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18-4-18 00:02
syz (~わたしは珺~)
它们总说读空气,另一方面来看不正是要在这上面拼尽力气么...

不记得哪部日本作品里面讲,我们日本人有“下克上”的优良传统,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笑,但我是真的印象深刻... 日本社会的阶级氛围已经让他们觉得那就是世界真理了么...

PS: 有记得的大神能想起是哪部作品就最好了~(bgm66)

PS2: 中国阶级性当然也很严重,但民间普遍这东西一般不摆到台上说的吧?像是不会哪里都是前辈后辈这种用法...(对应的或许是兄、姐?感觉阶级性就没那么强,也没那么多相应的规矩。)
#2 - 2018-4-18 09:09
(性情恶劣,不近人情)
那种下克上的精神应该不是来自阶级而是来自日本文化的本源心向。与其说是庶民性的精神不如说是一种生命的激情,在严酷的环境下,人的界定是混沌的,人的自律性要求还未分化,为了自身的生存不择手段,有时候连动物的本能还要用到的生存方式。
这种精神的演变,从日本人推崇的战国和古事记的记载就能看出。
文化的短视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仅日本有,我们也有。比如所谓的忠孝。顺带一提,古汉语中根本没有能跟freedom,liberty相对应的词语或概念
再说了,大部分国家文化的根源,几乎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异质)
#2-1 - 2018-4-20 10:14
syz
下克上的话... 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事,有日本人将这个“在日本显得弥足珍贵,仿佛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行为当作了“在世界范围里都很弥足珍贵,仿佛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行为。。。
#2-2 - 2018-4-20 18:38
DrIsaac
syz 说: 下克上的话... 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事,有日本人将这个“在日本显得弥足珍贵,仿佛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行为当作了“在世界范围里都很弥足珍贵,仿佛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行为。。。
原因复杂,这方面我没有研究。
不过似乎战前的历史渊源也要一并纳入考量。
#3 - 2018-4-18 10:37
为什么s1发完又来bgm发啊....
#3-1 - 2018-4-18 10:39
syz
广撒网...
#3-2 - 2018-4-18 11:41
akito_sakurai
syz 说: 广撒网...
多钓鱼
#4 - 2018-4-18 11:18
如果把你说的共情能力理解为“他人意识”的话,我觉得阶级显著促进了这一点,但不是唯一一点。因为即使同阶级日本人也能换位思考,推人想法。
这更多是文化传统的影响,体现:
1.“推理”因素常常体现在日本的文学里,生活即是推理。
2.作为一个最集体主义的国家,一个“耻”文化的国家,考察别人的想法是生存下来的必须技能。有这些例子:一个杀人犯的家人会被逼在镜头前谢罪,甚至承受不了而自杀;某某地震时候,首相去临时避难所寻访时,一个难民直接张口训斥首相无能;“加害妄想症”普遍出现;各行各业的行业标准十分严格;日本人表达不满时十分委婉,但如果你看不出来可能哪天你被谁捅死也不知道。
上面的例子比较杂,想表明的是那种阶级明显可能并不是中国人理解的那种概念。实际上,他们地位较高的人犯错时,即使地位最低的人也能大声指责他,阶级并不直接带来权势和尊重。
总体来说日本人共情能力世界最强。(以上为一些跨文化选修课上老师的观点)
#4-1 - 2018-4-18 12:24
DrIsaac
话说推理元素最早融入日本文化大概是什么时候?貌似还挺近代的。
这个问题有个表述我很在意,不是察言观色而是读空气/氛围,我觉得这明显是西方的话语。给人的感觉是日本人之前认为这样的共情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不需要单独拿出来说理。
大概就是我能理解你(私下里),但(明面上)我不会帮助(可怜)你的感觉?
lz的共情能力大概是所谓的共情表现?反观中国人所谓的共情表现大部分是表面工程。
还有,现代日本人兴起的读空气,是否包含了对那种冷酷传统的反抗,希望能更有人情味一点呢?(如:京都地区那繁琐到令人发指的社交礼仪)
#4-2 - 2018-4-20 09:57
syz
感谢表述~~
#4-3 - 2018-4-20 10:01
syz
DrIsaac 说: 话说推理元素最早融入日本文化大概是什么时候?貌似还挺近代的。
这个问题有个表述我很在意,不是察言观色而是读空气/氛围,我觉得这明显是西方的话语。给人的感觉是日本人之前认为这样的共情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
读空气西方没这种说法吧……个人感觉约等于中国看场合、看氛围。

