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9 19:18 /
依旧是和《Monster》一样的风格,塑造一个具有残酷手段,无所不能的反派,然后通过描写对这个反派抗争的各个主角,来赞扬人性的光辉。《20世纪少年》这部作品更加明显一些,“童年的梦想”“正义伙伴”“保护地球”,本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漫冒险物语,“友情”“冒险”“勇气”就是这部作品的主题。

当然,读者对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本作从外表上来看是一部悬疑作品,在我看来,浦沢直樹在这部《20世纪少年》的功力更胜《Monster》一筹,整部作品从第一本到最终的《21世纪少年》下篇,紧张刺激、扣人心弦的悬疑氛围始终存在,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当然,浦沢直樹为了保持这种悬疑感利用了特殊的手段。1997,2000,2015,作为主要故事舞台的这几个时代,往往在最后部分的故事都会被刻意隐藏,虽然会有一定的割裂感,但成功维持住了悬疑氛围。至于初代“朋友”的身份其实还是比较好猜的,我本人是在这位角色第一次登场时就看出他是“朋友”了,当然二代“朋友”就比较难了。

在人物塑造方面,其实和我上一本读的钢炼是一个风格,角色不多,但每个人笔墨都很足。但《20世纪少年》更加夸张,本作的所有出场人物,没有一个是多余的,所有角色都会有多次出场,而且在剧情的不同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当然,这么做也会有读者认为过于机械性,角色工具人成分太重。但我认为在《20世纪少年》中,这些人物的表现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剧情,反而和钢炼一样,是为了自身的塑造,同时也是进一步表达出主题。除去少年时的伙伴义常、丸夫、阿区、雪次、定清这些重要角色外,小泉、神仙、神父、漫画家、早苗这些配角也令人印象深刻。举个例子,“我觉得这种人才不是朋友”,对于定清来说非常重要的话,也正是只有小泉这个角色才适合说出,这是在深入人物塑造后自然而然的话语,并不是只是为了推动剧情。

有不少读者认为《20世纪少年》烂尾了,关于朋友的动机没有解释到位。其实在我看来,主角贤知的行动、朋友的动机以及作品的主题都是息息相关,浑然一体的。朋友的动机用作品里的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了“我是柯林斯。我从月球的轨道上,看阿姆斯特朗跟奥尔德林着陆月球。虽然月球就在眼前,我却无法踏上月球表面就回地球了……我是柯林斯”。但是正如贤知对定清的评价一样“那家伙说过’投机取巧是不对的‘,我觉得他一定不是’朋友‘’,没错,和朋友一直投机取巧,不肯露脸,始终在背后安稳操作一切不一样,贤知永远是正面面对这一切的。即使有过痛苦,即使有过害怕,但依然能站出来。这正是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最大主题,人是不应该逃避的,面对自己该面对的东西时,就应该堂堂正正、鼓起勇气站出来面对。如果贤知有机会和 “初代朋友”见面的话,他也许会说出“柯林斯又怎样,柯林斯也一样重要,也一样是参与者啊”。就像定清,虽然小学时候被排挤,但一样有同学还记得他,一样有人关心他,最终他选择了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面对这一切,主动握住了贤知他们的手。如果读者能理解这个主题,想必阅读故事的最后“贤知的认错“和”二代朋友的事“,也不会觉得是烂尾吧。

“正义的伙伴是不会死的”“这次由我来保护地球了”。《20世纪少年》就是这么一部浪漫冒险物语,如果你喜欢悬疑作品和冒险作品,那不建议你错过它。
Tags: 书籍
#1 - 2022-5-29 20:11
看完了才想起来其实第二个“朋友”的真实身份早就有伏笔了,1971年理科教室事件时定清已经搬走了,此时的面具少年其实就是第二个“朋友”。这完全说不上烂尾吧。
#1-1 - 2022-5-29 20:34
untitled
其实开头“服部”和贤知的聚会上就会提到“某人死了实际是社会死亡”这件事。
#2 - 2022-5-29 20:32
柯林斯隐喻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胜间田/胜保,而阿姆斯特朗跟奥尔德林说的是贤知和服部。定清既有烟雾弹的作用,也与“朋友”有对照作用。
你说主题是“人是不应该逃避的,面对自己该面对的东西时,就应该堂堂正正、鼓起勇气站出来面对”,我不觉得有错,只是有商榷的余地,个人而言“希望得到理解、认可和接纳”能更明确地表达主题。
#2-1 - 2022-5-29 20:40
grox133
确实,捋清楚后可以明白柯林斯指的是胜保服部执着的东西不一样。
关于主题方面应该只是角度不同,“希望得到理解、认可和接纳”也同样可以作为主题的表达。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