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9 18:26 /
*特意挑了人少的影院,但还是丈不住就是有人喜欢边看边谈。观影素质真的有待提高。(bgm16)
*2的叙事于1相对独立,并且较为完整,对我这种没看过1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


Fantasy一整个大类(包括Sci-Fi在内)的作品现在一般都会选择避开不看,倒不是觉得有大类之间高低之分,只是单纯不对口个人需求,觉得和现实太远。但是偶尔会破例。上一次是太空漫游2001,这一次是小破球2,不得不说两次都让我感觉totally worth it。(不是作比较。感觉会被出警。)

三个小时过得比想象中要快。

开篇太空电梯升空,肾上腺素就开始飙升,很过瘾。各种机械设定大饱眼福,没有三流Sci-Fi里我看了要白眼翻尽的虚拟电子屏种种,专业和用心程度足以甩出一些烂片几百条街。
感情戏仍是喜闻乐见的BMG,但搭配上“家庭”这一主题,事实上为影片增添了几分温柔。另外刘培强从背后抱住韩朵朵二人相视而笑那一段挺甜,个人很喜欢,对会笑的人没有抵抗力。(但是全片王智的表演都有点僵硬,容易让人出戏。)
人物塑造有比较饱满的,也有比较平淡的。前者举例马兆,后者举例韩朵朵。当然电影篇幅有限,想要把所有人物都塑造地很立体也是不可能的。
想说说马兆。马兆这个tech nerd最后一句“没有人类的文明没有意义”的回答惊到我了,扑面而来的人文情怀。以及“∞ (infinity)”的遗言。让人好奇面无表情的皮囊下隐藏着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灵魂。

再说说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分镜,非专业,看个乐吧。
一是旋转镜头,用得还挺频繁(没拉片,但好像是3次?),印象最为深刻也最喜欢的是图恒宇把丫丫连接到550W之后,丫丫获得了完整的生命,然后一个旋转镜头画面过渡到丫丫的房间这一段。带来的眩晕感甚至一瞬间让我回想起太空漫游2001里面的精神污染。
二是航天员们在风雪中坐在高空的横杆上的那一段。应该是致敬了国外摄影师拍摄工人坐在工地的高空横杆中的那幅作品,可惜作品和摄影师名字我都没记住...

令人感动的小细节。
篇末刘培强从月表返回,和刘启视频通话(?)时候,帽子故意带歪,来遮掩头部的伤口和血迹。注意到了这点,后面给刘启看太空中的星星(把血肉模糊与疼痛隐藏起来,却不忘给人类未来的希望展示这个宇宙中的美好),刘培强哭,我也跟着哭。
(知道自己泪点低(bgm16)

最后的彩蛋,说实话在2023年看来实际上已经是有些陈词滥调了,但实实在在地把故事提升至next level,将话题从“大自然造物主/宇宙vs.人类”转至“人类造物主vs.人工智能”。
(btw以数字生命的方式在故事中延续,并在肉体死亡后以这种方式和现实世界的人们沟通与交流,个人感觉是酷毙了......而且550系列的应激测试太牛了,试问谁看了不会握拳。)

另外就是电影散发的本土气息。小至“我要吃跟我一样高的冰淇淋” “到最后都是妈妈吃的”,大至“50岁以上中国航天员出列”的责任与担当和联合国工作者们的风度与骨气,这种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情感和情怀浸透了全片。
(妈呀晓晞给我的感觉真的好像张京啊,我一开始还以为她是周喆直的译员,但是后来发现甚至连同传好像都不需要人工了(bgm16)。)

---------------------------------------------------------------------------------------------------------

缺点。来自个人视角。
在拥有繁复的设定构筑 + “家国情怀” “宇宙与人类” “人类与人工智能”等多个宏大话题(广度)的同时,情感细节刻画的表现手法上(深度)有所欠缺。
事实上看大陆影视作品的时候很少有那种整个人被一把拽进然后开始下陷的情感冲击。
*有过这种体验的作品举两个,《Breaking Bad》S5 和 Taxi Driver (1963),都是个人的最爱(对不起,在这里强行插播安利了属于是)。

----------------------------------------------------------------------------------------------------------

以上。
个人能力有限,感想无法一一尽写,所写也受阅历限制。
总体来说是一部比较优秀的电影,远超国内同行(暂不论港澳台)。总评会给在8~9左右。
Tags: 国产 科幻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