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9 11:56 /
一點隨筆,紀錄一些沒放在吐槽欄或單集評論的心得,個人感想較強烈,歡迎友善交流。

個人TV補番順序是:
魔法→HUG→熱帶→抓心→星閃→心跳→公主→組曲→微笑→茶几→初代→水果→Y5→派對→甜點→MH→Y5GG→治癒→SS→天空

突出一個毫無章法。

觀後感的話,排各種TOP5大概是

作品喜好:HUG、甜點、微笑、SS、星閃
TV作評價:HUG、公主、微笑、SS、魔法
入坑推薦:公主、微笑、抓心、魔法、熱帶
人物喜好:Yell(HUG)、Whip(甜點)、Lovely(茶几)、Egret(SS)、Blossom(抓心)
變身BANK:組曲四人、Milky、Twinkle、微笑5人拼接、Blossom × Marine二人

(一)        系列整體感想

1.        萬代的存在感
Q娃是個賣玩具企劃,這點無庸置疑。萬代從50幾年前就已經與東映有長期的業務關係。
對於Q娃作品的體現在於,通常在作品播出前一年,就已經決定好要賣什麼類型的玩具(作品主題)、賣哪些顏色的玩具(Q娃基本人數)、什麼時候賣新玩具(新招式、追加Q娃時機)等等,這些都直接影響到作品內容。
幾個例子說:
A.        微笑Q娃中東映側的製作人梅澤希望開局五個直接演到結束,也確實這麼貫徹了。結果而言微笑玩具年度的商業成績雖然不錯,但其實是開高走低,因為沒有追加Q娃而後繼無力。因此往後所有作品全都存在追加Q娃,萬代在這點上基本已無可退讓。
B.        目前純粹的綠色Q娃僅有Y5的Mint和微笑的March,但兩位玩具賣得都不太好,因此綠色也從Q娃絕跡了,最多出Felice和Milky這種青綠色。
C.        心跳原本設定Sword是追加Q娃,因為NS2電影的關係被上面的大人要求提前登場,不得不另外設一個追加Q娃。然後為了給小愛的相關商品打廣告,所以將小愛做為新追加Q娃的綑綁妖精等等。當然心跳的問題遠不止於此,但至少這個賣玩具原因確實有影響整體構成。
一般來說,是先有初始的玩具企劃後,動畫製作才會開始進行。但也不是全都是負面影響,且反過來說,只要能賣玩具,保證一些賣玩具的時間點後,對故事內容本身甚少會去干涉,上面雖然有心跳的例子,但執行上搞砸心跳完全是動畫制作團隊的普信結果。

2.        主創導向
東堂泉到現在也20多年了,補番以前以為這種大系列每作應有固定的產出模式,實則不然。和一般作品也差不多,Q娃系列可分為A. 製作人導向(微笑) B. 監督(在東映稱Series Director)導向(初代) C. 系構導向(HUG),每作均不固定,當然也是看製作人態度就是。
另外還有朝日放送的P,但影響相對較小,大部分時候可忽略。

3.        模板劇下的各種變化
同樣是補番前的刻板印象,覺得這種給小孩看的作品基本就是同個模板不同元素來回做,實際上確實有幾個已經定死的元素,例如上面提到的因要賣新玩具,所以一定得遵守那些賣玩具時機;以及結局至少都是明面上的HE。不過整體故事構成變化還是不小的。

4.        制作體系
補Q娃過程讓我認識到此類幼女番,對制作人員的體系傳承了解具有重要性,尤其是同為朝日電視台周日早上檔期的賣玩具番劇:騎士、戰隊系列。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同工作室的各種作品,不過東映體量之大,實在很難補。

(二)        TV各作感想
先粗淺將系列分為四個時期,前三個時期個人認為有很鮮明的風格分界,故因此分類。Q娃總得來說很受製作人的影響,無論是積極面還是消極面,故而能看出以下時期劃界的結果而言也是依此來分。

1.        鷲尾天
鷲尾時期突出一個暴發戶心態,能賣一直賣,賣不了就換代。做為一個半路出家的製作人,因為不懂魔法少女而歪打正著爆紅,有這種心態似乎無可厚非,但這樣子持續五年真是難繃。MH和Y555都是硬續命的,反而SS原訂兩年結果被腰斬,還使得SS的滿薰缺乏Q娃名份(講真把這倆算進來根本不是什麼事,有沒有那個心而已),就這還被奉為始皇帝,無怪乎他搞的20周年兩部動畫都搞得爛中爛。因逢周年所以最近有不少對他的採訪,有看過都知道,普信感溢出。
說回來這時期,西尾SD(初代、MH)是龍珠、龍珠Z的監督,資歷頗深。塑造出初代風格的人是西尾,他各種人物演出上的要求均突出一個打破魔法少女印象。
SS到Y5的SD小村我看不太出什麼個人特色,總體應是求穩為主。
不過無論初代還是SS、Y5,和此種表面風格相對,作品質量則更高度仰賴系構乃至腳本。個人認為SS到Y5算是第一個質量高峰期。

