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25 04:16 /
偶然间发现亚马逊prime video有一个月的免费试用期,正苦于怎么能方便地看《终》的我就订阅了,顺便把Rebuild of Evangelion系列的前三部电影也一并连着看了一遍。想来面对这样重要的作品是应该写点什么东西帮助自己铭记一下的,但看完之后久久找不到一个趁手的切入点。相关的解析和观后感已经铺天盖地了,本文也不打算去复述其他影评里都会提到的内容,更不想去谈一些观众尤为津津乐道的恋爱八卦。思来想去最后发现,面对本就按照ABCD多个部分分别写就的3.0+1.01,本人也很难按习惯的方式围绕一个话题写出整篇评论,那就刚好“借题”发挥一下,按照几个单元,分别以不同的主题展开我的看法。

Part I: You are (not) alone
至少,要像个人:旧角色的再造与补全
本人对EVA是没什么所谓情怀的,毕竟去年才第一次完整地看过一部日本电视动画——正是《新世纪福音战士》。尽管即便是二十年前就看过也不会对我现在去分析人物有什么影响,因为NGE/EOE中的角色和ROE中的角色除了名字以外并不完全相同,甚至有些角色连名字都改了。不过本文无意逐一分析角色的发展,他们已经被解读得够多了。从故事设定上解释,这可能是由于一次次的轮回,将众角色一些微小的性格改进叠加了起来,产生了在《序》中尚且蛰伏、在《破》中正式爆发的蝴蝶效应,才能在《Q》中开启全新的故事,并终于达成《终》的圆满结局,而不再出现EOE中的掐脖子这样让一切都归于徒劳的虚无结局。从共通点上说,大部分已有角色在新剧场版中的形象都变得更加善良和诚实,人物的动机从纯粹的情绪驱动转变得更加以利他为目的,角色意志的主动性更强,原先被命运推动而被迫做出选择的“棋子”开始力所能及地投身于现实的活动中,作品的主题的收敛也因此从绝望转向希望。不过与其说是这些角色相对于原有的状态是成长了,不如说是创作者从ROE的一开始就抱着更健康的心态把所有人的心理问题写得没有那么严重了。因此更值得关注的是在ROE系列四作内部每一个人物弧的发展,在新的设定中,多数角色渡过的时间跨度更长,面对的事件也更多样,观众有更多机会见到不同的角色在新的情境下作出不同的反应。在《终》中,粉丝们甚至看到了包括碇源堂在内的每个角色逐一被补全的场景,最后的画面是主角们以健康快乐的面貌生活在了新世界中,如此治愈的结局放在旧系列的角色身上是不可想象的。而出现这样变动的根源,创作者所经历的自身成长必不可少。庵野秀明在他的职业生涯发展至当下的阶段,认为有必要给他二十多年前亲手创造出来的角色再多一次结局,这必然反映了他生活境遇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在《Q》之后又一次经历了大范围被观众攻讦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人格的补全并达成了对现实的和解,不再像上一次事后被观众捧上神坛的他一样字里行间倾泻着对观众的愤怒与惩罚,这一次的结局他,至少,做了个人。

真希波,来日:新角色的插入与冲击
虽然观众看到了诸如律子回敬碇源堂三枪、真嗣反过来补全丽与薰、圣父圣灵代替圣子牺牲这样填补人心空缺的场景,但也不是所有角色的结局都那么令所有人满意。美里再一次牺牲在补全前夕,还是没能做好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真嗣与明日香互明心意却又分道扬镳也令人唏嘘,但就不破不立的原则来看,这样的安排是十分合理的,执掌WILLE反抗NERV的职责与为人父母养育后代的职责,在加持牺牲后美里别无选择地要放弃一个,而她以选择前者的方式继续爱着她的孩子们。明日香也摆脱成为一个他者附庸的命运,以追求自身幸福的姿态进入新世界。至于这两个角色原有的在剧作中对主人公的功能,则被功能更完备,定位更折衷,形象更完美的全新工具人代替:真希波·玛丽·伊兰崔亚斯。
