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8 18:28 /
吹奏乐很不可思议,不仅包含了音乐的特点,还兼具了音乐演出情形。明明是文化类社团活动,又肖似体育类的团体运动,而团体运动不但培育友情的同时也酿造矛盾。于是乎被称为所谓青春片的故事应运而生。笔者青春期时曾参加过吹奏社团,虽然现在改以爵士乐谋生,但当时揣度与人距离和缔结羁绊等等的社团活动经历,一直想改编成动画——而现在就有一部非常优秀的吹奏乐动画。
能感受到演奏者呼吸和乐器重量的动画
《吹响吧!上低音号》改编自武田绫乃同名小说,2015年开始播出,为观众奉上了绝佳的吹奏乐表演。
管乐器由圆锥和圆管组成,木管乐结构则更加复杂,要想将乐器正确画出来十分困难。但是在本作当中,种种乐器不仅静止画中,就算动起来时也都画对了。不单画出部员们演奏时各种各样乐器的精细结构,还描绘出了动起来时细小的差别来表现出不同乐器的重量。
不同于管乐器、金属乐器直接用嘴唇,木管乐器要让木制簧片震动来发出声音。动画让我十分惊讶,竟然可以看到演奏过程中乐器振动的过程,即“呼吸”。而这对呼吸织密的描写不仅还原出真实的演奏,还刻画出了角色的心理。
续作《利兹与青鸟》,在继承原有厚实基础上还多了新的表现方式。
图片

客观的画面与主观的声音
内容跟着标题走,《吹响吧!上低音号》是金属乐器的故事,外传《利兹与青鸟》则是木管乐器的故事。
金属乐器能发出强音,让观众感受到震动。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木管乐器声音纤细,慢慢走远。而正因为太纤细了,不大力吹得话声音很容易留在嘴边,传达不了给听者。本作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单簧管和长笛担当,故事围绕着这“褊狭的声音”展开。
编剧吉田玲子在特典中说道:本作讲的是“复杂的、躁动的声音”。导演山田尚子也表达过相同的意思:“表面上对话是成立的......但实际两个主人公始终都在自说自话,理解不了对方的意思”。所以,本作的音乐变成了一个表达出这个状况不可或缺的机能要素。
但是,运动木管乐的BGM和刚开场时的长笛与单簧管的音程差别不只停留在象征性的层面。本片确立了眺望从“校内的桌椅视点”登场的主人公的基本构图,即客观视点,从“外侧”观察角色。与此同时,音乐则是起到从“内侧”展示角色主观世界的作用。
比如说故事高潮时的演奏中音乐大幅变调。这不是“客观的声音”,而是通达人耳人心的“主观的声音”。此时与客观画面中从远处视点眺望角色相反,观众系通过和角色们内侧响起的声共鸣以获得相似感情。

描写吹奏乐,让人感受到青春感的动画
故事开场快结束时响起的是最小限度的键盘乐器和预制钢琴,用两人的脚步声(外音)表现出两人内在的细小差异。
负责音乐的牛尾宪辅和导演山田尚子巧妙且慎重地用音乐和画面,用包括被称为印花釉法的图形乐谱来述说主题——“看似相似的两人有着一点的不同”
这样现代音乐的作曲方法,在实际中就不会错失与吹奏乐深度结合的点。吹奏乐不仅表演古典乐,同时也学习现代音乐的手法,是以高中吹奏乐社团演奏现代音乐层出不穷,我曾经见到过有人将现代音乐掺入到易懂的乐曲中制造惊喜。也就是说,吹奏乐社团是青春期里学生和现代音乐接触之处。只有看出这点才能理解牛尾的音乐是真正的吹奏乐。
如此,《利兹与青鸟》的音乐用音乐在概念上把主题、角色的内心和吹奏社团活动体味表现出来。对于作品来说,音乐作为必不可少的演出要素发挥作用,观众可以得出吹奏乐=青春的认识。今后啊,是否还有超越本作的音乐动画呢?

原作者:吉田隆一
原文载于《アニメ制作者たちの方法》,2019出版,270-273页
Tags: 动画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