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短篇故事,讲述了我们眼中易如反掌的日常小事,也有可能变成意外棘手的挑战。你的任务是帮助这个小姑娘买到牛奶,努力成为第一个不会让她失望的“好搭档”吧。
这是一款流程较短的视觉小说游戏,有用图像展示的有趣抽象概念,也有值得回味的文字游戏,还有令人痛苦的精神障碍发作片段。如果我们声称“本游戏是基于现实事件改编而成的”,那会很容易让其他人通过经历定位到具体的个人,所以还是把这款游戏仅仅当成抽象概念和文字游戏的结合会更好。
这部作品本身是对文字和叙事结构的一种艺术性的尝试,其次才是一款游戏。
more...
这是一款流程较短的视觉小说游戏,有用图像展示的有趣抽象概念,也有值得回味的文字游戏,还有令人痛苦的精神障碍发作片段。如果我们声称“本游戏是基于现实事件改编而成的”,那会很容易让其他人通过经历定位到具体的个人,所以还是把这款游戏仅仅当成抽象概念和文字游戏的结合会更好。
这部作品本身是对文字和叙事结构的一种艺术性的尝试,其次才是一款游戏。
精彩。有些独立游戏靠内容取胜,另外一些靠“点子”取胜;sukeban的瓦尔哈拉属于前者,而“牛奶”则属于后者。开发者对于精神分裂病人世界的描绘绝对是一流的:单调刺眼的配色构造出几乎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与场景,的确令人非常不安。不过,试着向一般人描绘精神分裂病人眼中的世界并不是什么新点子,我认为“牛奶”更惊艳的,是它对视觉小说这一小众艺术体裁的独特性和局限性进行的实验与思考。毕竟,实验性作品存在的意义,就是去触摸艺术的边界,探索新的可能性。作为一个二十分钟就可以通关的小短剧,“牛奶”已经超额完成了它的任务。
这个世界可是残酷而危险的——你说的这个世界里没有我。伴随着结尾药效过去,空洞的一声“好的,妈妈”,故事就此结束。是否还能继续诉说你的故事呢?没有人知道。
很电波,但对的不是我的电波
想起来买了这个
在制作上也还算不错,很好的把一些癫狂的精神展现了出来,并且演出方式也很吸引人,个人看来这部比某一部所谓的三大电波作之一要好很多
补标,实验性短作,对精神障碍的病人的心理描绘出来,个人不是很对电波。
对上电波就很有意思的作品,点子不错。
“这个方法真的有用……谢谢你。”
主角好可爱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