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1-9-25 02:48
已注销
原文作者:kokeihou

人文学跨学科研究。主要做文化社会学、文化研究;做过日本的私塾老师。

原文地址我懒得翻了,纸糊排版跟这里也差不了多少
#2 - 2021-9-25 02:48
1、动画、影视中的视角与形象

首先,电影、动画中的女性形象之所以会被宅男们成为老公,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荧幕上那个女性形象符合男性的审美以及视觉性快感。(详见劳拉穆尔维和弗洛伊德等精神分析洞见)而小鲜肉、耽美小说中的那些唯美形象等受女性喜欢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这些形象代表了女性的欲望与幻想。

根据精神分析的说法,对这些形象的观看,简单来说会激发人的两种欲望,一种是对形象本身的迷恋,也就是说,想成为这个形象。第二种,就是对这个形象的性欲望。但是,对于父权制下的社会价值体系来说,为了不让男性有第一种欲望,即成为美丽的女性形象,于是把女性塑造为”被阉割过的男性“,于是就让男性有着怕”被阉割“的恐惧,进而把欲望转向第二种,即性欲望的对象。也就是说把女性的形象变成男性性欲的视觉承受体,女性的形象是被男性掌控的,这样一来,男性就不用再去追求成为女性的形象了,因为无论女性多美,都是要被男性掌控的。简而言之,女性负责美,男性通过占有女性来掌控美。

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男性向、”宅男向“的影视动画作品中的拍摄视角总是以一种对女性偷窥的视角了。后宫番、卖肉番等等这类情节有很多,如果还不能体会到,你可以去看个黄色动画或岛国动作电影,你一定就有体会了。

而女性对男性的形象观看,则有”自己理想形象的追去“这一维度。也就是说,女性追求的明星或幻想的形象,很大一部分带有自己的理想形象的愿想。

不过这种情况最近也有很大的变化,正如前文所述,父权制社会结构下的影视作品几乎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视角“下的产物,包括青少年中流行的二次元文化,我想问问是魔法少女系列多还是高达、后宫番数量多呢?于是,在男性视角下长大的女性,也就有着男性的审美标准与价值体系了,我们社会中的”女汉子“,女尊小说等等现象也可以些许明了。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跟国内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打就此住。

2、父权制与身体

我们天天批判”父权制“,那么这个父权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西方的价值体系与哲学观都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比如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封建、进步与落后、阳刚与阴柔。其实这些概念离开了彼此,自己的意义也会消失,比如没有阴柔,也就显示不出来阳刚。但是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这些二分概念的前者,总是要比后者的价值要高的。这样也就形成了一种价值上的对立与偏见。而同样的,西方男性的光辉与品质,就是拿女性的低贱与阴柔来烘托出来的。这种,以男性的价值话语来贬低女性、自然、宗教、原始等价值,强调科学至上、人类至上、男性至上、西方中心论的社会体系与价值体系,就是父权制。

我说个故事大家可能会更好理解。民国时的女性主义者们,在批判了家族联姻式的封建观之后,提倡自由恋爱。但是,好不容易争得了自由恋爱,但发现,只不过是又换了一个”场所“炊米做饭、洗衣带娃,一生出不了家门。逃出了与不想爱的男人的婚姻,又进入了相爱男人的牢笼,男性可以娶小妾,那么自己到底算什么呢?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女性在挣脱了家庭的束缚时,来到了一个更大的束缚中,这个束缚是由制度、观念所形成的。这个无奈的不公平大环境,就是父权制的天罗地网。


在上面一章我们讲到”女性的形象是有男性界定与掌控的“。女性在争夺自己身体解放权的同时,也失去了表现自由的权力。(详见福柯的概念与著作)也就是说,女性虽然能自己掌控自己的身体了,但是改变自己身体所依靠的观念,还是父权社会下所制定的。也就是,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态度要取决于男性价值的社会期待。这也就是对社会上很多性商业、强 奸、女性滥性的批判的根基--这些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掌控要符合主流男性价值体系的期待---女性要保守矜持。

女性在”自由的“追逐美与身体表现的同时,殊不知落入了男性价值体系与欲望的陷阱,因为她们追求的美只不过是男人的欲望观念----洁白笔直、肉感的大腿、挺拔的胸部、a4腰、锁骨放硬币等等,只不过是符合男性欲望的”当代小脚“,女性毫无真正的观念上的身体自由可言。


而这里插一句,女性要摆脱父权制观念的掌控,就要勇敢的进行斗争,身体表现的斗争,要用实际行动,要靠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为改变人们的观念,而不是只靠在微博上争吵。因为你一边变成男性性欲的对象,一遍谩骂男性欲望,岂不是本末倒置、毫无说服力可言?

