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1 19:18 /
观《姜子牙》有感
动画电影《姜子牙》最近上映,十分火爆。此点从票房上也能看出来:上映五天已经破了十亿。笔者抽空也去观摩了一番。号称“一个比较全面的泛ACGN观察家”的笔者,走出影院,心头是“百感却无所思,有点什么却空虚”之感,聊成一文,以抒胸臆。
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观点:剧情、观众大环境及一些杂述。
剧情方面。预抑先扬,《姜》给笔者最大的惊喜,是它并不低龄。主角便十分明显地是一个迷茫的中年大叔,所谓的反面角色实际上是被欺骗而在复仇,一个正面的神的形象实际上是靠计谋上的位。这个设定,虽然简单,但已着实逃出了低龄的洼地。这一点实际上比《哪吒》还要出色不少。能实现这些并不容易,它至少说明了业界逐渐意识到ACGN框定的是载体,而非内容。动画说到底是一种表现手法,而绝不是一类形象或某些特指。国内外类似能强烈对照的例子太多,尤其比如皮克斯的一众作品等等不提也罢。另外则是一众画面,战斗场景、室内室外的切换等,足见专业。设定、画面上虽然有些惊喜,但令人失望,或称之为过誉的地方则更多,比如明显的:剧情。笔者观影数量众多,对比国内外作品,我们在“讲好故事”这个最基本的能力上依然乏善可陈。一个正面的例子:《摔跤吧爸爸》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的足够精彩。一个负面的例子:《大鱼海棠》把一个本可以很精彩的故事讲的稀烂。《姜》拥有一个非常完善的设定,它本可以演绎一个出色的故事,但它并没有讲好。从外围看,申公豹这个角色显得多余,与核心人物的联系不够密切,先阻拦后帮助的行为变化略显唐突欠缺一些更合理的解释。纣王这个本可以浓墨重彩勾勒感情的角色在整个剧情里却显得突兀和单薄。九尾的故事像个包袱,其实可以随剧情一点一点拨开,或中后期某个节点剧情下推动突然抖出来,但本作中似乎走在两者之间,最后抖出来的时候既不够吸引人,也不够有张力。往核心看,主角的姜子牙仍不够有“人情味”。所谓“人情味”,依笔者之见,指的是形象既要像普通人一样犯错误,又要能做出普通人想却做不到的事情。能非常明显地看到,创作者想表达一种“封神大战虽结束了,但黎民百姓依旧困苦,姜子牙所追求的并没有实现”,这种含义是“神味”,但表现的并不好;画面一转,充满张力地表现姜子牙救小九,似乎强行地给这个人物赋予“人情味”,既有些浪费了前述的内核,又使得姜身上的太多东西过分地杂糅而无法平衡。四不像之死有烂煽情的嫌疑。而最关键的一点:小九这个核心形象,似乎缺乏故事上的必要性。狐妖附身和锁的产生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纣王与她和狐妖间是个怎样的故事?姜子牙最后拼尽全力救小九的理由是?这三个本可以非常精彩地呈现出来的细节有些过于模糊了。
东西多且杂,显得不够整齐。故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创作团队长时间且非常深入地研究了设定,然后逐渐删减和组合,最终完成了这样一个故事。其本想要表达很多东西,但困于篇幅和相互的关联性,有些部分只能做出妥协。它不是先有骨架,然后添加器官肌肉神经形成的物种,而是创作者已经做出了一个全功能的腿、一个几乎成型的脑袋等这样然后拼凑而成,组合后再修饰和调整而成型的产物。细看每一部分似乎都还不错,但远远的望去,你总是很难从整体上体会到一种完整而充实的美感。
