以及我的一个观点:有些话无异于拉屎撒尿。令精神腹泻者可喜的是,互联网正在因为他们持之以恒地随地大小便而真正成为厕所。

    现今bangumi网络道德是怎样的?
    "嘴臭"与"乐子"的复仇主义导致了怎样的论坛气氛?对作品的讨论是否纯粹?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面对我们反对的观点,我们应当秉持怎样的网络道德?
   

    互联网被认为是具有某种绝对自由的,其匿名性与即时性给予爱欲在这里流通的无穷便利。传统纸质媒介的非即时性和严肃性使批判本身是有很高代价的,而互联网则允许了非严肃和非理性的批判——批判的权威大大降低了。权威的降低与批判的非严肃和非理性的变化构成历史的主奴辩证法。
    公开批判的能力在今天被每一个人所拥有,而反对的能力也为每一个人所有。当我们欣喜于自我即主客统一体的活动在互联网中增长时,却又惊奇地发现,桃花源式的互联网的暂时存在早已也必然地消亡了。当批判的严肃性和理性降低到一个阈值,反对却先于它进入到一种疯癫,并最终也将批判引入到疯癫中。
    究其原因,实际上是互联网的公开性使批判在其独立的公共空间与读者往往是一对多的,而读者往往在一个更大的公共空间与批判是一对多的,这样的结构赋予批判者对于疯癫更强的法理性。前提是这个批判者没有首先进入到对中介的他者的疯癫中,就此论坛具体地说,就是类似于“看xx的素质品味修养很难高“之类的话,以及这本身就是反对的疯癫蔓延到批判的例子。
    再者,互联网归根结底是属于象征界的,但其内容是被转译于实在界与想象界的。我们能否发现这样的现象:真人出镜的批判(几乎是一切内容)往往显得严肃,至少不会疯癫。比较互联网最广泛流通的纯粹语言的各种形式,我们又会发现,语音念稿的严肃性往往又高于文字。互联网的匿名性允许了公开发言的各种异变,反过来说,各种异变是建立在匿名性上的。人的现实形象、人的音色腔调、人的语言习惯,它们对现实的人的联系是逐渐递减的。互联网道德反映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此处互联网空间的匿名性程度。

    当我们在谈论互联网道德,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无意做过多细化,只区分两种,反对的道德与支持的道德。它们并非割裂的,而是处于一种叠加状态。
    道德是为何物?
    我就不使用繁复且早被扬弃的康德定义和理论,以一种通俗读物的方式概括起来:道德,行为规范。人出生后由整个历史惯性塑造起来的行为规范。任何违反他的人,都会陷入深深自责,任何践踏它的人,都会陷入一种疯癫。
    是的,它就是如今的批判、对批判的批判充斥如此多后现代景观的根本原因。互联网旧道德被互联网自身的发展与扩大摧毁得一干二净,新道德在野蛮混乱无法管制的、仿佛海盗出没的大洋般的新互联网久久无法形成,或者,该道德正被后现代犬儒主义污染,掌控——你感受不到其中资本主义的作祟吗,资本家多期盼他们的轻浮商品在轻浮的网络中获取更大的利润?严肃的互联网会引诱你沉沦于近乎拥有无穷信息的视频、文字中吗?

    如何反对或反对的道德
    我们应当清楚,为什么反对,反对什么,怎么反对。

    反对的目的不应当被“反对”本身所批判,即不能“子非鱼、子非我”。我认为反对的中心目的应当是改变他人的观点,使他们顺从于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假如反对的目的只是把别人踩在脚下汲取快感,我想你就是被资产阶级鼓吹的唯价值论迷惑了。人应当是平等的,不自觉的无知不应当被取笑,这难道是错误的吗?(若是正确的,那这个反对的目的不才是错误的吗?)
    反对的对象要确认好,自己反对的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还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或者是可以通过逻辑与某些理论体系推断出来的。
    反对的方式反映反对的烈度。同样的,反对的方式不能被“反对“本身所批判。我认为只要前两者合理,一切的反对方式都是可以允许的。连暴力都是可以的,马克思如是教导我们。那”暴力虐待“等可行吗?暴力被允许使用在阶级斗争中,阶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使历史运动到下一个阶段。虐待一个资本家所付出的无产阶级在动摇阶级中的名誉损失小于虐待该资本家所能获取的承诺等的价值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甚至不会出现的。所以可以得出,”暴力虐待“此类事物的可行性是微乎其微甚至没有的。
   

