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3-9-20 09:53
楪键 (总是在冀寻一种可能——)
其实标题还有后半句,其差异性又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同人毕竟还是有局限性,“纸醉金迷”的商业性也并非只有负面效应。
从老一辈的同人三大奇迹之二说起的话
奈须蘑菇,感觉是比较经典的个人表达被商业性逐步蚕食的例子,但尽管如此,由于型月本就是为了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公司,受限并不算严重。我认为他属于一个比较典型但程度较轻的例子。
龙骑士07……先好好写一部商业作吧,不予置评。他的变化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个人而非商业化,或许是多了些炫技少了些诚恳,多了份骄矜少了份关怀。

再说近一些的例子
ルクル,除去多了层商业的皮——由设定与扭曲所编制的噱头,其个人表达倒是基本未损丝毫,他一直惯于用写戏剧的方式来写剧本,商业化之后也无非是舞台变得更具体,聚光灯却变得更模糊,镜头开始被拉长,慢慢不再能够聚焦。就好似明眸迷惘的少年成了无神凝注的老者,但我认为这也还是rkr自身的变化而非商业化所招致的。
ごぉ,这位更是忠实于个人表达的典型,无需多言
はと,个人表达几乎未受钳制,剧本中的象征意味甚至“愈演愈烈”
骨折王子,噱头被你给玩明白了,但不得不说,确实有趣,黄油玩家也多有受用。上次那个“严肃内容与严肃态度”的话题中,有群友提醒我应当提一提骨折王子。我才意识到,原来在我心里,一直隐约觉得骨折王子的态度是倾于严肃的,而这在他的同人处女作中更是鲜明可见。
我曾觉得这类想要严肃表达的态度是同人脚本家所共有的——至少是称不上鲜见的,毕竟他们不通人情但却执着解构而不局限于片面呈现的样子……真的很靓仔(褒义)
一颗文学的心却读取了黄油的魂,被想法所深深困扰,而又被文字的予求所深深吸引,这不是同人和商业的隔阂,但或许是逐渐迷失的初心
#2 - 2023-9-25 22:18
(Loli大好き)
前提:ごぉ,龙骑士,rkr的作品未碰。其他提及到的写手作品也没有全部制霸。
蘑菇:
感觉蘑菇最应该拿出来说的还是魔法使之夜这个作品(因为我没玩过月姬),在整个故事里面,其实缺乏主线的方向,尤其是针对草十郎这个男主角来说,普通、质朴的形象恰好与两位女主角身上包含的各种神秘的身份形成了对比,甚至在FSN里也同样如此。但回到FGO里,其实是否也能够说明这样的角色形象依然存在呢?咕哒子也依然和其他作品的主角一样,不起眼,但是有着足以颠覆故事发展的地位。
hato:
hato重在个人表达,个人感觉即使是到了商业作品里他也没有什么想要转型的想法,结合我目前玩过的游戏,我只感觉到他在日常的描写是有相当的实力的,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奇幻(无厘头、不讲道理的发展),但是这种奇幻不会让人觉得多么离题,毕竟真要说的话,hato的故事本身就是在不断离题中发展。
骨折:
而骨折王子,由于我没有玩过最开始的同人处女作,因此也只能从现在qruppo的三部作品(拔岛1+2、hp)来说说他目前写作的一些特点。
第一,他很喜欢将故事的核心建立在黄油业界上:拔岛1顾名思义拔作里找纯爱,拔岛2则是XP本身的多样化(或许?其实我没能特别找到明显的点),HP直指做黄油,什么才叫创造彼女啊(战术后仰),就算HP被称为黄油版肖申克的救赎,但就“做黄油”这一点,我感觉才是真正的闪光点。
第二,纯无厘头的日常无论是在拔岛还是在HP里都是标配,当然这可能也是由于两部作品处于同一个世界观的基础上导致的。其实这样也很方便骨折发挥,毕竟在这种情况下,都合观感其实被削弱了不少(hato也是如此)。
第三就需要结合到前面两点,第一点骨折核心直指业界本身,第二点骨折则是用搞笑的手法去写各种日常。结合起来,其实戏谑味就很浓了,尤其是一旦真考虑到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隐性META时,你就不会轻易地将故事看作搞笑作,而是一种黑色幽默。从拔岛各章标题的黄油玩梗,再到2的ed里对玩家倾诉的歌词,能看得出来他真的很爱黄油。
但是问题在于,情怀不可能被一直拿来消费,倘若他之后一直以这种方向来写脚本的话,终有一天玩家也会厌倦的吧。
最后,回到主要问题上:同人转战商业的写手有什么共性,差异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共性:转战写手其实无论是在文本的特色还是在文本框架的构造上都是延续自己最开始的方向进行的。
差异性:热爱可能变质,产出可能减少,但是在内心最渴求的脚本这一方面上,我相信对于他们来说,一定是有答案的,哪怕它并非清晰可见。
这是非常主观的回答,仅当作我的个人观点即可。
#2-1 - 2023-9-25 23:38
楪键
感觉骨折王子的创作历程,是在逐渐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上。从同人时期对一些墨守成规被按下不表随即“被”选择性无视的“雷区”问题(比如处女作写的是黄油男配和没有被男主所选择的角色之间的故事)发出疑问,到拔岛时期更进一步,用架空设定和灰色幽默neta更深入的诘问(Is the island Utopia or Distopia)。并开始尝试给出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案,当然不可避之不谈的就是他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黄油魂”,无论是拔岛2ed的深情告白,还是hp百折不屈的坚韧意志,都在书写着他本人的初心依旧。
或许旧酒迟早一日会被后来的年轻人所摒弃,但总会有贪念旧时醇酿的老人一直对其念念不忘。况且,旧酒自然也能用新瓶来装,而我觉得这也正是骨折王子现阶段主要的努力方向。我并不认为个人表达被背景设定所牵制就是什么坏事,毕竟,更多的个人表达建立在更长久的创作时间之上,这终究是商业行为而非同人自嗨。
#2-2 - 2023-9-26 21:51
芃春
楪键 说: 感觉骨折王子的创作历程,是在逐渐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上。从同人时期对一些墨守成规被按下不表随即“被”选择性无视的“雷区”问题(比如处女作写的是黄油男配和没有被男主所选择的角色之间的故事)发出疑问,到拔...
确实,我没想到“雷区”这一个特点上,其实从这一点说明骨折很敢写,毕竟这些内容非常吃力不讨好。至于个人表达这一方面,我的感觉是骨折可能会由于这种商业上带来的利益而选择一直以这个方向来进行剧本的创作,这不是什么好事,尤其会导致创新的缺乏。
#2-3 - 2023-9-27 12:28
楪键
芃春 说: 确实,我没想到“雷区”这一个特点上,其实从这一点说明骨折很敢写,毕竟这些内容非常吃力不讨好。至于个人表达这一方面,我的感觉是骨折可能会由于这种商业上带来的利益而选择一直以这个方向来进行剧本的创作,这不...
这只能交由他的个人能力和努力才能裁定了,我们所能做的,无非也只是见证一程。等待并心怀希望吧.jpg(bgm76)
#3 - 2023-9-27 14:45
我的感觉是有一些同人作家只擅长在自己的框架里写东西
一旦去给别人打下手写支线,或是在某个非自己主导的企划里写东西就会很烂

