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 20:50 /
第一次读,我读到的是一个通篇真实的故事,一个人与吸血鬼少女相遇的故事。然而不符合真实的逻辑。
第二次读,我读到的是一个通篇虚幻的故事,一个少年的幻想,绘梨是否存在?母亲是否离世?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只是以有限的视角聆听故事而非亲历故事。结尾的爆炸更让我相信这一切的虚幻性。然而这又符合了真实的逻辑。
第三次读,我终于感受到这部作品所代表的真实与虚幻的模糊的边界。
正如藤本树最爱的电影一样,他一直试图在他的漫画中表现如电影一般的真实与虚幻的边界性,这也正是这部以拍电影为线索的漫画由故事和漫画本身同时表达的主旨。
回归内容来看,藤本树一直试图用各种方式“逗弄”读者。从开头的看似回忆,实则影片,到中间的看似父亲发怒,实则拍摄,再到结局重逢绘梨。前两次,我们都乖乖掉进了他先行的如同真实的虚幻,然后被告知以真实。一方面,我们学到了教训——藤本树会先讲一个虚幻之事然后再告诉真相;另一方面,我们心中又埋下了怀疑的种子——我们所看到的真的是真实的吗?然后,形成了这种思维,我们在看到结局绘梨的出现时,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先行的虚幻”,然而在一场爆炸之后,一切戛然而止,意料之中的真相并没有被公布,与此同时,另一种怀疑意识就到达了顶峰,一切陷入未知——何者是真实?这三个连环扣,妙哉!这三点就像一个虫洞,一端是真实,一端是虚幻,将任何想分清真实与虚幻的人拉进无尽的漩涡。
他的还有一点诡计就是那种“故事与作品本身都展示主旨”的双重性。电影和漫画都是含义传达的载体,是Author和Audience之间沟通的途径,本身就带有真实与虚幻的对立性。藤本树更是充分利用这一点,用漫画模拟了电影的镜头感,营造漫画本身的真实感和虚幻感,又就拍摄电影而言,复刻了电影的真实感与虚幻感——时不时出现额度模糊还原了拍摄的果冻效应。两样同样扑朔的事物一组合更显迷离。
我从中感悟到的这份真实与虚幻,感觉与诺兰的《盗梦空间》有点类似,都是游走于真实和虚幻的边界,都留下了开放的结尾。真实?虚幻?取决于你相信的是什么。
这份虚幻来自于叙述本身。正如内容中似偶来一笔的两个“真实更背后的真实”所阐述的那样,故事里的观众看到了影片,我们看到了制作影片的过程,而更真实的却 可能 是一个专制的母亲和一个并不完美的绘梨。在这种一层又一层的“真相”的堆叠下,我们对叙述本身产生了怀疑。我们是否也如漫画中的“观众”一样只不过是藤本树的“观众”,而在漫画后隐藏着更加的真实吗?又或许着正是藤本树所想表达的: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一层层剥开看似真实的虚幻,我们才能逼近真实,却永远无法达到真实。
自此,藤本树用一个故事和表达故事的载体本身一同完成了一件艺术。
Tags: 书籍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