观众大环境方面。编剧汪海林在《观天下》里讲了许多有趣却也犀利的观点。比如怀念煤老板投资的时代,因其不干预创作。而现在互联网企业等投资时大量地干预创作,比如为了某流量明星要求不能有超过两句话的台词等等不胜枚举。而剧作的创作本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是非得有专业人士来干不可的。“毕竟煤老板知道,你干预安全生产是要出人命的。”当诸如《上海堡垒》这样的电影评分稀烂以后,笔者意识到国产电影产品总还是有希望的。许多国产的东西都在蓬勃发展,而具体到文创,最先崛起的,极有可能是动漫。因为其表现的特殊性,资本可能影响IP,但尚难全方位地干涉创作。国内这个圈子尚没有资本能裹挟的成型的内容,我们既没有叫的上名字的动画导演、也没有声优,既没有知名的脚本家、也没有任何意义上大火的工作室。这当然意味着无数的机会,但于国内的大环境,这同样是一种万幸。毕竟任何东西一旦有了一点名气,它往往就会在本身的使用价值外赋予一些交换价值,长此以往,最终成为一种“货币”:仅有交换价值,而本身无任何价值。比如一个明星值多少钱,而逐渐没有人关注他真实水平如何如何。具体到动画行业来看,《姜》能产生,其创作环境一定是自由的。但世人皆知,动画的每一帧都是靠钱堆出来的,那么钱从何处来呢?对于一部真人电影,资方可以凭借人气明星预估票房,而对于一个动画…资本之所以能注意到这部作品,极有可能是因为《哪吒》。当然笔者,包括所有合格观众希望的,是资方通过这个故事和作品的优秀与否投资。十亿票房的《姜》回报一定是可观的,这显然会给国产的ACGN注入一针强心剂。资本自然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寻找苗子,这也让我们有了一些希望更多有趣的作品得以成长起来的期待。而这种期待,正是有些恩格斯般的“痛恨却又不得不利用”的复杂心情。
但于观众,多一点投向文创的资本显然不是件坏事。文创毕竟是一种精神消费,为之付费能体会到些温饱之外的有趣感受。虽然其往往良莠不齐。笔者一直觉得,尽管观众被教育了“谁谁大概值多少多少钱”,但真要让人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掏钱时,总还是留有最后一点理性的。虽说“文无第一”,但一个作品的有趣与否大体上是有个一般人标准的,从这个十亿的票房我们能够大致看到一般观众对这部作品的评价。
一点杂谈。笔者去观影此作时,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也在看。笔者座位身后不远处就有一家,其孩子不小了,但家长的年龄似乎并不大于笔者。电影放映结束,孩子本没笑意的脸上又添了几分严肃,年轻的妈妈则是一脸的困倦,爸爸则似有点若有所思却也难掩疲乏。笔者在想,于这个家庭,对这部电影的评分恐怕不会超过6.5分。是的,《姜子牙》显然不是一部给孩子准备的电影,它也不是一部“全家老小开心过中秋”似的作品。它可能只适合一些能接受泛ACGN的成年人。尽管从十亿票房来看,这个圈子也足够大。坊间有一种观点,认为“任何卖给孩子或老人的东西本质上都是卖给父母”,也即谁真正付费,便舔谁。民办教育机构一定要把小孩子的表现搞成视频发到家长群既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观点出发,给孩子看的动画,本质上也是“父母觉得孩子该看的动画”。笔者不太喜欢这个观点。虽不致于“痛恨”,但细想来总觉得这里边有种很可怕的核心:它首先忽略了即便是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关于美和丑的审美评价标准的。同时可恶地灌输了一种“代为评价”的“父权”。替孩子决定动画,和学习时一直强迫学习不许接触异性,一毕业又强迫结婚这二者间笔者没有看到太大的不同。故笔者不少文章,包括那篇论三角恋galgame中妹子的文章也发出过这种呼吁:孩子的教育,应当先培训父母。(笔者的逻辑就是这么的诡异,看题目永远猜不到笔者究竟会写点什么。)
电影结束,滚动的职员表里笔者注意到了大量的外协企业,往往位于杭州等地。ED是周深献唱的《请笃信一个梦》,不知为何笔者挺喜欢那首歌。一个彩蛋做了个广告,另外一个彩蛋卖了个关子,为可能的下一部作品作势,此亦可见创作团队的成熟。
结语。这是一部有趣的作品,但它有些过誉。它成熟,但还不够吸引人。它的受众可以是所有人,却也被圈定在一部分更可能去认真思考它的核心观众上。《姜》的出现使我们不怀疑一定会有更多越来越优秀的国产动画出现,尽管它自己可能很快就会被遗忘。笔者给7.5分。

20.10.08
谈谈理想
谈谈世界
谈谈特价
Tags: 动画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