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7 00:50 /
初看打算弃的。实在无聊多看了几话后,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补完了。真是出人意料的展开啊。后记中押见写到自己是想着无法触及的半个世界,妄想全身心的成为女生,甚至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一些事(这时画中象征着他的“形体”融化了)来画这部作品。也是有趣,一边说着对立的“他者”,画出来的却是差异性,甚至融合的。“大他者”的模板从天而降使主体不属于模板的部分成为了“多余”,造成了“分裂”。主体面对无法正面对抗的“大他者”,疯狂(藏着“享乐”)的寻回“多余”便成了“变态”,即是“多余”的变质。主体的“自我”是“大他者”的用剪刀来建构的。女主最后还是迎来了剪刀,剪去了自己变质的“多余”。押见作品的结局总是要迎来“大他者”之下的“幸福”。
Tags: 书籍
#1 - 2018-11-7 12:57
与其说主体被逼无奈,其实并不存在跟大他者对抗这种说法,不如说作品打开了一个创伤性的口子能观察这种撕裂。分裂是主体构成性的内核,是原因,但的确又是只有在符号秩序解体的时候溯及既往构成的原因。主体的中心即是虚无,有一页全幅给女主脸部涂成黑洞,太标志性了。我看了你这个短评,又看到作品有8个百合标签,于是才上手。这太过直接地拉康,都可以用来当符号-想象-实在三角的教材。我知道恶之花的大名不过没看过,看过这个我就知道作者的手法了,这就是齐泽克所谓的林奇式手法,通过超现实来撕裂符号界。结局的确挺保守的,但更像是作者在表示一种无能为力的幻灭,作者应该意识到了不应该这么保守的。
#1-1 - 2018-11-7 23:33
The Clash
押见的作品都可以当学习拉康的练习题,能说的点太多了。
#1-2 - 2018-11-8 00:23
The Clash 说: 押见的作品都可以当学习拉康的练习题,能说的点太多了。
但不是那种简单的解读,这里应该持一种更加批评的态度,符号界的撕裂这种颠覆性的能量最终不也还是驯化为超我训令的越轨了吗?同一脉落而更加颠覆的百合片是穆赫兰道。
#1-3 - 2018-11-8 18:56
The Clash
tmpfs 说: 但不是那种简单的解读,这里应该持一种更加批评的态度,符号界的撕裂这种颠覆性的能量最终不也还是驯化为超我训令的越轨了吗?同一脉落而更加颠覆的百合片是穆赫兰道。
其实这个点押见的作品《恶之华》谈过:“从来没有另一边”,不论“你我他”都是被驯化的“人渣”,一开始就只有一种幸福,一种救赎,“大他者”之下的幸福与救赎。自杀是唯一的逃脱途径。
#2 - 2023-3-26 21:58
(我想生活在一個,沒有言語審查的地方 ... ... ... ... .)
沒看過哲學,這篇短評我看的都費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