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03:09 /
刚刚推完本作,最大的感想就是这作的剧情完成度真的很高,看到大多测评都对case0的TE抱有疑问,于是打算做一个“主观”的客观解释,本意还是想让大家理解结局的同时接受这个结局达成真正的happyend(测评只看了bangumi和2dfan的,如果已经有人对case0TE做了相同解释的话,大家就当我是“车轮再发明”的boy吧)

首先说一下我对于case0TE世凪复活主观的意见,然后再用游戏中与结局相关的4个场景进行客观解释(4个场景的细节截图在最后)

我的主观意见就是,case0的TE中世凪的复活是合理的(至少在游戏设定中是自洽的)、经过铺垫的并且是男主有意为之的结果

场景1:
世凪和海斗依靠自己的记忆和愿望以及眠羊君的辅助,成功的在虚拟空间中重现了海斗的妈妈并且互相传达了本来无法届到的思念

场景2:
海斗和世凪吵架后,一个人用模拟器再次去找妈妈,结果发现妈妈既不会回头看自己也无法对话,于是产生了对于虚拟空间的思考并作出一个假设:现在这个空间的妈妈是基于模拟器中我和世凪两个人的master data而生成的,如果master data庞大到可以模拟地上世界的话,区区两个人的愿望是不会具现化的吧,但是如果当构成master data的所有人都强烈的追求一个自己内心能够依靠的存在的话,这个存在是否会降临呢?这简直就像是一个降神的机能呢

场景3:
海斗在虚拟空间最后见到世凪的时候说:“我会一直对大家讲世凪的故事的——这样的话世凪一定会成为大家的女神的”(这个“一定”我觉得是代表一种对不确定的假设给予确定的愿望),并且在离开虚拟空间后和导师(名字忘记了)说“我决定了,直到虚拟世界中所有人认识到世凪的存在之前,我会一直对大家讲述她的故事的”

场景0:
世凪复活后走向海斗时,在场的一个小男孩说了一句话:“是女神大人!!

客观解释:
在场景2中作者借助男主的思考非常详细的解释了虚拟空间降神的设定(详见下方截图)并且在最后直接写出“如果以后能实现将虚拟空间参加者的思维反馈至服务器的机能,神的具现化这种现象应该是可以发生的”作为铺垫,再结合场景3中男主对世凪和导师说的话,足以得出一个结论:男主最后的行为并不是试错或者单纯的自我满足,而是完整的“发现现象-分析现象-得出假设-验证假设”过程的结果,最后场景0的小男孩也完美收回了伏笔。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复活的世凪和复活的海斗妈妈本质上是同类型的存在,为什么复活的海斗妈妈只能简单的交流,而复活的世凪看上去像是完全体,这一点上作者确实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只是模糊的解释为量变产生质变,不过这一点对结局的合理性(自洽性)是没有影响的。

很多人对结局不能理解的问题可能是出在伏笔埋的太深以及设定比较难以理解,不过个人认为作者对这部分的剧情处理已经很用心了,如果将场景2里的设定解释放到后面确实是会有更多人能看懂结局,但是这也会使剧情发展更加生硬而且会对海斗和世凪最后在高台上的离别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会给人造成“海斗道别时心想:我还有奥手,别急,等等给你复活” 的错觉,当然事实上让空间里全部人都听到世凪的故事还是一个大工程的,而且在离别时海斗的假设还处于未验证的阶段,所以目前这样的剧情安排可能是作者能想到的最优解了。(ps.男主这种藏了底牌的感觉完美对应case2的威尔)

最后用一个我曾经想过的类似的问题来举例解释场景2中的“降神”设定
无论人格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表达方式一定是依靠经过思考和判断后的行为(或者说是对外界刺激的能动反馈),简单来说就是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再复杂一点就是在XXX情况下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由此我直接联想到两样事物,一个是宗教一个是《论语》,宗教也许是想通过将主神的人(神)格表达进行记录并作为道德准则传播给信徒,来让神永远活在信徒们的心里(记忆里);而孔子的人格也确实通过《论语》在2000多年后也能被人们知晓。

结合本作的假设来举例子的话,简单来说就是,在虚拟空间的演算能力足够大的前提下,当虚拟空间内的人都是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的时候,他们所信仰的、追求的、作为内心依靠的耶稣也许真的会降临在他们面前
所以说case0的TE中男主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假设,为了让世凪复活(或者说像女神一样降临在人们面前),一直在当“传教士”向大家讲述世凪的故事,讲述一个时而因为自己身世感到孤独、时而点燃激情追逐梦想、时而又热爱生活喜欢时髦的平凡少女,面对不平凡的命运,在最后舍弃了自己的软弱,舍弃了自己的幸福,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自我)去拯救世界的故事——THE GIRL WHO'S CALLED THE WORLD

希望对本作结局抱有疑问的同好们能够有所释怀,也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
Tags: 游戏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