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14:32 /
《Remember11》在业界是一部风格非常独特的作品,比起放在galgame界,它更应该被视为如《弹丸论破》般的悬疑推理AVG而被对待,因为这部作品里的gal味,实在是太轻了。尽管打越在故事里精心插入了“赤受咸青”的字谜来给其增添一抹浪漫,但阅读这个故事的玩家,大抵并没有闲情余暇来回味这微妙的情意,他们的所有注意力,从打开游戏开始就已经紧紧被情节所篡住,不能再顾其他半分。
《Remember11》的入戏环节是非常精简而有力的。在游戏一开始,角色刚刚出场寒暄几句后,事故就发生了。而玩家还没有来得及从角色劫后余生的事实中庆幸时,报纸的出现又将玩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之后立马昭示的转移事实则将事态更加混沌化。一次紧接着一次的转移事件不但没有将事态弄得略为清楚,反而更增添了无数新的谜团。而困境之下出现的种种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险情,则更是将被囹于小屋的几人的命运陷于最危险的境地。一周目的玩家正如处于漩涡中心小船上的乘客,从一开始就被故事情节紧紧抓住,丝毫动弹不得,一波接一波的新的情况与信息不间断地向着玩家涌来。没有如其他一般galgame里的冗长日常线的调情打趣,也没有如其他悬疑作品里的空闲放松,玩家丝毫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其他,只能紧紧抓住船舷不让自己被故事的骇浪掀翻下去。在调动玩家的情绪、塑造封闭式困境下的氛围、以及连环抛出不同阶段的情报在让玩家解谜的同时制造出新的谜团这些表现点上,就业界范围内而言,《Remember11》虽不敢说是最好,但绝对称得上是做到了极佳的上等水平。
有谜团,当然就需要就解谜。谜团的制造与抛出所伴随的自然应该是谜团的说明与解释。一周目时,玩家在悬着一颗心从没放下来读完了冬川心的视角后,一定有着满腹的疑惑与问号。而这些疑惑与问号,在二周目时的优希堂悟视角基本上都会得到详尽解释。剧情在编排时对于每次转移的时间、每次转移经历的事件以及每次转移得到的新情报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与控制,来保证玩家在一周目的视角下既能经历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事件又对事件的前因后果一头雾水,从而牢牢把控了玩家的阅读兴趣与信息获取,最大化了悬疑推理这一题材的本身优势。二周目时由于优希堂悟视角下能更详尽了解更多信息,一周目时的的大多数疑惑都有了充足的解释,比如人格转换的真相、时空转移的真相、楠田悠尼的秘密等等;而剩下的大多数也都能从故事的线索与暗示中得到确定的答案,比如α的真实身份、犬伏景子的性格矛盾、墨镜男鼷本尚哉的身份等等。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真相事实上都是“可推导”的。许多悬疑作品不能称其为推理作品,它们做到的只是抛出一个又一个悬念,在已有的信息里却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所指向的唯一可能性、或者直接就是在设定和世界观隐瞒下所导致的“无法推理”,因而只能算作悬疑作而不成其为合格的推理作。而《Remember11》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可以推理”的推理作,从一周目到二周目,在视角切换和收集到足够BE后的tips支撑下,玩家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上能用着扎实的逻辑和缜密的思考来直接推导出这些事件背后的真相,而不需要通过最后关头作者的亲自写明。在业界的作品里,能做到这一点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单从故事里所展示的表层情节来谈的话,尽管在诡计的设计上《Remember11》的三位一体与时空错位要比它的前辈《Ever17》里那个“AVG能用而且只有AVG能用的诡计”要逊色不少,但作为一部业界题材偏冷的悬疑推理作品,它在严谨性、严密性、可推导性乃至作品的精致感上都要超越于它的前辈,当成业界的个中翘楚,实非溢美。