(1)        初代
兩人關係的鋪墊還挺長的,直到第8回傳說中的暴言回才有本質提升,尊。日常與非日常的交界算是本作最大的看點,不過真正能體會的回數其實不多,因為多數回的戰鬥和日常還是割裂,尤其是後半年的打戲作業感。
雖然初代的半年番延長是謠言,但有這種謠言就是斷章段得很爛的事實證明。
MH加強了日常感,但灌水居多,亮點有限。初代和MH的系構都是川崎良這個放送作家,很難能說他對作品有什麼貢獻,就是個打工人。
初代和MH的共同點,有趣程度高度仰賴單回腳本。
有小說版,但不是後日談,目前沒計畫補。

(2)        Splash Star
在入坑前看過幾次作品的印象圖,以前還以為SS是MH續作,因為人設對於路人來說實在太向初代靠攏了,這種感覺實在很難讓路人提起興趣,商業上會失敗好像不難想像(收視率跟娜嘉差不多、玩具銷量直落)。
然而事實上,本作是鷲尾時期完成度最好的作品(諷刺的是這是一部腰斬作),不僅出色地塑造出了滿薰兩位角色,為後世光墮Q娃們開了一條路徑,在初代僅做半套的日常感在本作更得到了完善。不少回數甚至感覺有了DOREMI的魂。
初代到滿心的主題關鍵詞:「日常」、「情誼」

(3)        Yes 5、GoGo
SS的商業失敗直接給鷲尾幹不會了,後來只能去吸收Q娃制作組中女性STAFF的意見,最後定下了個頗具少女漫的風格下的戰鬥少女番。
前三作是重視日常,本作則開始花篇幅去討論未來、夢想等核心概念,主線的正劇感也高得多。GoGo雖然加強了輕鬆日常感,但仍是這種未來討論的延續。
儘管整體結構的完成度尚不如SS,但是底定了之後系列作的敘事主題及風格,對於整個系列而言,其重要性不亞於初代,甚至我覺得論系列影響是Y5更高。
在補之前我以為Y5對不上我的喜好,看完後我居然還挺喜歡的,尤其Y555也是水了一整期,但補得很開心。
另外,讓Q娃確定成為常駐番組也是在Y5期間確定,此時關弘美(DOREMI和娜嘉的製作人)當上東映的TV企劃部長,確立了往後一年一作,不搞續集的方針。
(4)        大人Q娃
2023的20周年紀念作,以上作品的大人版季番,鷲尾親自負責,內容爛完了,無須多言,和天空並列為讓鷲尾原形畢露的兩作。

2.        梅澤 & 柴田
製作人個人特色很高的一個時期。梅澤負責水果~微笑,柴田負責心跳、茶几。抓心和微笑算個人認為的第二個質量高峰期。

(1)        水果
SD到ep15為止是志水淳兒單獨,ep16之後與座古明史共同擔任,系構前川淳,人設香川久。
梅澤的試錯期,梅澤試圖建構一個「小女孩的未來理想」的人物像,但弄出來很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小女孩就該喜歡看這種」的父權感,具體體現各種人設的時髦要素以及BG回,我個人覺得很糟糕。
前川寫過魔法戰隊,沒看過不評價,單看水果我認為本作的構成不算好。
剎那洗白算是有學到滿薰的精神,洗白前的幾個羅剎回觀感都很好。美希和小吹就比較慘了,基本淪為背景板,好不容易輪到個人回腳本又莫名其妙。
有後日談小說,說動畫完結後一年的故事,還不曉得內容,以後再補。

(2)        抓心
Bangumi上最多人看的一部,商業成績最好的一部。
引入大量DOREMI時期的STAFF,SD長峯達也、系構栗山綠、人設馬越,人文色彩較高,納入大量周圍的人們進來描寫,Q娃戰鬥的意義突破了自身的小世界,放射到周遭的人們。(SS也是這路線,然而中道崩殂未延續到系列中。水果有一點突破,但有限。)
梅澤持續摸索小女孩的理想像,這次算走對了方向,故事上長峯也放權給栗山發揮,各方面算是成功的一作。
有小說版描述月光姐視角的抓心故事,還沒看,以後再補。

