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6 17:40 /
“如果只转身后退就能回到那个夏天,
把颜色逐一背下就能复现当时画面。”



幸福是一种奢侈品,除却少数幸运儿,大多数人总归会遇上痛苦与无聊,甚至花大部分时间在二者间摇摆。但从痛苦中寻得救赎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找到某种「叙事」。叙事是一种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它解释了你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做错了该基于什么原则道歉或决不道歉。因为人不是上帝,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实」,所以将其称为叙事。长跑途中的无力感很恼人,但若接受了“长跑就是会这样的过一会儿就好了”的解释,那么痛苦也就变得可以忍耐了。人的心很奇妙不是吗,即使痛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减少,但将其合理化后似乎就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人际关系是叙事的延伸。秉持相似信念的人会走到一起,而这种关系总比基于暴力和利益的关系更有安全感,因为后者总可能被人用更高的代价扭曲。也正因如此,超大型组织基于成本的考量总会自发构建出某种叙事来维持存续,比如宗教。姑且把这种叙事叫宏大叙事好了。

个体的叙事在宏大叙事面前是渺小的。我指的并非是人数的多少,而是精英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或者组织的存续,总会尽可能让宏大叙事贴近(或者宣传上听起来贴近)事实。越贴近自然会有越多人相信,越多人相信你就越担心自己是不是在忤逆历史潮流,越是自我怀疑就越是会放弃建构自己的叙事,转而不假思索不加扬弃地屈服于这些现成品。如果这些现成品不怎么契合自己的经验或喜好,原有痛苦之上又会平添一层,因为逃避自我建构而带来的痛苦。若是再不幸一点,依靠这些宏大叙事行动却成了杀不死的石家庄人,那在这两层痛苦之上还得叠一层。当然这第三层痛苦实际上没办法归咎于宏大叙事,毕竟没人是先知,我们也就不讨论了。

对少年时期的人来讲,尚未找到自我就被宏大叙事吞没的情形可能更加普遍,毕竟他们来不及接触更多样的宏大叙事,或做不到建构自己的叙事。大家都这么做,那我也这么做吧;若是我无法融入集体,那问题一定在我;就算想着反抗,在高语境(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靠语气)文化中,沉默的螺旋能发挥更大效果,自己也找不到帮手。而已经屈服于某种宏大叙事的“大家”可能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毕竟意识形态在当事人不自觉的情况下才有作用。双方都尚未见识到事实背后的世界,就被叙事哄骗进了箱庭。

如果再加上一点地域特色——集体主义、长幼尊卑、管理与心理辅导缺位、搬了家转了学进了公司不好的传闻却依旧如影随形——那事情就玩完了:受到霸凌而就此蜗居在家的日本人群相当庞大。对他们来讲,人已经在学生时代死掉了,房间只是个能联网的超大型现代化棺材罢了。映射到文娱领域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是,除了最大程度的权力(简化的社会模型中等价于暴力)外,很大一部分轻小说的主角也对“人际关系”(有人认可自己叙事的具现)有莫名的执念。

在这种前提下,名为「异世界」的箱庭诞生了。明明名字是异世界,叙事重心却不在世界。日式奇幻世界观中的学校魔法宝剑不重要,如同修真文中的宗门功法灵石一样不重要。世界究竟会如何发展并不依赖于这些异色要素,而是依赖于主角的需求。主角认为亚撒西就能交到朋友那就这么设定吧,主角认为有强大实力就能受人敬畏那就给他金手指吧,主角希望能掌握世界那就让未来的领导者集中到某间魔法大学的某个特别班吧。于是再广袤的世界,也只是基于主角心象风景的微雕。在这种意义上,异世界与尼特族现实生活中的房间完成了对应。

但异世界作品似乎又不完全是自我欲望的投射。很矛盾对吧,既然现实中的尼特族已经逃到自己的世界中遵循最原始的欲望了,既然觉得错不在自己想前往全为自己而生的异世界了,为什么这些异世界作品还与那些已经抛弃自己的宏大叙事有共性?比方说,为什么要让主角有强大的实力?将世界观的底层逻辑设定为一无是处也有人爱不就好了吗。认为有价值才能被爱不仍旧是对宏大叙事的屈服吗?