但,《Remember11》所想要做到的,远不止这么多。因为它是那个继承了开创出“cure”这一唯心世界观下的系列三部曲的第三部,因为它是继伟大的《Ever17》之后的作品,因为它是KID正处于难关与颓势时的作品。它太需要证明自己,以及、证明自己的优越和超越。
所以《Remember11》所想要讲述的,远远不止故事内讲述的内容这点含量。它想要做到更高更远更好,想要在想法上技法上都做到对前作在继承之后的发展、突破与超越。它继承了从《Never7》里出现的cure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继承了从《Ever17》里出现的与玩家的互动,将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酿就了自己的天马行空独一无二的想法与构思,并将这种大胆的创设埋进了游戏里。这才是《Remember11》所想要表达的核心,才是在表层那个未完结故事下的里层故事,才是《Remember11》之所以被一些玩家称赞为是完全超越了《Ever17》的极其大胆而有创意的巅峰之作的原因。
中泽工在《Remember11》里所想要展露的这份想法,虽然足够狂妄而自大,但就创意性而言的确当得起“神作”之名的评价。只是,由于KID此时已经处于财政窘境、以及中泽工自己等等的诸多原因,这份想法最终只是被埋于深处,人所罕知。只有在走完全部的BE路线的流程集齐了游戏内的110个tips后,玩家才能在年表的辅助下,理解这份计划的一二。
我对于优希堂悟计划本身不屑置辩,这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知情的玩家压根就不会体察到它的存在,只会在ED响起时抱怨一声“这果然只是个半成品”后自此云淡风轻再无瓜葛;而知道这份计划的玩家里,不能接受的那些也不会对这份计划有所在心,毕竟电脑内的他绝对伤害不到电脑外的我,只需要在游戏右上轻轻一点关掉游戏世界依然如此美好,所谓的对self的囚笼毫无作用;只有那些已经被洗脑的玩家们才会惊觉于这份计划的伟大,并由衷跪伏在它面前心甘情愿被其囚缚,而这也只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买卖,外人无从置舌。
但,从这份计划里所透露出的作者与读者的傲慢,却着实让我觉得非常不快。META想要拉玩家入场,有着两种方式:让玩家主动下场,强行拉玩家下场。前者的典型如某部密室困境下救人的作品,在那时,身为玩家的我是在阅读故事后“主动”产生了想要帮助角色的想法因而才会在剧情之下自然而然顺水推舟的下场救人;后者的典型如《你与彼女与彼女之恋》,通过对选项与结局的锁死让玩家在没有其他选择时不得不拐到既定的路线来强行将玩家拉进游戏里。
《Remember11》里玩家的入场方式比起《你与彼女与彼女之恋》还要恶劣得多,玩家完完全全是在彻底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拉入场的,而且,是作为被口诛笔伐的被讨伐被复仇的对象。我对于强行拉玩家入场的行为一直不屑,这本就是违背了玩家选择自由后的胁迫之举,身为玩家的我当然不可能给予好脸色。而对于《Remember11》里的入场方式,我更是在理解后出离地愤怒,这简直就是对于玩家的绑架,而玩家甚至还对此一无所知。
《Remember11》里也有着cure这一唯心概念,并将这种概念的唯心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是,如果说身为玩家的“我”,在一周目一无所知时在无意间通过cure这一唯心的概念酿成了错误的后果,在多周目“我”已经知晓一切真相时,为何却还是会造成同样的后果呢?难道“我”不是能穿梭于时间的存在吗,为何又不能再次重返同一时间点来进行修正?难道cure就只能cure死,不能cure活?——那这唯心主义的心想事成还真是失败的假设。说到底,不过是编剧想着锁死玩家的行为,将这一切都推责给玩家罢了。
《Remember11》的内核故事大概是这样一个故事:玩家在编剧的计划下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后果因而被复仇到锒铛入狱,而编剧则在一旁洋洋得意地笑着让玩家来称赞其计划的精妙与伟大。我对于能推崇这种计划的玩家感到完全无法理解,他们仿佛是在集体洗脑下将自我麻醉然后自觉自愿地成为作品的牺牲品,并心悦诚服对编剧献上自己的赞美。拜托,你到底做错了什么,需要自责和担责成这样?所有的错误不过是打开了这个游戏,而这个游戏里剧情的一切编排,都只是编剧的预先安排。玩家只是棋子,角色也只是棋子,编剧才是最后的幕后真凶。如果真的有复仇,我只希望角色能将复仇的对象指向编剧,而不是打开了这部游戏的玩家。那才是这一切恶意的罪魁祸首,才是这一切计划的发端。
如果《Remember11》只如表层那般是个悬疑推理故事,我会感慨于它的残缺和不完美,但绝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这部作品在这一点上的确做到了值得骄傲的程度。但《Remember11》还有着里层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我所深恶厌绝的。我绝不会放弃身为玩家的尊严与骄傲主动自愿地成为编剧的棋子,更不会为此无意之失而有所愧疚,面对这样傲慢到想要凌驾于玩家之上将玩家打入囚笼将自我膨胀成神的编剧,我所能送上的只有这一个词来表达我的情绪——
——呸。
Tags: 游戏
#1 - 2020-10-31 19:25
没必要去曲解编剧和玩家这层关系,本来作者和读者就是处于正常交流的位置的。

你所说的“强行下场”,事实上并不是什么“主动下场”一定是优于“强行下场”,优希堂计划难道不是本身就是为了让“self”强行下场么。至于玩家本身有没有恶意那更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了,优希堂也没弄懂self背后到底是什么,他只想实施对self的复仇而已。

