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3-5-6 21:30
楪键 (总是在冀寻一种可能——)
我大致上把各类剧本小说中的neta分为三种
生草型neta,基本仅强调趣味性
引用型neta,或者说,吊书袋,引用的内容本身和情节或者抒发的情感和游戏的主旨并没有什么关联
化用型neta,直接把neta的对象本身揉碎了嵌入剧本中,仅以galgame为例,《银河铁道之夜》之如星空列车,《卡利古拉》之如冥契,《青鸟》之如青鸟。
而化用neta通常对于读者来说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大量的隐喻譬指——以及甚至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复杂照应很容易混淆视听,造成阅读与理解障碍。
而个中旨趣,以及更深一步剧本家对于原作的颠覆与再创作重解读,显然是很难为没看过原作的人所理解的。
毕竟,在把化用搬上舞台的瞬间,有了先验的这台剧就已然有了门槛,而无论剧本家们如何提炼简述,也代替不了真正的阅读。

而我本人对于这类neta不如说是比较欢迎的,在相似(甚至相反)而又相成的情况下,游戏过程不啻于更多的新鲜感与审视感,更是作为读者的剧本家与作为创作者(指对于原作的看法与解读)的玩家间身份的碰撞。
#2 - 2023-5-7 03:08
(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第一眼还以为标题是“对meta的态度如何"(笑)
读的小说比较多对neta要求就高很多了,我个人认为所有neta都应该和世界观和个人心理历程相关(包括生草型和引用型),且neta用的文字越少越好,这样的neta即便是完完全全掉书袋了甚至只是刻板印象也还姑且能看,在尚未回过神来发现编剧的胡扯之前(笑)当然这样要求未免太苛刻,所以我现在直接是对此没有任何要求了。

我个人认为化用型不止要把neta融入剧本,在世界观上也要极其相似才能算得上是”化用“,这么看只有银河铁道之于星空列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化用型neta,其他的都只能算得上是引用,稍微看过引用的原著都会觉得这些个引用和套用都和原著几乎毫无关联(从整体看)。当然从细处(最多的就是心理上)和引用的原著确实可能很像,但大部分时候的化用都像魔恋里化用的《盖茨比》、青鸟里化用的《麦田下的稻草人》,属于是“原作党”看了要骂街的程度。

对于“颠覆和再创作重解读”,我的看法完全相反,这就是为了没看过原作的人(大部分的玩家)写的。大部分这类作品都会在剧情里提及这些个引用的名著并快速过一遍名著的剧情和大致内核,然后随着剧情进展开始“颠覆和再创作重解读”。
典例就是青空下的加谬,这个例子可能比较极端,毕竟加谬好像意外地读的人不算很多?这作明摆着是把加谬套到了作品的方方面面了(除了hs),也对加谬的作品思想有颠覆和再解读,但实际上的表现十分微妙,只能说是四不像。再有素晴日的皆守视角,sca自在这篇章的自嗨达到了最高潮,然而这篇的剧情十分俗套,加上剧本时不时还要来恶心下玩家所以看起来甚至很恶俗,但他还是固执地要把诗和哲学和小说和戏剧轮着引用,生怕自己逼格掉了,造成了很大的阅读障碍,但实际上别说化用了,连在剧中初见时正确地解读都做不到。还有《夏空的英仙座》里的TE,拿英仙座传说扯皮结果只是给了男主艹完妹妹接着艹老婆的所谓传说中英雄的“勇气”。这些个作品都是默认玩家没了解过原著内容,仿佛把玩家当傻子骗(暴论)
总之我认为所有的neta都应该为剧情服务的(至少看起来是),而剧情别说支撑所引用的neta了,连名著的边都摸不到(真是奇观),引用的名著自然就要为了剧情而被颠覆然后重解读,所以很多引用的名著都会变得很low,所以才会有被骂“掉书袋”。不过说到底,非得要引用这引用那的,还不是本身故事写得不够硬(笑)不过,这点也得看题材。确实比较硬的题材作品里很少见neta,比如剑圣和濑户口写的那些。

总的来说,我认为单是引用neta没什么问题,就像薛定谔的猫和集体潜意识那类neta一样可以帮助理解且也不算多掉书袋(毕竟只是一个假象概念一样的玩意儿),但问题出在要跟念经一样去引用和化用neta,即使它真的和剧情有些什么关系但这做法本身就很违背创作精神,看剧中强调一遍又一遍自己熟悉而又“陌生”(对于剧中的引用)的名著不难让人怀疑编剧在把人当成傻子(这也是我认为几乎所有作品都没有所谓“门槛”,默认玩家没看过原著,不然真的不用一遍遍强调这么多次原著来彰显自己那不取巧的化用),如果随着烂俗的剧情发展导致掉书袋了那这违和感将达到极致。