(3)        組曲
SD是海賊王片場過來的境宗久,系構大野敏哉則是第一次參與動畫編劇,高橋晃首次擔任人設。
主題是音樂與友情,傳揚Q娃的包容性與音樂的撫癒性。但播出沒多久就311大地震,因此劇本也改變了方向,宣揚接納悲傷的價值觀,從中期開始彷彿成了不同的故事,是很可惜的一部。
2016年出了大野執筆的本篇補完的後日談小說,個人認為這應該才是組曲原有的故事走向,將此走向經過小說載體及去除幼女向要素後的再包裝,高度契合音樂與友情的題目,也將TV後面接納悲傷的主旨融入,不可不品。

(4)        微笑
SD大塚隆史,系構米村正二,川村敏江繼Y5後再次擔任人設。
主題是為受311重創的日本帶來歡笑,主打闔家歡外並凸顯日常的珍貴,很適合推薦的一作。
米村基本被公認系構能力很差,不贅述,好在微笑是製作人+監督重心的作品,且因為主題本身即是日常的歡笑,構成上重日常輕主線的也較貼合主題,所以系構上的弱項淡化了。
有後日談小說,把TV本來就有的主題套在「大人的殘酷」之上再複述一遍,根本就是大人Q娃精神前作,畫蛇添足。

(5)        心跳
製作人換為柴田,SD古賀豪,系構山口亮太,高橋晃隔一年再次參與人設。
主題為博愛,開篇還帶出了幸福為何的命題,本應是發揮起來很高的一作,結果成了個人認為很糟糕的一作。
水果時那種「大人認為的小孩喜歡看」情況再現,而且更嚴重,從製作人、SD、系構的主創三角全都抱著這種心態,並且因被腳本的高橋大媽進讒言(我沒亂說,公式設定集寫的)的原因而越走越偏。
雖然有前述被上面的大人胡搞而混亂了Sword和Ace出場的原因在,但根本問題還是創作態度方向,使腳本結構完成度很低,博愛的主題不知所云,最後只留下曠世名哏:「不也挺好的嗎?」

(6)        幸充(茶几)
柴田第二作,SD長峯,系構成田,人設佐藤雅將。
這位更是重量級,柴田絲毫沒從前作學到任何教訓,他大概覺得自己幹得不錯吧,再次把自己的「小孩就該看這種」思想帶進來。
長峯就更是不知道發了什麼顛,跟著起鬨玩戀愛主題,更是創造出了逆天的Blue和Red這對活寶出來。柴田持續重用高橋大媽,寫了一堆發病回,長峯也介入故事構成不少,搞出莫名其妙的最終戰,慘。
對了,本作審美還有很大的問題,我相信看過的都對口紅印象深刻,那個死亡口紅也是柴田的意志,不過佐藤能人設成這樣也是不忍直視。
本作商業成績也雪崩式下滑,不過除了本作自身的問題外,也有外部因素:冰雪奇緣爆火,偶活、美妙崛起,全面搶占幼女玩具市場。
以上種種原因讓他基本成了公認的最差作。(在派對和天空出來之前……)
但茶几有一個巨大貢獻:將Q娃的主題帶向了「為自己而戰」的道路,不管茶几被如何批評,我認為這點是無可抹滅的。也是後續作品質量高峰的起點。

3.        神木、內藤、柳川
公主到星閃五年,個人給出全好評的時期,有別於以前的作品多著重在為周遭而戰,這五作全是將「成長」與「自我實現」高度綁定的作品。其中公主、魔法、HUG三作的主創三角協調性良好,而這五作的制作團隊內腳本流通性也高,或許也是形成此情況的原因。
神木為系列第一位女性製作人,負責公主、甜點;內藤負責魔法、HUG,柳川負責星閃。
個別作品內容就不提了,以後有空看能不能另外寫寫日誌感想。
(1)        公主
(2)        魔法使
(3)        甜點
(4)        HUG
(5)        星閃

4.        令和
核心主題再次多變,且又因為COVID19原因導致連續幾作商業成績下探,有種陷入迷茫的感覺,只希望能振作起來。治癒和熱帶是系構導向作品,派對和天空沒查資料不曉得。
派對TV和天空我都沒看相關訪談資料,不去猜創作者的意圖了。

(1)        治癒
製作人安見香、SD池田洋子、系構香村純子、人設山岡直子,首次主創團隊全女性。
因疫情而改變題目的一作,主題原本是與地球的共存(好笑的這個居然主題被拿去大人Q娃那邊用了),後因疫情而混亂,不過腳本最後靠著人物間的情誼把主題圓回了共存,不過已經不是環保片的共存了,是與社會共存下的立場選擇。
結果而言,本作仍然是「為自己而戰」的精神,不過不是與成長綁定,而是自我的立場肯定。

