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0 00:03 /
相信很多人都是被 致不灭的你 这个B格很高的名字所吸引
在看完第一季后可以阶段性的说,这部番虽然在一些地方有所失据,但是并不辜负这个名字。
首先逃不掉的是岛屿章令人窒息的情感表现与谜之分镜(战斗部分就不提了),但这段故事的完整性与所要表达的主旨是清楚传达了的。
要解释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崩坏,解读岛屿篇真正要表达的内涵,就要对番剧的整体故事结构有个大致的了解。


------------------------------------------------剧情架构解读----------------------------------------

少年的故事,玛奇的故事,咕咕和玲的故事,托纳利与死囚岛的故事以及贯穿后三个故事的皮欧兰的故事,故事之间都有明显的分垒;而观后也不难发现,每个故事所要表达的对生命的理解也是和而不同的。

前三个故事表现力很强表达也相对清晰:

少年的故事是关于“生命最初的意志”“生命的本质”或者简单说是 求生意志 的故事。少年与大自然抗争,向渺茫的生的可能性进发。没有少年,不死无法产生“生的意志”,不会去求生,不会理解生命。
这一点在玛琪的故事中得到延续,没有少年,不死不会对玛琪的死感到痛心,不会去阻止佩罗娜自杀。不死在玛琪的故事中,实现了少年的生命最初的意志。尽管它其实只是个球。

玛琪的故事是关于“生命的理想”“生命的未来”“生命的形式”或者简单说是 生活 的故事。设定上玛琪作为活祭品献给鬼熊,以一个没有未来的女孩作为这一主题的主角,这种将设定作为主旨的反衬在岛屿篇也有体现。在这种设定下,玛琪却以丰富的对未来的想象,对生活的梦想令人印象深刻。而如少年一样,玛琪永远无法实现这些,而不死将这继承下来,才会有动力去认知,去体验,从野兽变得更像人了。
这些也在咕咕的故事中,通过不死与皮欧兰的相处、在酒爷家的生活,逐一展现。

咕咕的故事是关于“生命的沉重”“苦难与自由”“爱与责任”或者简单说是 感受 的故事。同玛琪一样,这个故事的设定也是为了主旨服务的,情感的主旨比较虚幻,剧情并没有围绕某种热烈的情感展开,而是设定了咕咕这个角色。咕咕原先渴望住大房子,在为救玲重伤之后如愿以偿,然而他也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怪物,无法再面对玲,这相比与玛琪所渴望的生活体验,是一种更加微妙的感受。与酒爷的闹别扭,与老板和老板孩子的相处,与哥哥的亲情与怨恨,与玲的不敢言说的爱意,无一不在展现咕咕的 感受 。
感受是多层次的,对哥哥既有亲情也有怨恨,对酒爷是感恩和对酒爷侵犯自己身体的逆反,而对玲的爱是与责任共生的,这种责任(呵护)体现在咕咕不敢透露真相,也体现在最后咕咕牺牲生命也要救下玲。这一章也是表现最丰富的一章。咕咕给了不死感受的能力,生命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多层次的,不死感受到自己与皮欧兰的关系,也是在此之后;不死也就能够去接触更多的人。

总结了三个故事之后,本番整体剧情结构(至少是原作者试图构造的结构)算是一目了然。除了精妙的结构,对于难以表现的微妙的观念,原作者也非常善于利用猎奇要素设定故事背景。(也是声之形的原作者,细思极恐)


----------------------------------------托娜丽与岛屿篇剧情解读---------------------------------

