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一切,以及看不见的一切,已永远离玛亚而去。然而,我却仍无法相信,我还拥有这一切。
為充滿不解之謎的日子開啟了一扇門……
《再見,妖精》是米澤穗信的代表作,但並不是就所謂的『名氣』與『精彩度』而言,而是指內容、題材的代表性,當然,還有創作生涯的代表性。……《再見,妖精》具有『苦澀』的無力感,與『自我』的動盪兩項青春元素,且規避了一般常用的校園霸凌、少年犯罪等題材,尚能保有青春小說的『清新』特質。在創作時序上的破繭而出,結合『謎團滿溢的日常』與『苦澀動盪的青春』的一貫風格,選為『代表作』應該很合適吧?─寵物先生─
為什麼有人在雨天跑出門,卻不撐開手中的雨傘?為什麼象徵吉祥的紅白豆沙包被放在墳墓前?為什麼兩個射箭實力相當的同學,同樣射中兩箭,老師卻稱讚一個、對另一個生氣?瑪亞,就像隻拿著放大鏡的好奇貓般,一邊觀察生活一邊不停詢問:『這有什麼哲學上的意義嗎?』剛開始我覺得她真是想太多了,但漸漸的,我發現自己也跟著她當起偵探來……
评论
讨论版
吐槽箱
推理很单薄,基本上就停留于猜字谜的水准,也没有什么惊艳的诡计和动机,还没有他后来的冰菓好看。米泽穗信的废话太多,尤其是第一卷太水了。看惯了推理小说对这种掺杂微量推理元素的轻小说好感度进一步下降。本体给四分,多出的一分给米泽穗信的人文关怀。
是符合自身本性的青春,尽管自己度过的青春并非如此,甚至与之相反…但正因如此。
“原来如此,传统不是刻意创造出来的啊。”但是去刻意创造传统的努力也并不是徒劳吧。怀着傲慢与幼稚的想法的一时冲动有时也并不可耻。“守屋你一定不懂吧。”如此这般溃退下来,冲动随着时间消失殆尽。但在内心某个角落仍会有着“如果我当时真的去做了,结果会怎么样呢”这样不愿直视的后悔与企盼。
“人会忘记杀父之仇,却忘不了被抢的钱。”作为丘吉尔所说的注脚,是相当准确的。政治背景如鲸鱼隐于水面之下,摆在台面上时,已是众人所不可承受的重量。然而回荡在读者心中的仍然是在雨中,询问“这有什么哲学上的意义吗”的少女。
我这才察觉到,原来书评并不是强行施与的,而是自顾自地诞生的。阴雨绵绵的藤柴市,亦如烟雨迷蒙的那条街,为整个故事染上了一层灰色的滤镜。谜题在序章中便早早给出了——南斯拉夫的少女,她的故乡到底是哪儿呢?这样的思考贯穿了我阅读的始终,与いずる一般,我也单依着只言片语便认定是那安全的塞尔维亚——然后,焦黑而苦涩的铅字几乎要将我的心灵击碎。我在此刻与此书相遇,这一定,也是有其哲学上的意义的吧。
她藏在冷淡而懒洋洋的伪装下面,刁钻的地刺痛了我的神经。我反复的琢磨怎样才能表达出一些"哲学上的含义",我想知道那一瞬间我曾有过什么样的感想,是否感悟到了什么。但我知道不必如此,因为这只不过是一些转瞬即逝,这就是此时此刻的苦涩与无力。千反田说"我很好奇",玛亚说"我想知道",但我不能确信她们想要的是一个能满足自己的答案,亦或是下一个谜题。不能忽视作品里真挚朴素的政治观。
从这本书就能看到之后冰菓系列的雏形,米泽的絮絮叨叨叙事在这本书上还是比较青涩的,显得有点拖沓,即便是后接的短篇也将这个特点延续了。但是很有意思的事,看米泽的书,除了一些历史事件,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动一般,以前会发生,现在也可能会发生。踏入历史长河后的无力感,但最终还是那朵紫阳花起了蝴蝶效应。
米泽的心血之作,标题虽然很剧透,但起得确实绝妙。尽管前半部分的推理内容还是有点破事水,而且是基于大量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很难有沉浸感,但玛亚的人设让这些变得合理了起来。无论对守屋还是读者,来自异国的妖精都像是一场迷梦,却被卷入了东欧剧变这种无比现实的漩涡中,此时个人面对历史洪流的无力感也就会被无限放大。通读之后回味标题,心中就涌上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