(2)        熱帶
製作人村瀨亞季、SD土田豐、系構橫谷昌宏、人設中谷友紀子。
輕鬆的一作,主題是享受當下,不過倒不是朝聞道主義,而是鼓勵抓住當下的美好與相遇。
橫谷挺有想法,想藉安徒生故事的不同解讀來作出主題詮釋,但筆力或許是因初次挑戰幼女片而施展不開吧,比較遺憾,但總體還是很喜歡的一作。

(3)        派對
製作人安見香、SD深澤敏則、系構平林佐和子、人設油布京子。
TV不知道發什麼顛,日常水水水,主線堆到最後才講,Q娃無法切入故事核心,「美味」與「派對」只有皮沒有魂。雖然也有佳句,但無法挽回整體觀感。

(4)        天空
製作人高橋麻樹(+鷲尾天)、SD小川孝治、系構金月龍之介、人設齋藤敦史。
你是?好吧說實話其實我也不是get不到他想表達的:對力量就是一切的討論,以此延伸英雄的本質。不過構成水平太爛了,加上很多地方又透漏著大人認為的「小孩子就該這樣」的敷衍,然後還有一堆根本沒用到的噱頭,頗有SNS動畫的樣子。
製作人是高橋麻樹,但企劃鷲尾天的意志影響深厚。

(5)        寵物
製作人高橋麻樹、SD佐藤雅教、系構成田、人設内田陽子。
還在播,不多說了。不過經歷20周年的摧殘,難怪大家都很不看好本作……個人第一部追的作品,也已經過去1/3了,繼續觀望。


關於個別創作者也有很多感想,特別是某位阿姨和田中仁這兩位,不過估計會太冗長,以後有機會再說。
#1 - 2024-5-24 05:35
有关演出和作画这两块其实也有很大能讲的,不过我上次有这种劲头已经是18年那会儿了,大致都懂(包含同人),后来从Q娃圈举一反三顺势把其他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关的作品也补了。(其实有入过AB站连载期间、版权抽风和谐前、搭配弹幕和贴吧、S1和NGA什么的会更好懂,只不过现在只能碰运气考古了)
#1-1 - 2024-5-24 05:59
水色童話
是,我原本想把演出、作畫和音樂的創作者都拉出來單獨講,但實在太多了,我又太懶,就摸了()
#2 - 2024-5-24 06:10
还有一个我的建议是随手养成保存文本的习惯,有很多老文比如【动画魂-Anitama】原链接就失效了。再比如旧时代视频&论坛底下的评论或推?特之类的地方,别像我原以为会是风平浪静的日子持续下去结果有的东西突然说没就没了/(ㄒoㄒ)/~~
#3 - 2024-5-26 20:04
(路過的一條龍)
這篇銳評也太尖銳了。
天空組部分我推薦你可以去找找製作組的全部訪談。你機翻我潤色_松鼠和DREAMER_微光之星的微博上都分別有相關推文和翻譯。
#3-1 - 2024-5-26 20:35
水色童話
天空好像是最近出設定集了,謝謝推薦,有空去拜讀一下。

其實對鷲尾我承認我有點先入觀念了,不過我是在補到Y5GG時就開始覺得奇怪,到後來知道SS是被腰斬時更開始覺得生氣,然後天空和大人又是我補番的終點,不免會有近因效應(現在還是怨氣很大)。
#4 - 2024-5-27 16:49
漏了男q舞台剧,这部有点早期y5的感觉也挺值得看的,不过故事没完结,明年还有
#4-1 - 2024-5-27 17:11
水色童話
這部有準備看,不過它目前還沒上流媒體,我也懶得找源,明年要上續集的話應該在那之前就會上流媒體了,打算到時再看。
#4-2 - 2024-5-27 18:35
Ririan
水色童話 说: 這部有準備看,不過它目前還沒上流媒體,我也懶得找源,明年要上續集的話應該在那之前就會上流媒體了,打算到時再看。
20周年剧场版外唯二认真在做的了,虽然个人觉得20周年剧场版还是摆了点,所以真就一部男q撑场面,非常讽刺
#4-3 - 2024-5-27 22:52
水色童話
Ririan 说: 20周年剧场版外唯二认真在做的了,虽然个人觉得20周年剧场版还是摆了点,所以真就一部男q撑场面,非常讽刺
全明星F是我第一部Q娃,對系列完全沒有認識的狀況下看的,完全分辨不出好壞(bgm38) 該找時間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