所以,岛屿篇是运用一样的套路,构思出来的。
岛屿篇的故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不死从咕咕身上继承的感受的能力要如何体现出来,二是在岛屿篇逝去的人身上不死将要得到的是怎样的关于生命的认知(这种认知应当超越生命、生活、感受)。
看完第十九集,岛屿篇的主旨其实很清晰。但难以表示,暂且用 羁绊 (絆kizuna) 形容。这种羁绊指的并不是友情那种感受层面的东西,而是超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感受的,建立在个体与家庭、集体、社会上的情感纽带。这种纽带不止是孤立的感受,而是建立在信赖之上,更与生存息息相关。
为了突出表现这一主旨,原作者设定了死囚岛的故事背景。死囚岛上互相残杀而又共同生活在羁绊层面上的这种畸形感、猎奇感,与玛琪故事中的“活祭品”在生活层面上、咕咕故事中的“乡间的怪物”在感受层面上如出一辙。
在这个设定之上,作者更野心勃勃地为主人公托娜丽做了一个双重的反设定。
其一,一个骗不死与皮欧兰上船的满嘴谎言的女生,反衬突出托娜丽与其伙伴信赖关系;其二,托娜丽与伙伴上岸的梦想(因为托娜丽是抱着囚犯都该死的心理离开的,所以这与囚犯厮杀争夺岛长的逻辑并无明显区别,看起来很“正常”实则是岛内生态的客观体现),反衬突出托娜丽团伙对死囚岛的羁绊(托娜丽最终选择留在死囚岛,当然有伙伴战死的关系,但她对死囚岛的羁绊是真实的,这也是不死在这一故事中所继承的关于生命的内容)。
这两个设定使得故事方向更加难以捉摸,从而使得很多观众产生了较为迷惑的第一印象。观众的误解与动画表现的错位,使得整个故事无的放矢。
重新捋一下故事的逻辑线,应该是这样的:
1不死受骗上了贼船到了古怪的岛上遇到了令人厌恶的托娜丽团伙。
2为了英雄救美(皮欧兰),不死不得不进行岛上角斗,从而在某种形式上接受了岛上的社会生态。
2-1虽然不死很厌恶托娜丽,但是无依无靠的不死还是与托娜丽团伙相处,从而得知了托娜丽的经历(托娜丽与父亲的故事也是围绕着主旨的。然而基于先前的误会,可能会跑偏认为托娜丽是基于朴素的正义感才不认父亲。而事实上,托娜丽是因为父亲杀害母亲的可能性,使得父亲与托娜丽家庭羁绊断裂,取而代之的是死囚岛的上基于生存的羁绊,托娜丽进而成为了死囚岛的一员。)
3 敲门者第一次出现,不死在岛民的帮助下收回了失去的记忆。暗示了托娜丽在岛上的生活中逐渐积累起岛上的羁绊。同时随着得知帕罗娜之死,和哈亚瑟的乱入,为不死对以往经历之中的羁绊的认知做出了铺垫
4哈亚瑟击败不死同时把岛长的职位交给了托娜丽,从而托娜丽正式面对了自己与岛屿的羁绊,正式成为了本篇故事的主角。托娜丽作为岛长,要为因自己欺骗而上岛,又被哈亚瑟虏获的不死负起社会意义上的责任,而这正是不死在这一篇章中所要见证的。
5 托娜丽放弃了自己上岸的梦想重返岛屿(虽然完全没起到作用但是象征意味很强)。敲门者(工具人)的威胁下,不死和托娜丽必须要战斗,然而两人所象征的意涵是不同的。
5-1 不死身上要表现的是在咕咕篇中继承的生命的感受力,要为因自己卷入危险的众人承担责任。最终不死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战胜敲门者,进而代替托娜丽杀死被附身的同伴均是这一点的体现。
5-2托娜丽身上要表现的她与同伴与岛屿社会生态的羁绊。这一点通过伙伴们的返回,伙伴们之间的互助,托娜丽不忍对有着伙伴形态的敲门者下手来体现。

(这也是主要的崩坏点。托娜丽同时作为不死叙事的配角与岛屿故事的主角,在不死作为系列主角的光环下,情感表现被遮盖,所有剧情中的犹豫挣扎感情的落脚点应当在托娜丽身上。同时伙伴牺牲的责任也应该是托娜丽的,可能是托娜丽已经足够讨人厌了,所以两人的剧情被交换了。所以不死本应当是更加果决的表现,正如最后杀死尸化伙伴。)(而更要命的是这里的演出也将重点放在了篇幅不多的伙伴情感上,想要增添戏份渲染泪点,使得情感点跑偏到了不死的主线这里,弄得好像伙伴的死是不死的锅一样。其实这里伙伴只需要表现为了和托娜丽在一起,在战斗忠不幸牺牲即可,之后要着重表达的应是托娜丽看重伙伴的羁绊难以下手,以及失去羁绊的绝望感)

6 在经历失去与绝望之后,托娜丽选择留在岛上作为岛长,抱着岛民劫后余生放下过去共建未来的希望,回归了与岛屿曾经畸形的社会生态的羁绊。

岛屿篇的主旨对于不死在最后一集中的表现是很重要的,不死本想离开,但因担心皮欧兰三番五次返回,并不是基于某种理所当然的牵挂(要时刻记住不死是个球)。这种对于羁绊的理解而非只对于感受的理解(后者正是不死之前选择离开的原因,不死感受到自己与皮欧兰在一起会给皮欧兰带来危险,但是羁绊超越感受,蠢萌的担心是基于羁绊,使得不死想走而不得。后续皮欧兰老年痴呆不死不离不弃,也是基于羁绊而非感受(有明确的台词说明不死感受非常不满,如果是只继承了咕咕的不死可能会像咕咕离开酒爷一样抛弃皮欧兰))


--------------------------------------------------总体评价--------------------------------------------

我想只是基于前三篇的话,大部分人的评价都会是不错的:一部有泪有笑,情节紧张,想象力丰富,深刻细腻,富有哲理的番剧。

而我对本作神作的评价能够包容表现力崩坏的岛屿篇,不仅仅是基于动画表现本身的评价,更是基于 故事表达及基于表达的表现手法 的创新。
大多数故事(小说、影视、图画)均是基于一种观念(logos)的表达,上述我对故事的概述,也是借由观念进行表达。然而在存在主义与解构主义的现代,一个故事的厚度应当不止于观念。
《致不灭的你》正是在这一点上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它本要表达的观念其实非常烂俗:生命,说白了就是死亡的失去感;看多了死亡,也会被刀麻了(这也是这番评价不好的一个原因)。然而它所做出的表达不止于此,作者将生命的观念解构成多种多样的意涵,然后基于各种意涵又展现了生命不同的存在形式的故事,以方便的设定进行串联:每一次死亡不止于情绪的波动,更有一种存在形式的获得。
其所进行的表达不是教科书式的观念传递,而利用了不常见的猎奇要素,通过夸张的设定,使(大多数人)不可能的人生体验成为可能。在表现力和表达上实现了超越故事的统一。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