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30 05:32 /
伊藤计划评《V for Vendetta》(下)
2006年4月21日

译 B. / 校 T. / 伊藤计划目录

这并非关于“当下的管理社会”体制的故事。某些人认为这个电影不是管理社会而是“独裁社会”。难道这不恰恰是当下的“我们的”管理社会吗?

与此相对的是,《The Matrix Reloaded》这种名作所描写的,不是老旧的“统治”,而正是现在的“管理”。我们是自由的。我们看上去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果真如此吗?说白了自由是什么?所谓自由是不是a priori存在的东西?《Reloaded》就并非如此,哪里都没有无限制的自由,而是被architecture决定的。我们连接到网络的时候,我们在Amazon上购物的时候,个人信息被松散地连接和分析的时候,我们所在社会的“自由”的幅度,正在安静地在某处被决定。没有决定主体的,关系性之中。

这很明显是高难度的敌人。为了自由而战的Neo,最终依然困于自由究竟为何物的问题。最后就变成,选择,选择,问题就是选择。话虽如此,选择也经过了调整,而且原本就没有无限的选择。所以,听完《Reloaded》里面最燃的The Architect的话以后,我的情绪也变得十分高昂。噢噢噢噢噢!莫非这就是通过“故事”这种媒介来解决“敌对状态”的手法吗?变性兄妹对于“反派”难度设定实在是高。了不起!

结果在那之后,正如你们所知,《V》变成了最寻常、最无聊、完全如同预期的平庸之作,因而有点生气。沉重的受难剧parody里面搞所谓的aufheben,“太难了,真的,非常抱歉”这样的谢罪。你要我高昂的兴致怎么办?这就像远足前一天最高兴的时候说不去了,我还得谢谢你让我做一个愉快旅行的梦。喂喂,老兄(哦,现在或许该叫老姐了),你在干吗?

上面说的是我比较在意的事情,这次的反派反倒是难度很低。所谓的独裁者无非是露骨的纳粹,last boss压迫自由,解决了他就万事大吉。

此种管理社会无非是“怀旧的噩梦”。在我们如今所在的管理方法复杂化的社会,“统治”的故事并没有作为怀旧的功能。《Equilibrium》似乎就是这样。《Æon Flux》也是如此。作为从电影角度来讲非常有趣,非常时髦。《CASSHERN》里面俄罗斯先锋派的动员也是此类。描写这类管理社会的同时,一定会有权力的建筑作为配备来出现。在《Il conformista》之中Bertolucci的建筑fetishism电影的手法,也被用于近未来管理社会的电影。在这里,社会就是建筑,建筑就是电影。电影里面运用大量权力化的建筑,好像那就是中土的纳尔尼那样,是同我们现实世界相隔离的,电影化的“异世界”。

我非常喜欢那种电影,因为我非常喜欢建筑。当然权力建筑太多还是看麻木了。电影里面主人公应该屈从或者反抗的社会,与建筑的异化是一个东西。

但是,这个《V》里面登场的,别的什么都不是,就是伦敦。

说到丰碑式的建筑,Old Bailey和Westminster Palace这些观光景点也就够了。这个电影里面有普通的家庭客厅出现,也有老人们在酒吧里面喝啤酒的场景,“收看Monty Python”的低收入者住宅。这个电影里面,建筑意义上的“此时此地”与“非现实的”独裁社会并没有分离。

说到底作为管理式社会,为了描写时髦的(寒冷的、权力的、混凝土那样的)背景而设定的。但是,这个电影里面都没有那些东西。登场的军队也并没有穿看起来很炫酷的制服。都不想问这是哪里的海军陆战队,就是穿着我们常见的迷彩服带着常见的头盔穿着普通的防弹衣,完完全全我们所在世界的军队。

也就是说,变性兄妹有所取舍。这一次,他们放弃了描绘“体制”这种东西,因为找不到针对它的答案。就因为他们这样放弃描写系统,极力避免建筑的异化,选择在熟悉的背景里面讲故事的手法,而在故事里面回避了对管理式社会的还原。