不过我对星空列车还是挺满意的,它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我的先验(故事上),把AB和《银河铁道之夜》巧妙地缝合了,且还是在对原作没有什么颠覆和再创作的情况下。和星空列车较为保守且成功且的例子相比,为了迎合剧情而把名著的意思改得面目全非并美其名曰“颠覆与再创作重解读”倒是简单地多(笑)这类不忍直视的例子在原创番里见得更多些。

总之我对长篇引用的neta无论如何都会有不满意,无论我看懂了neta还是没看懂neta都会影响剧情体验且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是负反馈,无论看没看懂neta从引用中回到剧情时总有一种枯燥感与审视感(坏的意义),要么对创作者感到意义不明要么对其作为感到不屑。我更喜欢可以从作品本身找到意义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创造neta,和这些个“软蛋般的故事”不在一个层次,当然,是指在创作上。对细处的neta我算是来者不拒,能体现细腻的心理描写最好。
#2-1 - 2023-5-7 12:17
楪键
这个“创造neta的作品”的概念我很喜欢。我觉得作品的构成要素和理念只需要有核心的两三个便足矣,再多的更容易成为牵掣与制约。
至于审视感,其实是我比较敏感的一个方面。但于我而言,只有作者本人足够真诚,审视感可以成为一个亮点。
这方面我比较认同纪德所说的理念“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应做的,不是原原本本讲述他经历的生活,而是原原本本经历他要讲述的生活。换句话说:将来成为他一生的形象,同他渴望的理想形象合而为一了;再说简单点儿:成为他要做的人”
#2-2 - 2023-5-7 12:17
楪键
你所说的小neta确实是很不错的调剂。
我认为象征与意象是人类想象力升华后而又再度降下的星之细屑,而这场旅程就是一次淘金之旅,细屑一个个落于读者心头,化作融雪无形,作者抛出一个个面包屑引诱着读者深入,至抵达糖果屋,回归相较过去更加美好的明天,达成一种心照不宣。
正所谓福之至甚
#3 - 2023-5-7 10:04
(总是在冀寻一种可能——)
neta的文字最好尽量精简这点很赞同。而虽然我对neta的要求并不低,但这与希望看到更多这方面的内容并不矛盾。因为我觉得这恰巧是体现创作理念的重要一环。

而化用的关键我在于一种“精神对接”,“形似”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更注重“神似”。而也没必要囿于一个相同的情境(当然最好是一样的,但这方面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倒更方便读者玩家理解作者的倾向性),把桥段拆碎之后再度排列组合我觉得也属于化用的范畴。

(以下包含各类主观牵强附会)
而至少,我觉得青鸟在人物设计与主旨探讨上都受了《青鸟》诸多影响,来自思念之乡(过去)的黑鸟,夜之宫里朝死的青鸟,未来国度里不愿接受既定命运的赤鸟。
当然殊异之处也有更多,御影不如梅特林克一般悲观,也乐于在不可知与宿命的鸟笼中赋予主角扶摇直上的勇气。
故或许御影也同他一样坚信唯有付出血与泪的代价才能取得发展,唯有做出牺牲才能获得完美(这个想法更多的在梅特林克的其他作品中体现)。但相较于梅特林克不愿选择血泪与牺牲,宁肯保持原状。御影更愿意发挥他的英雄情怀,给予故事本身一个天真的告慰。

而在冥契中,卡利古拉占据的内容我认为也是比较核心的,氷狐虽然依旧是想要摘下月亮,并以死亡拥抱纯粹。但思想主旨当然是与加缪相去甚远了,这方面便全凭仗rkr的再编排。
爱欲难以满足卡利古拉那如焚的口渴,但却实实在在赋予了氷狐将不可能化作可能的力量——尽管她所摘下的只是倒影水中的月亮——也给予了她最终自戕的勇气。
她装扮成命运,披戴上神之面具的原因不在于促使世人清醒,认识荒谬,而在于祈愿哥哥的幸福。她正是到死都还怀揣着卡利古拉所执意摒弃的“羞愧的柔情”的体现。
所以化用我追求的其实并不是“相似”,而是在相似相反之余的相成。
至于能不能被冠以化用之名,我认为是够的

引用化用轮番上阵这种情况,其实主次我觉得还是比较好区分的,直接照搬原话的基本都是引用,而较深层次的化用更多在于桥段的排列组合与精神的接续,相对隐晦许多。
皆守视角感觉只需要关心一个西哈诺就够了(这个我觉得算是站在引用与化用的界限),甚至对核心诡计都有提示作用——虽然第二章给的信息量就已经完全足够推断出来了。
英仙座除了几乎成为固有属性的“热情”与“开放”之外,以我的水平确实看不出和铂尔修斯有什么关系(笑)
与其说是题材的软硬居上风,我觉得更多还是看作者的艺术理念与创作理念吧。

还没睡够,先回去睡回笼觉了。有意探讨再回复(bgm46)
#4 - 2023-7-27 20:11
(你好)
我见过一些去看原著的,我觉得都可以用一用,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