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5 20:13 /
没太看懂,不过前面一些美剧自傲的桥段还是蛮有意思的。
以下内容来自评论

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主流反战电影,一般都是从战争的非正义以及战争泯灭人性、破坏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而《现代启示录》的主题则是相反。电影传达的主题是:人性本就是残忍嗜杀的。杀戮和爱以及其他欲望一样,是印刻在人类基因中的原始本能,是人类作为大型哺乳动物无法磨灭的冲动。所谓“文明”,正是通过道德善恶论,来限制这一原始本能。而电影从主角和科茨上校口中反复强调的“文明社会”的谎言与伪善,那就是“文明社会“的人并不比”不文明社会“的人高人一等,他们也有杀戮的冲动与本能,只是他们为之找了合理化的借口。对于美国大兵而言,这一借口就是”自由民主“。这就像是在P社游戏里,你宣战需要选个宣战理由一样,但其实理由都是扯淡的,你就是TMD想打仗

当人类深陷于战争的地狱中,面临生死存亡的切身危机时,美国大兵与越南人一样无差别地杀戮。然而这些从“文明社会”来的美国人在杀人过程中,也陷入了科茨上校所说的“道德恐怖”,也就是自身暴露出来的杀戮本性与道德善恶伦理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在这一心理恐怖之下,有些人变得迷茫,有些人变得麻木,而另一些人在彻底发疯了。科茨上校看穿了这一真相,最终选择与“恐怖”为伍,放弃了“文明人”的身份,进入丛林中选择成为原始崇拜的神。但即便这样,他仍然摆脱不了内心深处的善恶判断(judgment),陷入更大的矛盾与绝望之中,最后恳求主角杀死他,为他解脱,留下了“恐怖啊,恐怖”的遗言。从这一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反战片,其目的是揭露人内心根深蒂固的黑暗。战争不过是暴露这一黑暗的舞台与借口而已。

电影所反映的也正是原著小说《黑暗之心》的主旨:在19世纪殖民时代,西方殖民者在以其“文明”征服“野蛮”的同时,“文明人”也同时受着“野蛮社会”的诱惑。在“野蛮人“逐渐变成”文明人“的过程中,会不会也有”文明人“渴望着变成”野蛮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