与其他所有角色不同,她一登场就是心理健康的补全后状态,并一直到结局其人物弧都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她的角色构建和人物发展都已经在《破》发生之前就完成了。如果借助于漫画设定而来理解这个角色的话,真希波俨然一个被唯神派到人间专门负责拯救真嗣的神使。虽然贞本义行曾否认过动画中真希波的设定与漫画版有关,但除此说法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了,因为如果只着眼于新剧场版四部,实际是得不到关于这个角色动机的任何解释,只能知道她是一个出现在与唯合照中的人的复制人。她就像一条鲶鱼一样,被插入到新剧场版的世界中,给其他角色的塑造带来新的冲击,但是这个角色自身却并不重要。在一部日本电视动画剧场版中这样的处理可谓是家常便饭,但是如果以严肃而独立的电影艺术来审视,这样的做法未免不是一种剧作上的投机取巧,观众没有义务去靠补漫画来理解电影的内容,否则电影就失去了独立性而沦为漫威之流一般的大型银幕连续剧。好在这是一条非常灵活且漂亮的鲶鱼,在她如此完美地实现了她被赋予的在叙事上和视觉上的功能之后,其他人也只好认为这种处理是创作者为了能够更好地着力表现旧角色的有意之举了,至于她是否会像铁三角那样受除庵野等人以外观众的欢迎,这个疑问也只能交给来日了吧。
p.s.当然是还有其他新角色的,对,就AAA Wunder舰桥里那几个,但是有人在乎吗?没有人在乎。
p.p.s.原作未出场但有提及的铃原樱除外……

Part II: You can (not) advance
画之貌,影之形:电影化叙事的转向
虽然《新世纪福音战士》高居日本电视动画累计销量榜首多年,但是,在任意一部世界电影史概况上的日本篇章中,能够涉及有关当代日本动画的部分无非是记录着宫崎骏、今敏、押井守等导演,最多加上个《阿基拉》,其中鲜有几本会提到庵野秀明和他的EVA。电视动画的国际影响力总归还是不如动画长片的,即使是EVA系列,其最辉煌的时刻也要数登上过银幕的EOE,因此当这个系列被宣布重制的时候,没有人会意外是以四部长片的形式。
但这个转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而有些拖泥带水,为了观众一个更熟悉的开始,新剧场版系列第一部几乎是电视版前六集的复刻。事实证明,不是简简单单地把几集电视动画拼到一起就可以成为一个电影导演了,尽管故事形式是最容易写成一部电影剧本的起源篇章,《序》成为了ROE四部电影里节奏最差的一部。好在《破》及之后的剧本都经过了大幅改写变得更合适电影的步调,发展到第四部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四幕剧了。
当然电影化叙事的重点并不在于剧作上的改进,从《Q》开始,因为摆脱了电视动画原作分镜的束缚,剪辑的节奏终于彻底电影化。而到了《终》,随着创作者电影制作经验的增长,除了在分镜设计上更加贴近电影剪辑的惯用技法,更是用上了真人动作捕捉技术制作分镜预演,并在分镜预演基础上转描作画,才有了“真心喂你”那场具有手持式摄影效果的动画片段,实现传统手绘动画中很难模拟出的摄像机运动画面。如果说第三村这一幕是ROE向电影摄影迈进的新尝试,那么第四幕负宇宙则是回归并扩展了NGE最标志性的自反性表现手法。借助负宇宙是人物主观影像的投射这一设定,创作者通过未经渲染的三维动画画面、制片厂影棚特摄布景、动画制作流程中的原画及排版、电视版的原始画面与每一部EVA作品的标题投影这些自我指涉的符号,在解构作品形式的同时完成故事内容的讲述,尽管先锋性的意味要弱于电视版最后两集和《真心为你》插入实拍画面的尝试,但是画面的演进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变得生动,表现效果也因为形式与内容整合得更无间而变得更加易于理解。
也不要忘了音乐在这之中的推波助澜。录制电视版配乐时的小型乐团在新剧场版中得到升级,1.0和2.0更多是将旧作中的爵士乐的重新演绎,之后两部的配乐更多仰仗新撰写的旋律。继承自上一作中大量引用古典乐钢琴协奏曲和人声合唱,本作由鹭巢诗郎继续作曲的原声带是系列中最多元化的一部也是集大成之作,配合天野正道编曲的恢弘交响仍然构成了本作音乐的主体,此外更增加了具有欧陆风情的巴黎篇章,作为作曲家对这个他所旅居的城市的致意,甚至导演也正是为此才选择将本片的序幕设置在巴黎。在三个小时原声带中也出现了众多编曲风格更具现代流行色彩的变奏和让人联想到最近的电光机王和NGE早期风格的原声吉他。
不过,尽管在经过了这么多的努力,ROE在世界电影史上争取到一席之地的可能依旧渺茫,甚至恐怕在日本动画界都难以超越旧作的声望,但这份从电视转向电影的尝试仍然值得肯定。相比之下,若是《终》没有数次延期,那么本该与它同年上映的另一部电视动画剧场版倒是会因为其超凡的市场成绩而真正被载入日本影史,然而这份纪录何尝不是一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见证呢?