    原帖:https://bgm.tv/subject/topic/23995  有幸进入2022年鉴评分警察篇,使我想起来还有这个坑要填。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回复,其中用户按首次出现的顺序编为p、a、李、幕。
    p对该层主(删回复跑路了,至于为什么,我推测一下,不一定对:当时p对它的的观点提出异议,然后我接着反对,眼看“双拳难敌四手”,又见自己说的确实道理不太对,利用bangumi没法方便地即时私信对线的特点溜了。我再猜测一点,假如其再等待一会儿得到a的声援,还能够再回几条。假如猜测成立,这就说明层主根本目的不是批判我的批判方式,而是顺着之前对我的批判,纯粹地以一种疯癫的方式“击倒”我来获取快感。这正是小资产阶级见风使舵,来跟随“强者”获取利益的逻辑,显露出软弱。)的反对中带有讽刺,客观上讲是中性的,但是会引致被反对者的情绪激动。可我们能说它不符合反对的道德吗?我想不能,因为p反对的目的和反对的对象都没有在“反对”中自相矛盾。而至于“反对”本身的正确与否,则需要与其他符合反对的互联网道德的“反对”发生碰撞,淘尽黄沙了。
   a:
  从a的话中,我们不难概括出他的想法:互联网上有成堆的人在辱骂别人,于是我辱骂我认为错误的人就拥有了合理性。我把互联网当作一个可以自由发泄情绪的场所,并且我就在其中获取我要发泄的情绪。这是对的,至少是我在做的。
这套逻辑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我要说的。我要指出的是他违反的上文提到的互联网道德。
他指认的错误并非是选择题中的错误选项,而是在主观动画评论中的一个他反对的想法。他的反对必然是主观的。
这里补充说一下,有人可能会反对,什么互联网道德,我们还必须要遵从互联网道德吗?
  实际上,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虽然是客观的,但在人内部的一切认识却是基于所谓“道德”的。譬如a的这句话,“对娱乐作品抱着苛责乃至神经病一样的敌意”,我要问,什么是苛责,怎么才算苛责,苛责到什么地步可以被称作神经病。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数学式的范围,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根据自己的主观,也就是“道德”来评价事物。
  a实际上就是在反对别人做出跟他一样主观判断。他想要剥夺别人跟他一样发表跟自己不同看法的权力。因为他只是在说“你要”,而没有叙述什么原因。
  在自由的互联网,他并不掌握什么强制权力,但是他却能如此自顾自地命令别人,人身攻击别人。当然,有人可能会享受这样的网络环境,但是我提出的互联网道德,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互联网的生产效率。而不是用一些污言秽语包裹自己,到处抛投一些最本能的欲望,到头来谁也不认同谁,也没有获得什么有用的观点和资料。

慕:
  我们总是能在网上诸如此类的话,“看小丑而已”“实在无聊多看了几眼”“本来我不想浪费时间的既然这样那就”,其目的无非是获得一种安全感和俯视的姿态,追求贬低他人和抬高自己的快感。这快感产生于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化出的一套资
价值体系和生物的慕强本能。本质上是一种权威话术,犹如在学校里老师训学生所做出的“你是学生还是我是学生”的一种身份划割。他意图要通过某些他指认的他认为的错误,将其扩大化,将其人直接符号成“小丑”。小丑意味对慕这个人着什么,但经过我就他的话揣测,至少有两个事实:他认为自己在对观点正误上的权威是高于“小丑”的,他认为自己一般是不愿意甚至是不屑于同“小丑”讨论的。也就是,他通过“小丑”角色的指认来消解一个人的主体,认为其不存在自以为的观点输出,而只是在撒泼打滚。
这明显也是错误的,因为没人能在互联网上否定一个人,将其斥为小丑来剥夺他自由发言的权力。

   

   

Tags: 动画
#1 - 2022-12-25 13:17
嗯,你说得对
#2 - 2023-5-30 23:18
(阶级的,太阶级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