这样的结果很明显。如果要用陈腐的美术来描写陈腐的体制,这就是剥夺了“异世界”这样接口,而变成了单单是“陈腐”的统治。

但是,尽管体制陈腐化,这个电影的背景哪里都是“今日今时”,这样的风景中描写的压迫也就是“今日今时”世界的压迫。这个电影里面被压迫的是穆斯林、非白人、女同和男同。虽然这么说,这部电影里面并没有为他们发声(因为是大片)。不如说是表现了以这些人为代表的“排斥异类”的状况。

实际上虽然作为是管理社会的电影,这个电影并没有出现像《1984》那样一团糟的状况。大家看上去都很普通地生活。也没有逮捕令满地跑,秘密警察在大家不知道的地方非常活跃这种感觉。(正因为如此,主人公也能在宵禁时间里面轻松地去外面散步)。那边巡逻的也说到底不过是“纠察队”的成员,也就是说是一种志愿兵的体制。无非是市民对安全意识的偏执狂而已。

总而言之,这个电影总感觉构造上让人不舒服。并没有描写当下这种独裁权力的意识,倒更不如说是陈腐。话虽如此,制作者把这个故事作为今日今时的故事来描写未必完全出自他的本意。这种欠佳的平衡比起原作创作的时代相比,我认为是受到了革命失败的影响。

关键的是,这部电影不是“怀旧的管理社会”。这至少是一个失败的地方。

大概,跟《Matrix》这种电影相对比,他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Vendetta”书写的是被排斥的非白人、女同和男同。对,他们就是让这个世界感到异样的存在。这个电影里面某些人物在说话。为什么就不能跟别人不一样呢?

这个世界总觉得有点奇怪,有点不对劲。这种违和感,正如同Thomas Anderson的领导Morpheus的体会。乍看平稳的世界里面,对,虽然不怎么见到独裁者和秘密警察,这个Vendetta的世界里面对于那些“不是异类”的人来说,是非常平和的世界。也就是这里面的背景都非常普通。

大概,体制的问题对于变性兄妹而言并不是根本问题。正因如此并没有像《Reloaded》那般刨根问底,或者是《Revolution》那般放着不管。我在这个世界感到了违和感,记住了那种恶心感觉,与大家都不太一样,大家都不允许这种。

也就是说,这个电影根本上完全不是政治电影。与左派右派无政府主义都没有关系。不如说是青春期少年无以名状的中二违和感。大概就是那种乳臭未干的东西,积极入世,这种事情。

但是,变性兄妹将这个继续拍了下去(宅也好,变性也好,是不是跟这些有关我也不清楚)。作为一个感觉在世界上没有存在位置的人,不停地叫唤在世界上没有存在的地方,不停地宣布这个世界哪里不对了。非常幼稚、乳臭未干的原始反抗意识。

非常非常naive的故事。虽然我被这个naive给感动到了。

(译者后记:关于《V》的政治幼稚性,齐泽克有如下评价:“我希望观众看过十年前比较流行的一部电影《V for Vendetta》,细节不提,故事关键在于电影尾声英国爆发革命,人群冲过警察封锁冲进英国议会,人民夺取政权,然后电影结束。我的看法是,抱歉这里有一个粗鄙之语不过准确的感受,我宁愿把我母亲卖进妓院也想看到一部叫《V for Vendetta 2》的电影。好好好,人民夺权了,然后第二天呢?他们怎么重新构建权力体系?这里的断裂变得如此明显。就说希腊激进左翼联盟,挥舞民粹大旗,“我们要公投”。完了。掌权一天之后他们干的事情就是立刻投降,跟欧盟签了紧缩协议。现在要我来批评他们是叛徒背叛了革命简直太容易了。可是他们还能做什么?这些空洞口号“我们要真民主”“人民的声音要被听见”,这有什么意思?全是胡说。”)
Tags: 三次元
#1 - 2022-9-30 22:49
(人生五十年 如梦亦如幻 有生斯有死 壮士何所憾 ... ...)
我觉得这根本就没有这么复杂。少数或者多数,在独裁的铁锤下谁都有可能是受害者,就像那个被射杀的小女孩那样。不管是被投狱处决,被瘟疫奸计欺骗还是单纯的被恐怖统治夺取了声音,这都是受害者,体制没有留给他们寻求正义的方式,所以受害者会因此产生非常单纯的复仇欲。这些复仇的对象或许是具体的人,或许只是独裁政权这个存在,但非要把它们上升到革命高度那就是强人所难了。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