致死CG,然后:三维动画技术的得失
想要在动画中实现前文所述的摄像机运动,几乎是必须通过计算机生成三维动画技术。无论是当代日本电视动画中常见的三渲二,还是《终》所使用的转描动作捕捉,都属于三维动画技术范畴。除了模拟摄像机运动,在绘制大型机械运动和批量复制物体上,三维动画都有着手绘动画不可比拟的优势,而这些恰好都是《终》的表现重点。在ROE系列中三维动画技术得到大规模运用,动作场景的手绘动画比例逐部被压缩,让很多原来的粉丝大呼失望,然而若不是三维技术的发展,也许本就不会存在新剧场版的这次重制。在第四幕负宇宙场景中,恋物的庵野秀明为了表现出特摄片场的廉价质感,在制作初号机大战十三号机场景时特意使用未经渲染的CG画面,这种手法也用于加强随后的CG大白丽头场景的恐怖谷效应,表现为对系列作品的上一个结局《真心为你》的解构与颠覆。这些设计如果离开三维动画,就会完全失去相应的表现效果,成为了对旧作已有手法的毫无意义的重复。
话虽如此,在对ROE系列大规模应用三维动画技术表示肯定的同时,也要指出其应用仍然不够大胆。前文所提到的使用未经渲染的CG画面去表现创作者特定艺术选择的手法,其效果的成立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这种特殊的表现效果,要与其他部分的动画画面,尤其是其他部分的三维动画画面效果,形成差异足够大的对比,以便明确地传达给观众,这是有意的艺术表达,而不是单纯的CG没做好。遗憾的是,在很多观众看来这个对比都不够明显。从0706作战的八号机对战人造使徒到大和作战的四台战舰,其三维动画效果单独呈现都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尤其是新二号机与量产七号机的作战,尽管是作为选入预告片的全片机甲战斗的高光时刻,其CG渲染效果着实没与后面父子对枪那段拉开多大差距。而同样是二号机以一敌众的场景,在1997年的《咏叹调》中,手绘全原画的二号机大战量产机片段,成为了日本动画赛璐珞时代机战动作戏的巅峰,也是绝唱。这二者的对比,在直观展现出画面技术相比24年前有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在表现力上的巨大落差却又让人不堪回首。
在投资上做出妥协的日本三维技术和同时期好莱坞更是没法比。虽然决定性的区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制作预算,但更值得强调的是创作观念上的差异。好莱坞是将三维动画视为动画技术新的边界去开拓的,在日本动画业的很多人看来,三维动画技术仍然只是手绘作品的辅助和附庸,甚至是只把CG看作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方式,尽管仅需要常识就可以知道三维动画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要求要远高于手绘动画。诚然,日本动画在制作委员会制度的统摄下,很难在新技术上有什么激进的投资。但是如果有这样一部大胆应用新技术的作品能够获得成功,或许业界就会有所被撼动从而做出改变。很遗憾就目前所收到的市场反响来看,在这一高度上,ROE系列及其对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显然也没能与它的前作比肩,虽然卖过了百亿票房大关,然而在前文所提到的某部作品的阴影之下,一切票房数字都变得没有了意义。

Part III: You can (not) redo
冷饭的价值:翻拍与重制的意义
近年来迪士尼一直在不停地翻拍自己经典童话系列作品的真人版电影,此举与其说是没有新东西可拍了,其实更多是为了延续这些上世纪IP的寿命,保持这些古老的文化符号在新生代的观众群体中的知名度。当年看着这些作品长大的一代观众如今也开始生儿育女,这样的经典重制,上可收割成人怀旧风潮,下可铺设儿童市场潜力,可谓一饭两炒三吃之永世商法。不过要说这种模式运作最成熟的还真不是好莱坞,论如何抱着一个IP薅到底,没有谁比日本人更懂……但是,让我们暂且把庸俗的金钱放在一边,来看《Q》中与真嗣下棋时冬月这样的一段台词:
“毁灭世界很容易,要重建却很难,世界像时间一样不可逆,人心也是,你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付出了所有的牺牲,甚至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记住这段话。这何尝不是庵野秀明在制作ROE系列时的真实写照?也难怪这一部会取这样的英文标题了。尽管他在一开始顶着炒冷饭的骂名也要重制EVA从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为了钱——刚成立的Khara上下多少口人都要指着这个全世界最值钱的IP之一吃饭呢;但无论是从幕后纪录片上直接传达出的,还是制作信息和相关访谈所暗示的,庵野秀明实际上对此番重制工作有着更大的野望。
展开来讲,Rebuild一词可以说是肩负着四层不同的使命,而在这不同层次的心愿上,收获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方面其一是本文第一部分所分析的对故事内容的重新演绎。方面其二是本文第二部分所提出的对制作技术的全新应用。方面其三是本文这一部分将重点论述的对商业模式的重新构建。方面其四是本文第四部分将要解读的本片创作者与其观众关系的重新建立。
提到日本动画的商业模式就不得不提到制作委员会,这个一开始正是由EVA的制作人大月俊伦为了给庵野秀明拉到更多投资方提供制作经费并开拓周边市场渠道所引入的,并因NGE的巨大成功而在日本动画业被全面推行的制度。这一创举为90年代因为宫崎勤等一系列事件陷入低潮的日本动画业界带来了福音,和延续了二十多年直至今日的繁荣。同时,也让他自己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意识到这个制度的长远弊端。
在制作NGE的二十年后,他曾发表著名论断:日本动画制作体系的崩坏撑不过五年。其实他说的原话是最早五年,最晚不超过20年,所以已是2021年的今天,在很多人看来日本动画还活得好好的,也并不能证明他说的就是错的。近年来日本动画业从业人员工作强度高待遇差,劳资关系不正规,新人培养不足、人才青黄不接,一线动画制作公司收入低、失去创作话语权,作品题材固化受众有限,这些举目可见的现象都与制作委员会制度脱不了干系。而庵野秀明在新世纪所做的工作,处处体现了他在试图解决这些弊病上所付出的极具针对性的努力:
“2006年,庵野秀明因为不满GAINAX管理层轻松拿高薪却尸位素餐,反倒是基层动画师待遇极差的糟糕公司运营策略,遂毅然带领着包括贞本义行、鹤卷和哉等在内的精英社员退出了GAINAX,并于同年成立Khara。”
“2007年9月,《序》正式公开,这是一部在日本极为罕见的全资出品、独立制作的商业电影。
“2009年6月,《破》正式公开,Khara成为日本唯一一家能统一出品(资金筹集)、制作(影像制作)、发行(宣传·公映·回收)这三个大规模动画电影制作步骤的动画公司。
“2012年11月,《Q》正式公开,Khara继续采用前作的制作体系,迅速确立在业内的地位。”
“…Khara 官方网站更新了招聘信息,又是为包含 EVA 新剧场版最后一部在内作品招募新员工,…从 2014 年开始已经连续四年…,…列明了…招聘岗位的具体薪资待遇,…即便是基础的作画部门每个月还可以拿到固定的补贴,庵野秀明之前在采访中是说 Khara 的经营理念就是与员工同甘共苦赚钱大家分。”(以上资料摘自网络)
如今在Khara的庵野秀明,就像他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试图在一个新的世代中,重新修正自己曾经改变的世界。只不过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创造奇迹的少年,而是位居行业顶层的司令了,而“炒冷饭”便是观众们对他出卖灵魂的最大指控。他重塑业界的种种努力,也似乎收效甚微,从1.0到3.0+1.0,制作委员会仍然统治着行业,目前唯一和Khara同样实现垂直整合的动画公司,是命运更加多舛的京都。至于他对业界的预言是否真的会实现,只能说尽管并没有人真正手握盖乌斯之枪,但是每一位从业者都有可能拥有像26年前的庵野秀明一样创造奇迹的价值。

