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4-5-12 20:41
细雪浮云
正常来说,无论小说还是剧本,大多是头轻脚重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里面“高潮”最重要,“起承转合”里面“合”最重要。所以大部分作品的精华,或者笔墨最浓厚、情感爆发最强烈的部分,往往就浓缩在最后几节之中;而此前的一切内容,都是在为最后的爆发做准备。这不仅适用于长篇作品的总体结构,也适用于文本某一节或某一段单元剧。
        但是屋久老师偏偏是反着来的,提出和发展矛盾的篇幅很长,解决矛盾的部分反而是略写,所以我们看到了一夜肝出来的成功作品(具体怎么肝、是喝了咖啡还是喝了脉动、肝的时候饿不饿吃没吃宵夜略写了)、闭关修炼升级的真昼(怎么具体修炼的,是反思呢还是临摹呢还是采用某种新方法呢略写了)、自爆以后获得理解的偶像(观众的心理起伏略写了,仿佛听到这个消息就和喝水吃饭一样自然)。矛盾解决得太容易反而显得儿戏,给人一种“闹麻了”的感觉,这也就是所谓的“高举轻放”。
        诚然,轻百(姑且认为目前还是“轻”的吧)作品里的少女天生就可以用kirakira解决问题,但是用kirakira一笔带过还是未免有些“头重脚轻”了;哪怕和纯粹的豚片比,那钓鱼的也知道重点在钓鱼的过程,而不会把绝大部分篇幅用在交代怎么去钓鱼场上;开咖啡店的和画漫画的也是单元剧,但是它们每一单元的重心也是后置的,而且还能通过讲美少女相声淡化矛盾。更何况豚片本身几乎没是矛盾的,而水母每一集都是要点出明确的矛盾的;如果真的走豚片的路子,水母的氛围又有些过于严肃了,很难作为情景喜剧来看待。
       至于“头重脚轻”好还是“头轻脚重”好,可能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从一种局限性的视角切入,略写、留白,甚至留白掉整个高潮部分,交给读者自行想象,也是日本文学和电影的常见手法,比如川端康成就是这种写法的典型代表。不过这种写法就需要前半段的人物塑造非常细腻,以至于能够使得矛盾的解决无关紧要;以屋久老师现在的人物塑造水平,恐怕只有花音和真昼的形象比较丰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