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27 22:03 /
先简单说说自己的评价..
作为剧中剧的ID世界是一个个小型本格推理故事, 而在ID世界之外的现实世界则是一个刑侦故事.
总的来说前期的信息控制很不错 让人浮想连篇. 但是在演出上基本没有突出的地方, 基本上是平铺直叙..抛出的大部分疑问都立刻通过各种方式给出了非常直白的解答..当然这也没大问题就是了..
除了剧情外, 少有的几个亮点是ep1的开场和ep9的真实格斗技, 以及ep13中百贵那套可以远程监控生命体征甚至能进行急救的防护服..跟别的动不动就破掉的完全看不出防护作用的"高科技"服装相比, 这衣服才是真正的高科技啊..(喔, 还有本堂町的侦探装也超赞
总之感觉能有现在这个热度, 基本上拜剧本舞城王太郎所赐, 他的功劳最大.
其次是音乐不错. 比如OP和ED. 几首插入曲单独听也是很棒的.

然后记录三个观看时产生的想法..其实都是很早以前就有想到的..
写得太长了..精简失败..


[1]
我确实知道有脑袋开洞后还能好好活着的人的案例, 而且那个人的性格的确变了不少.
但总的来说, 拿电钻给自己脑袋打孔, 跟被光滑钢棍快速竖向击穿大脑的区别可不小..电钻可是会把脑袋搅得一团糟的..
所以脑袋开洞后存活这种事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然而它在动画里就实际发生了, 而且产生了巨大效果, 这个效果还必须用故事自身的逻辑才能解释清楚.
这里就有个小问题..因为脑袋开洞这行为之所以给观众带来冲击, 是因为观众把它与现实中相同的行为联系起来了. 正因为这个行为拥有类似且可怕的结果(死亡), 我们才会为本堂町的大胆而震惊.
然而实际上它造成的影响与观众的经验基本没有关联, 这就导致之前造成的心灵冲击成了一种虚假的冲击, 因为这种联想是作者的误导, "钻头开洞"并非真的钻头开洞.
这就像 [死亡并非真的死亡, 因为还可以复活] 一样, 作者偷偷把 [死亡] 这个概念用只在作品中才成立的似是而非的同名概念替换掉了, 那么观众之前获得的体验就成了被转嫁后的体验. 我觉得这种倒错是一种欺骗..不应该使用在关键剧情中..
虽然我也挺喜欢其产生的戏剧性效果, 不过还是希望能通过相对更科学的手段达成相同的目的.
比如说..把旋转的钻头换成射钉枪?


[2]
推理故事很难写, 因为它需要严密控制读者能获得的信息量. 既不能太多 导致读者轻易猜中真相, 也不能太少 导致最终解答变得太过宽泛.
而且展示能被透露出来的信息的方式也存在着矛盾:
为了获得找到真相的趣味性 你不能直白地告诉读者哪些是关键疑点,
而为了让信息显得信服 也不能太过含蓄导致读者误解或漏掉它.
当然 也不能放出太多假信号导致线索之间出现矛盾..
这就像设计一道数独题 不能给出太多数字 又不能一个数字不给, 而必须给出恰到好处的数字, 让玩家既不会一眼看出答案 又不会导致答案太多, 或者发现数独不可解.
显然, 在故事的前期和中期, ID:INVADED 的信息的控制是极佳的. 它透露出了适量的信息, 让观众有得猜, 但又让他们猜不着. 把观众们的胃口吊得非常高.
但是到了后期, 透露的信息过于庞大且与前期线索几乎无关, 不仅一下子推翻了大家之前的假设与预期, 还非常突兀..反而导致真相有些掉价, 结局意义不明..


