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27 12:11 /
最近经常看到一些IT众进行电子书籍取代传统纸质书籍的讨论,例如现在的盛大Bambook以及iPad上进行电子书阅读体验的研究。不过,个人认为,如果传统纸质书籍被淘汰的话那么替代物一定不是电子书,而是电子音响小说(以Chunsoft为代表)或是Galgame!
首先来说下个人感觉电子音响小说或是Gal为什么能完全取代传统纸质书籍,用数学中子集的概念来解释的话,电子音响小说真包含纸质书籍,书籍中的内容只相当于电子音响小说的剧本这一单项,而电子音响小说的音乐、画面、系统、演出效果是传统小说所没有的。下面着重从几个方面来讲一下电子音响小说(或是Gal)相对于平面小说的优势,为了方便阐述起见除了特别注明下文并不特别区分电子音响小说和Gal直接的差异,特此注明。
1、        系统
电子音响小说通过平台来运行,说是承载了画面和音乐的小说但其本质还是一款程序,不管引擎是KRKR还是NCScript也好,系统决定了电子音响小说能达到传统小说无法达到的效果。电子音响小说的系统我认为主要为分支或者LOOP系,这两个关键要素使电子音响小说高于传统小说。
记得小学时候买的科学类读物上面的多分支科幻小说,采用读到某个分支如果采取A行动翻到XX页采取B行动翻到XX页这样的方法,当然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很傻的,不过这也是最初分支小说和多结局小说的原型。分支和多结局带来的就是剧本内涵的扩充以及通过多结局的比较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以N+的著名游戏《沙耶之歌》的两个结局为例,现实结局主角认为自己只是疯了眼前看到的都是假象而蒲公英结局则是接受沙耶和这个疯狂的世界,这两个结局通过“众人皆醉”和“只有我醉”的对比把剧本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分支选项带来的读者投入感以及可以自行判断并主宰故事(虽然是设定好的几条线)的快感也是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LOOP系Gal例如《3Days》这种很少看到有单独小说化的,就是因为无法小说化。或许通过《四叠半神话大系》这样的小说我们可以感觉出主角在一个闭锁时间和空间中轮回的感觉,但绝对没有通过自己进行选项的不断尝试最后脱出这个不幸的命运所带来的快感那么强烈。此外像《Ever17》和《Remember11》这种巧妙的利用Gal系统上的特点通过主观视点对玩家进行视觉欺骗也是传统小说所无法达到的。
2、        演出
演出效果主要分为两部分,视觉和听觉的演出。可能有人认为文字是纯粹的表达方式,会拿1000个人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来反驳我。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太过于迂腐早已过时,就拿近期国内的一本著名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来说,提起杜拉拉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王珞丹饰演的形象?不是说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吗?为什么大家会想到同样一个形象?所以我说这种观点早已过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只要是优秀的小说都会进行“二次创作”改编成影视等作品,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你接受与否角色的形象就已经被导演所固定。就好比说起《哈利波特》大家脑海中都是丹尼尔•雷德克利夫的眼镜正太形象。越来越多的小说把干脆把主角形象直接画在封面上,而轻小说中一些重要的配角也会通过插画使读者留下唯一的印象。因为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中,比起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形象,塑造一个万人心中统一的形象要更有商业价值,这也就是我说的1000个哈姆雷特之死的道理。
抛开哈姆雷特回到正题,电子音响小说的视觉和听觉演出部分能够达到很多纯文字所达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些猎奇游戏的CG,特别是有配角死亡时候的血腥CG,那种直观的视觉冲击是文字所无法达到的。再拿《沙耶之歌》举例,沙耶之歌肉块的世界相信无论用多少文字来阐述都无法达到一张图就让你完全没有食欲的效果。除了视觉的直接冲击外例如Minori的游戏从《EF》开始尝试的充满镜头感的分镜效果以及Type-Moon从《FATE》开始战斗的华丽演出效果,这就又是另一种从Gal接近电影化的境界了。
音乐方面,说起《Air》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国歌”《鸟之诗》,随后就是《青空》、《夏影》的BGM。《Air》最后结局通过背景音乐的戛然而止,海浪拍打的声音,观铃的一句“妈妈”然后直接引爆读者的泣点。相似的还有Giga《青空下的约定》最后那首哭着唱起的ED,这些都是纯文本无法企及的。另一方面,很多燃系Gal中激昂的音乐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
以上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其实要表达的就是电子音响小说(Gal)从内容形式上来讲完全包含传统小说,当然笔者的观点并不是说电子音响小说就一定能代替纸质小说,就和电视如此普及之后收音机还有其存在的价值一样。笔者的观点是:如果有一天纸质小说被淘汰,那么代替他的一定是电子音响小说而不是电子书。设想一下,如果未来各位在上下班的时候手捧一个平台进行阅读,不管是Bambook还是iPad什么的,既然有了这个平台为什么不去运行一些更高级的东西?书从纸质到电子只是一个阅读方式的改变,就好比是买报纸看还是在图书馆查阅报纸,虽然后者比前者有一定的进化但是还是无法改变读报纸这个形态。既然大家都手捧一个电子器材为什么不去读电子音响小说呢?而且Chunsoft的一些电子小说采用的都是真人实拍(《街》和《428》)或者人物用蓝色边框表示(如《恐怖惊魂夜》系列人物只能看到蓝色轮廓,只能看出身型脸部都靠文字描述脑补)并非那么不容易被大众接受。
最后写一些后话,前几天还在和人讨论村上村树《1Q84》的剧本很适合改编成Gal,如果是村上村树x新海诚x天门的组合一定是史上第一个千万销量Gal。结果昨天却看到中国的西尾维新小四同学的新小说抄袭奈须蘑菇的Gal《FATE》的新闻,结合我的全文来看不得不感叹这是一种倒退啊。
#1 - 2010-8-27 12:36
(この勝利を、近所のおばさんに捧げる!)
我倒觉得多分支相对一本道并不一定是一种进步,只能算一种可能性吧。。玩分支很多的gal我总觉得统一感会很欠缺,特别是像Parfait和青空那种共通线里乱七八糟一堆事件的,想想我就觉得头大。某种意义上如果文字功力足够的话完全可以把多线并入一线来写。而且近些年的一些名作也有纯单线作品(如minori的ef和eden)或者早早分歧各条线就是不同故事的(如遥丽),我觉得这些读起来要更适合传统的阅读习惯一些

主视点欺骗。。好吧这还真是赢了,不过其实纸质小说也能做嘛,只不过没galg这么合适。不过我一直觉得主角看不到脸是个挺病态的事情。。。最近的作品一样有男主角露脸甚至音声演出的例子→BaldrSky。什么你说瑞穗。。伪娘不在讨论范围内。。

此外就是lz提出纸质小说是电子音响小说的子集,技术上说的确如此。不过你一旦用到了音声和画面,就代表了放弃一部分用文字刻画这两者的可能性;强调了主视角的代入感,就使得用旁白解释一些行为难以表达的东西的难度增加。所以并不是表现手段越多,表现力就一定越强。得到一些东西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关上一扇窗户也可能会看到新的世界。

我是一直在玩gal和追天朝的小说,对比文字功力、精致程度和感染力,还是觉得后者上乘一些。但为什么玩gal呢?还是因为有一些思维方式、观念、以及精神上的关怀只有gal剧本家能和我们相互呼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