3、总结

在一个消费社会所带来的符号社会的情况下,各种符号、形式的比重超过了内容本身,我们只要看看诸如b站这样的青少年文化场域中的文化现象与弹幕倾向,就会发现年轻人愈来愈变成了玩着符号游戏的娱乐家。在这之中,女性的形象也变成了一个个男性欲望的符号,而女性就用这些男性欲望符号来组装自身,还自诩争夺女性身体”自由“。这样是不能赢得别人尊重的,因为争夺权利的女性连问题都没有看清楚,如何能说服他人呢?

我们回到题目本身。”为何部分弹幕存在叫老婆是正常,叫老公就是饭圈的现象?“这是不是一个女权问题,是。(或者说能不能放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去分析,我觉得能。)但是只不过国内一些女权主义者拒绝理性分析与交流,而只是一味的谩骂与批判,而另一些”反女权者“反感与厌恶这种说法、也不愿去理解与交流,最终导致这个问题变质罢了。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即在网络上争论女权问题的女性大多经济上都是中产阶级及以上、地区都集中在北上广等、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家境的女性,她们大多都不在传统的直接的性别压迫的序列之中。而真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偏偏是一些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的、十分贫困的女性,这些”微博女权者“能代表她们的利益诉求吗?我觉得不能。我们还需进一步去感受、去调查,而不是被一些极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带了节奏。女性主义问题的目标,说的简单:”男女平等“。但实际上却非常难。这意味着要彻底解决二元体制,那么也就是说,男女平等的那一天,乌托邦也就实现了,动物伦理问题也解决了,人与人工智能、政治保守与原教旨主义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解决的那一天,我们才能真正称之为女性主义达到了目标,按照woguoyishi形态,社会主义也就实现了。

4、对于第三种说法

我们刚刚把女性主义的一些逻辑简单说了说。但是还有一种声音,即对青少年文化的贬低与对宅文化、宅男/女的厌恶。我觉得这是文化理论中很基础的一种声音。即”高贵文化“和“低贱文化”的区分,其实,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今天,没有什么是高贵的,也没有什么文化是低贱的,我们不能做出价值评判,只能去理解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有很多人担心,流行文化无视道德,会使青少年道德堕落。我觉得确实有道理,流行文化产业是利益至上的。(详见阿多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讨论)其实纷繁杂乱的青少年文化,尤其是我国的青少年文化的创造性,我还是保持一种乐观态度,因为青少年在不断的解构传统价值体系也在建构新的价值体系。就像鬼畜文化这种青少年亚文化。

我觉得是好事,“鬼畜”文化这个场域(详见布尔迪厄的著作)把所有不同出身、背景等惯习(habitus)的年轻人们身上的枷锁抹去,而平等的享有共同的意义文化,从而在某些方面将青少年连为一个创造性的文化整体。

至于政治与批判性,其实青少年文化中无时不刻不体现着。鬼畜这个场域,消融了性别差异(比如鬼畜明星的女性)阶级差异(华农兄弟等)文化差异(这个就更多了)而又用各种象征方式解构传统意义与价值体系。

大众艺术必将超越传统艺术,青年文化必将解构传统文化,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戳穿权利与政治的意识形态介入,还给青少年们创作的自由。

下面再进一步讨论和介绍一下女性主义分析视角:

5、女性主义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问题的主要分析视角--女性主义。为什么主要的分析视角是女性主义呢?因为,这个问题的背后暗藏的逻辑就是“为什么男性称呼某些文化中的女性就是正常的现象,而女性表现自己的欲望时,比如称呼某个爱豆”老公“等爱称时,就会被视为’特殊的‘’边缘的‘?”在简化一下就会变成“男性的行动是这个社会中的正常行为,而女性的行动则是边缘的、特殊的。”