共情嘛,就是…wiki上的那种说法吧…

很好奇京都繁琐的礼仪是啥~
#4-4 - 2018-4-20 18:36
DrIsaac
syz 说: 读空气西方没这种说法吧……个人感觉约等于中国看场合、看氛围。

共情嘛,就是…wiki上的那种说法吧…

很好奇京都繁琐的礼仪是啥~
不是说西方有没有这种说法。而是说,这个词的词源可能是从西方来的。
首先,语言是公共领域的东西,语言的改变是有理由的。
古日本人不是没有社交,他们的语言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交是够用的。但现代日本人新创出新词,那么即使不代表新概念也必定含有他独特的寓意。无论是为了道德,还是为了反抗,新词带有时代的气息。
【空気】的词源我没有考证,我认为这个表述的现代含义可能借用于西方近代科学。
但是【空気を読む】,明显是新的流行词(被公众所认可)个人大概的感觉,这里的【空気】对应着英文的circumstance,不严谨的话atomsphere这样的感觉?
找到个链接,不一定完全准确

共情。。。我连这个词都没听过(bgm38)
GG
不强调共情也能做到共情,没有共情这个词的时候也能做到共情。畅销书中的共情和个人体验中真挚的共情是两把事,你的【共情能力】是指表面上符合【共情能力】期望的东西,还是表里如一的【共情能力】,抑或是只存在于内部的【共情能力】?我不知道。

京都繁琐的礼仪是我个人的感觉,没有亲身体验,靠道听途说,做不得真。
大概就是{1.传统很多,规矩很多,文化的气息浓郁
2.做事弯弯绕绕,说话意思隐晦,对话就像是打网球,话与话之间的交互都有规矩,侧敲旁击。
这样的社交,在古代想必是极其富有情趣的,不过对于大多数现代人,猜来猜去会很烦。。。}
#4-5 - 2018-4-20 19:04
syz
DrIsaac 说: 不是说西方有没有这种说法。而是说,这个词的词源可能是从西方来的。
首先,语言是公共领域的东西,语言的改变是有理由的。
古日本人不是没有社交,他们的语言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交是够用的。但现代日本人新创出新词...
词源啊…看这个雅虎的意思是山本七平的啥书提出的社会观点啊;看wiki上場の空気,作为意思相近的一种比喻词语倒是很早就出现了…

共情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啊,认知同理心,那就只相当于内部的吧…
#4-6 - 2018-4-20 19:32
DrIsaac
syz 说: 词源啊…看这个雅虎的意思是山本七平的啥书提出的社会观点啊;看wiki上場の空気,作为意思相近的一种比喻词语倒是很早就出现了…

共情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啊,认知同理心,那就只相当于内部的吧…
不是说他的起源,而是说他作为流行的社会现象的起源。。。就是张口闭口读空气的现象是较新的东西。。。
你都说了是思维方式了,怎么比较。。。比较标准是啥。。。
#4-7 - 2018-4-21 03:04
syz
DrIsaac 说: 不是说他的起源,而是说他作为流行的社会现象的起源。。。就是张口闭口读空气的现象是较新的东西。。。
你都说了是思维方式了,怎么比较。。。比较标准是啥。。。
哦哦,那流行的话貌似是07年大火的...意外的好晚啊...

比较的话,就是人自然地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及预测的正确性的感觉?
#4-8 - 2018-4-21 08:44
DrIsaac
syz 说: 哦哦,那流行的话貌似是07年大火的...意外的好晚啊...

比较的话,就是人自然地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及预测的正确性的感觉?
额。你说的是地区间的比较,需要大量数据进行支持。而且一个国家的共情能力的评价标准也不好界定。
所以我给出的答案是:不知道
#4-9 - 2018-4-21 16:14
syz
DrIsaac 说: 额。你说的是地区间的比较,需要大量数据进行支持。而且一个国家的共情能力的评价标准也不好界定。
所以我给出的答案是:不知道
哈哈你说得也没错
#5 - 2018-4-18 11:33
(23年小结→bgm.tv/blog/330004)
標題沒看懂
#5-1 - 2018-4-20 10:11
syz
意思就是说啊… 普遍注意顾及他人情感,这是不是普遍大家想象他人的情感的能力不足、从而想要去弥补的表现呢?