多周目那个不能cure活是你没看懂,self本身已经被困在名为"R11"世界的无限轮回之中了,无法脱出,你想cure活当然可以,写同人文便是。这也即是所谓优希堂计划“成功”的依据。

中泽只是想写个好故事而已,"玩家为角色做出“选择”"这个问题也值得思考。我个人认为R11的最出彩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优希堂”这个敢于与“神”作战的凡人的形象塑造了出来。至于神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优希堂计划成功了没有,他的复仇是不是毫无意义的这种问题根本就不重要。

读者在仔细阅读作品,完成和作者交互后,从故事中看到了作者所想表达的东西,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双方都得到了满足,你却把这说成是读者被洗脑——
——不知道傲慢的是谁呢。
#1-1 - 2020-11-5 00:20
菲林洛斯特
你的回复不难看懂但很难理解。
在我回答之前,先请你回答这两个问题吧。不对,这其实只是一个问题:self是“我”吗?R11的故事内核是meta吗?
请用“是”或者“否”来回答。这是只能存一而不能含混其词的抉择。因为这关系到对这部作品的根本定位与定性。
如果你回答“是”,那我很欣慰。有人会喜欢会崇拜这个meta,但我会厌恶。同为玩家,同为被游戏所交流的对象,你与我并无不同,你能表示喜欢,我当然也能表示对这种交互的厌恶。至于原因,我在文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我在其他两篇关于meta的文评里(E17和君彼女)都谈到了我对这一创作手法的看法及对其要求的限定,在R11这篇里就没有再重复论述,如果你不解,可以去翻翻那两篇——我坚持认为“主动下场”在任何时候都优于“强行下场”,不管是对于故事内的逻辑还是对于故事外的玩家而言。
如果这是个meta,那对“我”这个玩家而言,这个meta真是过于恶臭到恶意。我是玩家吗?我是。我是这个meta的对象吗?我是。我爽吗?我不爽。
我是自由的,而不是作者笔下的棋子,不是甘为他驱使的傀儡。我有我的思想,有我的爱好,有我的兴趣,有我的喜恶——我凭什么因为打开了这部游戏就如此不甘而憋屈到成为被作者笔伐的对象?这个过程里,是我得罪了他,还是他得罪了我?

如果你回答“否”,那我也很欣慰。因为这意味着,R11的这个所谓领先了业界五十年的点子,并没有什么值得吹的。meta才是这个点子逼格的灵魂所在,褪下了这层画皮后的点子,一钱不值。这是个什么故事?一个悟想困住而最终困住了更高维的self的故事。好,点子不错——但讲好了吗?self本身既无性格亦无人格,甚至连出场的机会都几近于无,至于所谓高维压制下的能力碾压更是笑话,全程就是个被虚空打靶的无面目无性格无形象无能力无动机无作为的傀儡,何德何能称之为“神”被复仇?拜托,想打BOSS麻烦先把BOSS好好吹一下。
难道悟的计划就值得吹了吗?哦,他有动机有行动有结果——那,过程呢?怎么斗智斗力的?怎么将高维生物困入自己局中的?怎么做到让自己计划成功的?中泽工是写不出来让我自己脑补他的伟大计划吗?我有这点脑细胞不会自己编故事干嘛非得帮他圆谎?起个开头写个结局的所谓计划,也配吹吗?

你的最后一句我看懂了。但我不会就此回答。
#1-2 - 2020-11-7 03:47
grox133
菲林洛斯特 说: 你的回复不难看懂但很难理解。
在我回答之前,先请你回答这两个问题吧。不对,这其实只是一个问题:self是“我”吗?R11的故事内核是meta吗?
请用“是”或者“否”来回答。这是只能存一而不能含混其词...
op里的一句话已经回答一切了“三位一体者,非神非魔”。

三位一体者,即玩家、self、“悟”三位一体,玩家并不等同于self,self不过是玩家在R11中的视点而已,本身并无善恶,为中性。

优希堂本身并不是正面形象,他的复仇到底有没有意义是不需要别人定性的。优希堂根本就不知道self的真面目,他只想进行自己的复仇而已。至于self到底是不是“神”,那也不是我们所定的,而是在优希堂眼里,self就是“神”,所以才显现出了这个角色的魅力。

同样三位一体也指婴儿。游戏隐喻是真的很明显了。婴儿本身并无恶意,正象征着玩家。self就和婴儿所获得的身体一样,都是“杀人”的工具。这么说你能理解了吗?