[3]
推理故事还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于, 线索/疑点的呈现方式 线索/疑点的解读方式 甚至某个信息本身是否真的是线索/疑点, 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比如第05话里, 漂浮着的酒井户的影子被血液遮挡 确实在暗示着那滩血悬浮在空中, 但在答案公布前, 这也可以被解释成深色的影子与暗红色的血液过于相似, 导致画面不够清晰. 甚至简单被认为是作画失误而被忽略..
比如第08话里, 被绊了一下的穴井户可以被解释为踢到了沙漠之下隐藏着的石板, 但也可以单纯被解释为走得太久导致体力不支——石板的声音与沙子的声音之间微小的差别可以被认为是"绊倒"与"行走"的区别所致.
再比如第11话里, 穴井户的"三"下手势完全可以看作是无意为之的耍宝举动, 而不被视为数字"3"的线索. 圆周率也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时髦"的联想或"高智商"的体现而与主线毫无关联. ("计数强迫症"仿佛凭空出现的一样.)
而第10话结尾穴井户突然诱发dogma风暴的操作, 又会被"错误"地认为是其背后存在着某种"背叛/阴谋".
以及第08话跟之前几集中穴井户手指指环的差异, 到最后也没有解答. 看起来真的只是与主题无关的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罢了.
所以说, 一个片段一个动作到底应不应该被认为是线索 它所指代的信息 以及解读它的方式 都不是唯一的. 面对摆在眼前的各种元素, 我们难以分辨哪些是以其他目的存在的无关要素, 哪些才是真正的线索.
而尚未披露的信息被观众依靠自己的想象填补之后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节走向.
因此只有在作者公布答案之后, 我们才敢回过头去惊奇且充满自信地"发现"那些埋藏在叙事中的种种线索, 为作者的伏笔之深和别人推理之精准而叹服.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么? 事实究竟是我们真的发现了线索, 还是我们因作者的解答而调整了自己的期望, 无意识地让自己忽视了其他可能的解释?
这种线索无法在答案揭晓前自证自己为线索的情况, 就与知乎问题下红茶大佬提到的后期奎因问题有些类似..
而在现实世界中, 事实往往要靠犯人亲口供认 或者由各种刑侦/科技手段确认的证据获得,
在推理故事——尤其是这种不受现实世界规则的超能力推理故事中——就只能靠作者主动告知..
除此之外, 读者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提取的线索到底正不正确, 从这些线索出发的推理有几分可信..


[4]
(其实我感觉我在ep7中与其他人的讨论反而更好地讲清楚了我在这一段想表达的意思)

另一方面, 尽管在虚构世界中的对KAERU酱之死的推理被刻意设计成了简单且封闭的本格推理形式, 以此通过外部世界的刑侦来证明虚构世界中推理的有效性,
然而当 [KAERU酱之死] 变成一个个独立的推理游戏之后, KAERU酱在其死因之外的意义又变得无从确认了..
换句话说, 虽然围绕KAERU酱的死因的推理有了基础, 但是其死亡所指向的"目的", 即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又变得含糊起来..
比如同样是第05话, KAERU酱的死因在看到她的第一眼时就已经明确, 那就是死于胸口中刀. 那在知道死因之后, 我们接下来又该为了什么而进行推理? 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在作者告诉我们答案之前, 我们实际上无从知晓..我们根本没法知道KAERU酱的死亡是为了暗示我们"血液底下藏着人".
与之类似, 我们也无法知道第01话里KAERU酱的身体之所以完整是想提示犯人隐藏在其中, 第06话里KAERU酱绕着列车转一圈仅仅是为了说明列车首尾相连.
仔细一想, 这些信息与"死因"毫无关系, 只不过在通过死亡传递信息罢了..
于是, 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又重新"退化"成在叙事中寻找疑点与线索, 去确认一个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啥的目标(指蒙中KAERU酱想向我们传达的信息), 又因为线索存在多种解读方式, 导致推理很难进行..
这种无目标的茫然感受, 恰好来自于与ID世界与外部世界唯一的接点 即 [KAERU酱之死透露着现实世界的杀人犯的线索] 的事实.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后期奎因问题. 仅仅是这么一点点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就能让作品逃不过后期奎因问题的困境(这真的很神奇), 让我想到感觉也许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还好, 这种脱节并不会导致 [KAERU酱之死] 变得完全没有意义..
因为推理本身是有趣的, 抛开其背后的故事, 我们仍然可以享受寻找线索, 进行推理, 以及被假线索欺骗, 为漏掉线索而懊悔的过程.
Tags: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