还是别的
#5-2 - 2018-4-20 11:11
mizudiwood💿
syz 说: 意思就是说啊… 普遍注意顾及他人情感,这是不是普遍的人想象他人的情感的能力不足、从而想要去弥补的表现呢?

还是别的
好繞口
反正我覺得日本人超麻煩
#5-3 - 2018-4-20 11:43
syz
mizudiwood 说: 好繞口
反正我覺得日本人超麻煩
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例子啊~~
#5-4 - 2018-4-20 12:09
mizudiwood💿
syz 说: 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例子啊~~
日常生活累得要死還要什麼例子
#5-5 - 2018-4-20 12:35
syz
mizudiwood 说: 日常生活累得要死還要什麼例子
累、都累的…
#6 - 2018-4-18 11:43
强得变态(。
#6-1 - 2018-4-20 10:12
syz
嗯嗯,变态好变态好变态…
#7 - 2018-4-20 10:03
(BGMのTrinitas<=>婊冈妈<=>补冈妈<=>拜冈妈 三位一体 ...)
你们既不肯    又不肯死,让我很为难啊(bgm38)这种感觉?
#7-1 - 2018-4-20 10:18
syz
犯了嗔戒哈哈…
#8 - 2018-4-20 11:24
这么说吧,我觉得我在天朝这个环境已经很强了(虽然这么说感觉很自恋),到了日本发现淦随便一个人就跟我一样甚至超过我(bgm38)失去自信(不
#8-1 - 2018-4-20 11:30
syz
嗯,看来还是真厉害啊...

猜想失败..._(:з)∠)_
#9 - 2018-4-20 18:46
(活在过去的人)
下克上这句话我最早是在看日本战国时期文章的时候有人总结的,应该不是单独某一部作品里的吧
另外要不是TG国内阶级性会比日本严重得多...哪怕现在综合考虑城乡的话也不见得就比日本强
#9-1 - 2018-4-21 03:08
syz
是的哈,是句老话了;但是就好比普遍食人的社会,“不可食人”会是一句很经典很独特的话一样;“下克上”会不会也是一种只在日本很有意义的话呢...
#10 - 2018-4-20 20:34
(必须保卫战争)
对霓虹国的了解不多,丸山真男的那本书鸽了很久都没看。不过,丸山那本书是从近世儒学开始的,近世儒学是朱子学。朱子强调“理”,是万事不变迁移不转的永恒之“理”。这个“理”和等级制结合起来,其实是禁止以下犯上的。而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也讲过类似的故事,在江户时代,只要是下级反驳上级,即使是善意地劝谏,只要是伤害了上级的面子,也需要自裁,等级制非常之牢固。江户三百年,时间大致与清代相当,对风俗的影响应当是极大的。

明治开化是日本一大变,由前现代到现代,用吉登斯的话说,这个过程是断裂的。我不知道江户儒学与现代化是如何扣接的,但可以说说中国。戊戌变法背后其实也有儒家的今古文学之争,康教主作为今文学家有董教主当年的神棍风范。而今文学家倾向于“六经注我”,相较于古文家的“我注六经”更长于权变,因为对秩序、伦理这些静力学问题不那么看重,反而与西化产生了天然亲和性,不知道日本兰学是不是这样。而陆王心学可以说是儒学今文主义思潮的一部分,印象中明治日本有相当多的人很崇拜王阳明,而心学最盛的明季,东林党搅屎棍好像也很喜欢以小搏大,不知道与“下克上”有没有关系。从江户到明治的思想断裂,可能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事实上,近代日本作为世界秩序的挑战者,在政治思想上一直有“超克论”。对于这种“超克论”,统治阶级自然是不能阻止其被运用到国内政治上。当然,战后对“超克论”的批判又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往江户思想的反拨。

对人际关系不了解,只谈“下克上”。因为是“下克上”,我默认这是一个秩序问题、伦理问题、风俗问题。
#10-1 - 2018-4-21 03:11
syz
哦哦,学习一下了~
#11 - 2018-4-21 00:32
(你谁啊?我准许你套近乎了吗?)
从影视作品里了解一个国家有点偏了吧。。
#11-1 - 2018-4-21 02:45
syz
哈哈,倒也是,闲得~
#12 - 2018-4-21 07:58
(Hard-boiled wonderland.)
擅长读空气不应该是同理心强的表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