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13-1-18 23:06
fantasy (Q, Σ, Γ, δ, q0, Z0, F)
宅,可以理解为轻量级的自闭症。宅,即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封闭的目的,是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切断人际关系。必须是切断在家里,因家的一切,是宅人所熟悉。熟悉,本质上是一种掌控。即宅人的居所的一切,都是自己完全熟悉,完全掌控的。

    出门,进入到纷繁的世界中,宅人会慌。慌,是因失控,因觉得外部世界对自己不够友好,自己掌控不了。所以,宅人出门时会找一个控制物,如手机,如iPad,或一本书,或其他,拿着它们,与它们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关系圈,既有自我掌控感,也可不必将注意力投到外界。

    出门前,宅人会磨蹭,磨蹭是一个仪式,一个进入到不能掌控的外部世界的必然仪式,仪式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掌控感。在熟悉的家里做做这个,做做那个,碰碰这个,碰碰那个......这一切都是自己熟悉,自己所能控制的,碰触它们,就有了掌控感——也即安全感,然后就觉得积攒了一些勇气和力量,可以上路了。

    从外面回到家里,宅人也需要做一些事情,好让自己回过神来,重归自己的洞穴中。一严重的宅男,聚会回来,必须上一会儿网,玩一会儿电脑,或做些其他习惯性的行为。他说,聚会比较开心,但带着这份开心,没法入眠,而做这些事,就像是切断了这份开心的流动,心会变得平静很多,就可以入眠了。

     宅人进入外部世界时,必须做很多准备工作。他理智上知道,这些工作没必要,但他忍不住要做,原因还是控制感。外部世界似乎随时都有可怕的失控发生,为了应对这些失控,宅人会进行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好杜绝失控的发生。

    读了这些文字就会知道,宅人的一切特征性行为,都是为了对付失控,都是为了增强自我掌控感。这是为什么?

     和很多宅人,尤其是一些很严重的宅人深谈后,发现核心原因,是母婴关系的挫败。宅人怕的是整个世界,只有在他小小的地盘上才不慌。对于婴儿,妈妈即整个世界。若妈妈和婴儿建立了爱与温暖的关系,婴儿会将外部世界知觉为对他善意的,他无须控制,因很深的感觉已经形成——我可以控制这个世界。

     我可以控制这个世界。控制这个词还是很对,或者说,很不对,更准确的表达是——我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个世界。这种感觉,源自温尼克特所说的“客体使用”的概念,即婴幼儿有那种自由度——我可以自由地使用妈妈,而不必担心被妈妈拒绝甚至攻击。比客体使用更重要的,是母子之间的情感链接。

     母子间有了情感的链接,婴儿一开始就体验到了流动的美妙,流动的美妙,是治疗自我掌控的根本。享受到流动的美妙感的人,才能放下自我掌控,也放下对别人的掌控,从而可以轻松自由轻松地进入到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因为,不管多么复杂,重要的都是流动。

    为了追求自我控制,宅人最常使用的策略是减少刺激,特别是人际关系的刺激,无论好的刺激还是坏的,都要减少。并且,当刺激进入时,他们要对刺激进行很多处理工作。于是,面对刺激,他们就显得反映迟缓。不过,宅人有一个好处,他们容易对刺激进行深处理,导致他们会有某一方面的专长。

     宅人的自我控制,有时也会反映到身体上。即,他们的身体会僵硬不灵活。非常严重的宅人,因过度的自我掌控,他们的关节会变得极其僵硬,这导致他们年老后,关节有各种疼痛。放松,尤其是一个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加上爱抚,会让他们的僵硬松动很多。

     肯定有人会问,如何治疗。先请了解自己宅的心理,然后,带着宅的心理,走向更宽广的世界。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外部世界对你的欢迎和善意。关键是,制造机会,让自己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流动的美。流动的美,是治疗自我控制的根本。

在fantasy看来,文中所说的宅,并不是御宅,应该是指Neet不过似乎包含了更广泛的人群。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e7zl.html
新浪博客-武志红。
#2 - 2013-1-19 02:43
(https://bgm.tv/subject/467354)
看了前两行就想吐槽  拉下来看到倒数第三行发现已经被楼主吐过了(bgm38)   

御宅这个词引进中国以后定义的演变 也证明了一个社会现象——当一个错误的概念被大多数人当做正确概念认识的时候 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成了正确的概念...这个现象在一些新概念上比较容易产生
#2-1 - 2013-1-19 11:07
fantasy
这不重要……
#3 - 2013-1-19 09:24
(しあわせだ★ぜ)
和在下认知中的宅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