谎言与放鸽:失去的十四年
在关于所谓“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这句宣传语是否就意味着这个系列与观众最后的永别这个问题上,庵野秀明一直模棱两可,可见他也不是很想堵死自己的后路,唯恐他如今的一句承诺在日后会变成他的又一句谎言。来自他的预告欺诈,观众已经见怪不怪了,《终》接二连三的跳票放鸽子也让那句“你可以在除了电影院以外的任何地方看到EVA”变成了一句名副其实的调侃。实际上观众对他的信任可能早在电视版结局的时候就已经荡然无存了,不过要数他在ROE时期对观众最过分的戏耍,恐怕还得是原本的《急》被替换成了如今的《Q》。
虽然他有一个看似非常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何一口气跳过了14年的故事:因为主人公碇真嗣在这期间完全没有登场。但是恐怕还是有不少粉丝始终会对《破》结尾的那个下期预告中出现的画面耿耿于怀,至少据说关于真希波这个角色的塑造原本都是规划在这一作之内的。这时就有一个新的疑问,他之所以在关于这个系列的后续制作计划的问题上闪烁其词,也许就是他会在自己告别这个系列的创作之后,将这段14年的故事托付给其他后辈做出来也不一定?类似这种做法在很多地方都有过先例,而且在当代商业社会白白的将一颗摇钱树彻底封存起来,就算他信誓旦旦地这么说了恐怕也不会让所有人都相信。他现在的说法也实在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如果没有后续的制作计划,就可以说本来也没有说会做,所以就可以无限期的搁置下去;如果有一天宣布要做,就又可以用满足部分粉丝的热切需求的名义再次摇动摇钱树。
p.s.目前Khara没什么正在进行的项目,也没有公布什么未来的计划,EVA以外参与的上一个动画长片还是大雷作《忍者蝙蝠侠》的三维动画部分……横不能真的就变成一个养老院,培养那么多新人总得有点用武之地吧?

Part IV: Thrice upon a time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野兽+真心为你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想讲一讲庵野秀明这么多年来与他观众的恩怨。庵野秀明作为创作者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从一开始就秉承着唯我独尊的心态。在制作NGE以及之后的几年里,他从来就没把那些系列的狂热粉丝的意见放在眼里过。他在电视版最后两集搞意识流结局,粉丝当他是明目张胆的烂尾,大约从此便有了寄刀片这个典故。庵野精神大受打击后把全身心的折磨都回馈给观众,反而成就了一代经典《咏叹调/真心为你》,也算是值得称道了。观众给他冠以“痞子”的诨名,他也不断在作品内外用辱骂嘲讽的方式去“教育”那些粉丝,让他们grow up,粉丝也一同样的话回敬他,好像这就是他们的相处之道了。
时过境迁,在《终》里,观众们看到了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痞子”。他竟然不再好像拿枪指着观众说“我怎么做,你怎么看”,而是一幕一幕反复修改剧本,勤勤恳恳地说着“希望得到理解”这样的话,不禁让人感叹“果然还是老了吗……”。从内容上讲,这第三次结局,实际是回归了那个尚未被粉丝伤害的庵野秀明在第一次结局中表达的呼唤爱的精神内核,是再一次谢谢父母、祝贺孩子的希望结局。从创作心理上讲,他放下了自己的心之壁,终于不再试图折磨观众了,从而也不再自我折磨。这样的态度确实软化了一部分观众的心,大家的评语纷纷从“西内痞子”变成了“谢谢你,庵野监督”。要不是还有另外一部分观众的存在,这个场面还真的是很感人呢。人心果然如那段台词所说,不是那么容易修好的啊。但我和那前一部分观众还会围在这位可敬的创作者周围,鼓掌恭喜他。庵野秀明通过与福音战士的第三次告别,这One last final,终于接受了创作者的真正宿命,是向观众承认:I need you.
Tags: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