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1 20:41 /
Solitaire trap in the abys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human.
we must get it over.
                                                                                              ――フロレアール

我々は、その二項対立を〈超越〉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我们必须要超越这二元对立(二分法、二律背反)

来源:https://koyayoi.hatenablog.com/entry/2015/10/31/044949

       最近恰好正在看一部同样含有meta和虚实交错的小说,看完后不由得对于这个有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了更多的想法,加上一些之前刚看过的哲学书里的概念后,才对フロレアール核心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作品中直到最后结局之前,自己是个虚拟故事中的人物的自觉一直困扰着男主。这痛苦如此的根深蒂固是因为它在最根源的前提上就犯了错,使得这个问题天生就是无解的。他凭借着常识,预先认定了“被人控制,身处故事之中的自己是无法幸福的”,而没有去深究这个想法的正确性和来源(近代哲学最常见的反驳点)。但事实上在多周目的各个故事中,他和现实一样,即有幸福也有不幸,但由于他独断论地划分了虚实之间的鸿沟,而亲自断送了原本几乎仅取决于自己的幸福之路(至少自己拒绝的话是绝不可能获得的)。而跨越这独断论的鸿沟,即为超越二元对立之路,尤其是虚实之间的二元论,更接近于天生的“不可知”,即便进行了一次meta上的脱离,进入所谓的“现实”之中,也并没有这就不是“虚拟”的保证。如果在“虚拟”之中就无法取得幸福,那只意味着幸福原本就是不可能的。而最终当主角意识到,自己和自己所期望的“幸福”之间,所相隔的仅仅只有自己的一厢情愿时,他终于可以坦率地接纳“现实”,跨越了虚幻的“二元对立”。
       独断论、常识、前提都是潜藏于人类理性之中Solitaire trap (独断论陷阱),尽管元长和扶她自都在作品中引用了维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义在于世界之外”,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尼采的思想。深陷于理性的陷阱中时,要先学着停止思考而转向询问自己的感受(这也是尼采反理性的原因,也是后期维特根斯坦想一直想澄清的概念,人一切虚妄的痛苦,都潜藏在未澄清的理性之中,在不可知之处思考的结果)破除一切幻象也仅仅才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幸福”,还远远在此之后——

补记:可是人们都说,受骗是不幸的。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不受骗才是糟透了的。谁认为一个人的幸福要看实事如何而定,他们可就错到底了;幸福与否全看他本人的看法如何而定。因为世间人事十分复杂,模糊不清,难以确切知晓,正如那些最不自以为是的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家所说的那样。反之,要是人们对任何事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种事多半是对生活乐趣发生干扰的东西。最后,人的心神生来更易受虚假而不是受真实所影响。
————《愚人颂》
Tags: 游戏
#1 - 2022-4-29 22:14
很有价值,之前也想过相关的问题,不过没有这么偏简明的论述,直接看评论就有收获(可能对故事本身有类似原型的基础,能get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