其实很多人分析到这就停了,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男权社会。这没有错,但其实这也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必须要把理说清,把概念讲清楚,才能尽可能对每一个人负责。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女性主义思潮中讨论的一个问题,即男性的主语--他,可以代称全人类,比如英语中的“man";反而女性的”她“则是一种特殊的,只能代指女性的。所以说,这是一种”不平等的象征体制“。而女性主义思潮又借助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潮延伸出”男性中心主义“”罗格斯中心主义“等等对西方整个理性精神与哲学的彻底批判与反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西方的所有价值体系与哲学都是建立在”男性中心“之上的。是一种二分式的,就比如男性与女性、光明与黑暗、西方与东方、阳刚与阴柔、理性与疯癫...前者的崇高地位都是依靠贬低、边缘化后者建构的。

好了,我要着重科普下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后现代思潮的主要力量。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只关心男女之间的权力问题,或者说这只是狭义的女性主义。并且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国内外的女性主义也不能混为一谈。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的英文翻译其实都是一个英文单词(feminism),但是国内的翻译非常巧妙,把女性主义中的两股力量通过两个词表达了出来。

女性主义中,”女性主义“所代表的更多的是讨论一些思想的问题的群体,以此为政治运动做思想基础与导向;而”女权主义“则更多的代指参与政治运动的行动派。但当然,并不是真的有这种非常明显的区分,很多时候讨论思想的人文学者也是政治上的行动派(这里当然只是指西方国家,我国政体比较特殊,政治生活的参与限制非常大,这个我们下文再讲)

那么为什么要分成两个词来讲呢?就是因为思想与政治行动之间的张力非常大,思潮往往是超前的,它不只关心女性问题,而更多的结合别的人文思潮,如动物解放活动、第三世界问题,后殖民主义等等。思潮提出的问题往往使政治活动无法进行,我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后现代女性主义流派的学者,直接把”女性“自身给解构了,那么没有了”女性“,女性主义还怎么进行呢?所以,女权主义所代表的政治运动者往往会趋于保守,因为”想的太多往往就没办法下手“,激进女权主义认为比如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潮背离了初衷,”想的太远“而完全忽视了女性眼底下所受的压迫。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把重新放在日常中的女性压迫的现实问题。因为毕竟在思想上中可以无限预设的事,现实中可能有且仅有一次改变的政治机会。

并且,女性主义中有非常多的流派,流派间张力也非常大。比如激进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符号女性主义等等等等;它们往往有着不同的主张,但这差异之中相同的,就是争求男女平等。

因为女性是在男性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前文所说,西方的理性和哲学都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那么女性主义的理论理所当然也可以成为其他的、不同社会场合中弱者的理论支撑。所以女性主义往往和后殖民主义等思潮关系密切。我这里不延伸太多了,简单举个例子,在西方的思想与印象中,东方总是一种”女性“姿态的,也就是可以去支配、侵略,待宰又充满诱惑的神秘之地。于是在近现代西方的文化产品中,如电影;东方的角色一般都为女性、从属和配角。正是因为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思潮的兴起,才使东方去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才有了今天甚微的改观;就如西方电影中东方人的正面角色开始出现。而另外说一句,很遗憾,中国现在也在营造这种剥削式的刻板印象,如对非洲人建构的《战狼》等等。

女性主义思潮还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学科:gender studies。也就是性别学。这里在科普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争论的男女差别问题,由于生理的、身体的差异叫做sex,而社会建构而不同的属性叫gender。而性别学则主要研究社会中对两性的文化性建构。

我们就不展开了,简单的说就是生理上没有绝对的男女,而性格与行为上因为社会建构的作用也只有”像男人“和”像女人“,因为男性与女性从小被接受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被规训出来了不同的性格与行为习惯,如男生翘兰花指,女生不雅的行为等等社会规训。关于女性主义,我们就到此为止,详细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去学习,毕竟信息时代很多资源都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