你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一定要把自己和优希堂或者说中泽工放在对立面。并不是说优希堂恨你就真的是你的错,中泽工写了这个故事就是为了愚弄玩家。你该代入的不是self,而是self后面的玩家本身。

优希堂计划确实困住了self,但并没有困住背后的玩家。我们玩家看待优希堂计划时又不该把自己绕进去。
#1-3 - 2020-11-7 03:50
grox133
菲林洛斯特 说: 你的回复不难看懂但很难理解。
在我回答之前,先请你回答这两个问题吧。不对,这其实只是一个问题:self是“我”吗?R11的故事内核是meta吗?
请用“是”或者“否”来回答。这是只能存一而不能含混其词...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你对self有根本上的误解。最后再强调一句,self不过是一个视点而已

至于你的问题的回答:
self是“我”吗? 不是“我”
R11的故事内核是meta吗? 是meta
#1-4 - 2020-11-7 21:38
笙歌看水
grox133 说: op里的一句话已经回答一切了“三位一体者,非神非魔”。

三位一体者,即玩家、self、“悟”三位一体,玩家并不等同于self,self不过是玩家在R11中的视点而已,本身并无善恶,为中性。

优希堂...
这个三位一体的解释很美妙,但需要修正,应该是玩家,self,婴儿三位一体。
这悟向和自己一体的self复仇就太扯淡了。
#1-5 - 2020-11-7 23:15
grox133
轻寒暮雪 说: 这个三位一体的解释很美妙,但需要修正,应该是玩家,self,婴儿三位一体。
这悟向和自己一体的self复仇就太扯淡了。
这里的“悟”指的是游戏中从无到有直接诞生出来的人格“悟”,即游戏悟篇的主角。
#2 - 2020-11-5 14:20
玩家的尊严。。。这个说的也太夸张了。。。
self是被设定成玩家,怎么可能存在能完全代表你的角色,目前没有哪个游戏能提供这么广的可能性,r11最大的问题在于开头的误解做的过于隐晦,导致产生莫名其妙的误解,这让许多人大大降低了代入感,“我根本没觉得迷之少女是犬伏,还硬要说我是self,逼我这么觉得有意思吗?”你也提到了这是个推理游戏,他最关键的在于需要玩家去推理“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的古怪现象”即跳出self的身份通过隐晦的线索分析事情的缘由,"self是self,我是我,我为了了解真相来分析他的行为",而cure在r11中只是帮你确定真相的工具,举个例子你拿电子显微镜观测微观世界,没有这层逻辑/工具,底层发生了什么就无法确定下来,(关于cure的解释在r11中的确是不充分的,在I/O中中泽做了更具体更科学的解释,没人会觉得I/O的日食观测误解是强加给“我”的,为什么?因为中泽这次是将其设定成主角们“上层意识”的误解,然而他在访谈中亲口说到——这个上层意识其实就是玩家罢了),当玩家跳出了self身份进行推理,这才是优希堂计划的体现,优希堂计划是中泽给玩家的一个推理方向,给了几个关键节点,日期、重要的人、重要的事,玩家需要通过隐晦的线索将这些连成一段有逻辑的故事,你在后台推理实际也是一种观测,无论是什么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遵守整一系列逻辑的无矛盾的,自己坚信的,都能成为自己的真实,说白了优希堂计划本身的存在就是你推理的结果,也就是说玩家不愿推理自然可以承认没有这个东西。
楼主的厌恶我能理解,那种混沌的有一条逻辑用一条的敷衍感,缺乏充实感,无法说服自己,这种感觉早期的r11玩家都有,但也只是了解的不够全面罢了。
绝对的meta目前没有,都只是设定,以后人类装个电子脑还有可能。
没觉得中泽本人傲慢,看看他的推特就知道了,这家伙在网络上回复量挺大的,对于r11的话题也是都有回复,只不过往往都是"你自己得出的解才是真正的真实"(注意的是在中国的访谈中中泽是不承认r11是残缺品的)对于作者这样的一部看似残缺缺又完整的作品给我带来的感觉是——通过了解其过去各个作品,从中了解了创作者的创作理念,非常有意思,满足了我的推理欲望,整个过程非常有成就感。
#3 - 2021-10-18 22:01
属于是令人莞尔了
#4 - 2021-11-7 19:10
你不是self,self只是编剧编出来的,而作为玩家的你是真实存在的
#5 - 2022-11-3 16:50
感觉是那种多年以后回来看自己写的会觉得。
我写的这是啥玩意
玩家的尊严笑死了哈哈哈哈哈
#5-1 - 2022-11-3 17:39
#5-2 - 2022-11-3 18:30
张张小心心
菲林洛斯特 说: 傻逼
哦说你自己咩嘿嘿
#6 - 2023-8-24 00:27
r11是碗做的半生不熟的鱼翅汤,e17是只全熟的奥尔良烤鸡,鱼翅汤要是做好了可能比烤鸡更好吃,但半生不熟的鱼翅汤只会让我窜稀,更不可能让我给出比全熟烤鸡更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