最典型的就是龙骑士了吧。。。
#3-1 - 2023-9-27 17:59
楪键
我倒觉得这更接近于经验上的差距,当然也有类似于口三才这类的确较为万能的写手。但一般情况下企划和脚本为同一人的情况下才能将脚本的实力最大化,而同人脚本家只不过是欠缺了尝试和经验
#4 - 2023-10-11 00:31
(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
一看题目就知道有骨折。
我也不懂骨折。趁头发没干瞎说点。

骨折擅长在几十年来逐渐形成统一框架的规规矩矩的黄油业界里找奇点。这一点来看他在同人和商业阶段的表现是差不多的。突破陈旧的思维惯性,打碎想当然的剧情惯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他是在消费黄油情怀吗?我觉得答案是否。他只是在黄油里找乐子而已。只要他能持续在现有的陈旧的黄油形式里发现漏洞,发现新的变量,那么他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而他同人转商业的道路的最大特色在于对r18的激进态度。骨折明明是可以写比较清淡的作品的。但商业作里的色情、暴力意味都太浓重了。当然这也许也只是题材的问题。

骨折是商业化相当成功的作家。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就可以了。做一个框架内的作家又如何呢。
#4-1 - 2023-10-11 08:54
楪键
奇点这个词用的挺好

文艺批评是文艺领域常写常行的基本保证,但说实话没有他者的参与也终究只是一家之言。他或许能通过解构与批判来保证自己一直有东西可写,但却不能保证玩家也能参与进这个过程。如果玩家不买账,那么这个命题其实也是很难成立的。
至于r18的激进化,商业化难辞其咎,但这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4-2 - 2023-10-11 12:37
芃春
唉,又是被骨折厨头子川虫狐狸拷打的一天
#4-3 - 2023-10-11 13:42
潮留美海
芃春 说: 唉,又是被骨折厨头子川虫狐狸拷打的一天
我开头就说了!我就一萌新,对骨折一窍不通!万万不敢碰瓷遥佬!
#4-4 - 2023-10-11 16:17
芃春
潮留美海 说: 我开头就说了!我就一萌新,对骨折一窍不通!万万不敢碰瓷遥佬!
不好说,消费黄油情怀也就只有我说了,完全是针对哥们好吧
#5 - 2023-10-14 13:13
(まこと人生は......おもしろい)
商业写手不就好好上班拿工资吗,很难说会有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哪怕是几个出名的个人特色明显的写手,也是隐含作者的部分比重比较大,表达内容严格受到时代和写手自己经历的束缚,展现出的个人部分更多是一种无意识的流露。
同人写手的出发点就是基于自己个人的表达欲望的,所以同人写手写的游戏更像一个翻译器——把写手内心的东西翻译出来展现给读者。游戏内核和表达效果取决于翻译水平。
再加上同人写手本质是一种“我行我上”的行为,草台班子,整体的情节把控水平非常差,因此很多同人游戏写出来都好像是在隔空喊话:看得出来有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剧情,没有具体故事情节作为内核的证明过程显然看着像无根之木。(当然即使如此黄油这种强代入感强感染力的体裁喊话类型的也有不少名作)
回到正题,既然是同人转商业的写手,那自然都是同人里最顶尖的一批,或多或少的降低了同人写手的毛病,商业化便是褪去同人外壳的过程。至于褪去了多少,留下了什么,在商业过程中又得到了什么,这完全就是因人而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