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9 02:27 /
(一)
可塑性记忆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艾拉正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任何的希望对于这个故事都是狗尾续貂。
我半年前画过一幅漫画,当时我正于自己的故事纠结;我总觉得,所有的好结局都是隐去了随后的坏,正如每一个人都在缓慢而又坚定地走向死亡。生命的消亡总是坏的,我想。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彼时尤爱晴雯,喜其撕扇之娇,但更感于其玉殒之悲。又或是,唯有她曹氏写下了结局,于我更有完整之感。红楼梦便是这个想法的好例子: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论是荣华富贵,写尽了便是个亡。
有道是晴为黛影,《葬花吟》更是直语: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怪道黛玉闻“似水流年,如花美眷”便怮倒在地,而艾拉又何尝不是那如花美眷,而逝者如斯。
几年前偶见一系列漫画,也来自日本,画的是一只只能活一百天的鳄鱼。每幅画下便写有他还能活的日期:画的是很平淡的日常,却由这行字而不再平淡。人们开始关注他生活的各种细节,这些细节由于那不可避免的结局而赋予了意义。
我想可塑性记忆的那些日常也是如此,回想时那些叙事,不出采,节奏很慢,却恰合此作。我以为日本传统所言的物哀,正是又那生命的无常带来的:我们所获得的那些幸福,都是生命的偶然;而那悬而未决的死,都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感谢这种幸福。感谢,所有平淡的回忆。这或是剧本架构的思路:用那寿命将尽的悲,染那爱情的喜,以图赋予日常物哀的美。

(二)
但艾拉对死亡的接纳,我想是存在主义的。
看完可塑性记忆,我倒想起了加缪《局外人》的最后一段:默尔索称,“我觉得我明白了为什么她要在晚年又找了个‘未婚夫’,为什么她又玩起了‘重新再来’的游戏。”而艾拉也在明知寿命将至时,也选择了重新开始;事实上她甚至摆脱了死亡的焦虑,全力去爱。
正如邱氏对《局外人》结尾的分析。“只有一件事是有意义的,就是他的选择:作为人他永远有选择,作为人刚开始并没有意义;是他的所有选择构成了他人生意义的全部。所以他能理解她面前在行将就木的时候‘选择’了找一个未婚夫,这种创造意义的行为。”
81920小时的寿命设定加重了人生的荒谬感,面临缓慢逼近的死亡极易导向虚无主义。但艾拉做出了平淡接受的选择,以象征着结婚的戒指与仪式宣告着离开。回忆既是选择,选择构成了意义。在生命的最后,她仍不为其寿命所限而选择了去爱,我想这也是她见证了无数的死亡后得到的结论。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正因为总有一天要死亡,所以更应该在有限的人生里追求无限的可能性。正是生命存在的每一秒的那些可能性,便使艾拉的存在以自由。GIFTIA的制造并没有意义,这便赋予了其存在先于本质的诅咒;但她无数的选择构成了艾拉,即构成了其本质,那个细腻,忧伤,安静的少女。
因此,本作中那注定的死亡并没有宿命的意味,而具有充分的自由。

(三)
本作设定并不周全,但足以令人动容。篇幅限制并未将世界观展开,但思路与架构依然完整并使故事更美。

Tags: 动画
#1 - 2022-4-29 02:32
(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忽明忽暗的云。)
好想时间停止,大家都开心……
时间是没有办法停止的,我们只能继续往下走了。
#2 - 2022-4-29 08:24
(做一个天真且成熟的人。)
居然是这部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