我想,除却创作时受到现实思维影响的缘故,这背后也有着对逃避的不安。人的软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尽管伤害自己的是其他人,被宏大叙事否定就放弃自己人生、逃往箱庭的终究还是自己。那自己是不是也有责任?若建构出了自己的叙事,是不是也能直面那些伤害?再怎么将错误归咎于外界,痛苦也不会消失。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有义务认真对待才对。

于是,《无职转生~到了异世界就拿出真本事~》诞生了。乍一听有点让人火大对吧,为什么要到异世界(房间内)呢,现实(房间外)不行吗?实际上这句话确实有这层含义。被宏大叙事抛弃,可以选择到异世界再拿出真本事,也可以选择现在就走出房门。也正因如此,与其他的异世界作品不太一样,无职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描写鲁迪乌斯前世是什么的人,以及他居家生活的二十年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尽管话是这么说,无职还是选择了一种拐弯抹角的自我批判方式。在异世界的生活中,鲁迪从未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拷问。他的成长,不对不能说成长,他对自我的反思,实际上全都是通过对他人的观照实现的。前世遭到了欺凌,对向自己施以援手的同学富有余裕而感到嫉妒与愤怒,那么就让这一世的父亲保罗做出相同的举动。前世的自己未能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父母就意外去世了,那这一世也安排保罗救自己而死,麻木终究演化成后悔与悲伤。前世的自己是胖子形象,也没有什么特长,于是这一世的妹妹也曾因为自己是凡人而闭门不出。这一世的自己是大魔法师所以尚能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那就安排一个努力了也只能取得半吊子成果、夺取了王位被所有人不认可的君主。前世的自己钻牛角尖,家人也没能做到妥善的心理辅导只是自顾自输出,那这一世的外婆也是一个固执强欲但本心不坏的人。无职的世界依旧是箱庭,只是这种箱庭充斥的不完全是自己的欲望,更深重的是无法弥补前世遗憾的强烈后悔,以及由此延伸出心境的变化。于是箱庭会破碎,窗外的光线会来到房间之中,异世界方能成为世界。

只是对鲁迪来讲,这种镜像偶尔也会把他打击得不成样子,毕竟他确实逃避了二十年自我。无职的处理方式是,用家族来拯救他。还没做好前往世界的准备,前往四世同堂的鲁迪乌斯宅这样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箱庭也挺好不是吗?一个又一个的箱庭累计下去,终究会有重大的进步。但可能是作者笔力所限(毕竟他本人也只是一个本要放弃小说家梦想的尼特),如果说爱丽丝是GalGame主角,希露弗是配角,洛琪希的处理哪怕不用离谱来形容也起码是工具人,后期也没能安排好三位妻子的戏份,甚至在很多时候我没能看到鲁迪对家人的重视,家族只是一个好用的理由罢了。鲁迪乌斯宅本应有更出彩的发挥才对。

接下来是仅就技术而言评价小说的部分。大框架很完整,主线思路相当清晰。前半是三位妻子串起人生的三起三落直到家族成立,后半经历了神转折以保护家人为名转进保护世界。但可能还是笔力问题,26卷的小说自17卷(也就是前半后半的分野)开始就慢慢流水账化,相当部分的情节转折生硬,实在可惜。人物塑造上,尽管作者尝试写不同人物视角下的想法,但很多心理描写过于目的化,不是很能说服我。

关于异世界的部分,由于创作目的的缘故,无职的故事舞台六面世界其实还是比较背景板的。在鲁迪建立贵族人脉和转移魔法大规模应用后,整个世界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种箱庭。而且有些设定也有点刻意,比方说大陆邮政系统一来一回动辄两三年,治安也称不上优秀,魔法公会却不去研究已有的转移魔法和已经在使用的通讯石板。但人文地理语言生态战斗体系等方面还是能看到作者的用心,这部分比较成功。

在最后的最后,如果要总结一下无职给我的印象,那可能是黄色。是乡下稻浪的金黄,是城区墙砖的土黄,是冒险途中沙漠的枯黄,是放课后从魔法大学走回鲁迪乌斯宅时的昏黄,以及恍惚的梦境中意识到前世今生遗憾的灰黄。尽管本作在各种意义上都相当糟糕,但它还是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只要还活着的话,只要不愿放弃的话,
即使不尽人意也请笑一笑吧。”
Tags: 书籍
#1 - 2023-12-14 22:46
(拒绝参与对公共事件的公开讨论。)
写的很有意思。
#2 - 2024-4-14 22:29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