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14:07 /
我对游戏有一点奇怪的强迫症,总希望自己能以游戏内的方式来通关游戏,毕竟当游戏给予了这种通关方式时,这就已经算作是游戏体验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我所通关的游戏里面即时性操作的很少,因为回合制下至少我还能用耐心勉力支撑,即时操作下只会彻底败露我是个手残的事实。我曾不止一次打开过《交响乐之雨》,每次却都毫无悬念地躺倒在演奏这一环节。直至第N次被自己蠢哭后,我终于决定放弃这点微末的尊严,勾上了那个自动演奏的选项。
老实说,一周目的体验非常不好。《交响乐之雨》是曾登上过90点台、至今仍是全年龄作里作为89分守门员的存在;而我自认为放弃了尊严后打开游戏已经是极大的牺牲,对于游戏的剧情自然更怀有额外的期待。而《交响乐之雨》里,我在三条个人线读完后并没有能找到回应这份期待的桥段,相反倒颇为暴躁。
《交响乐之雨》是有着为虐而虐的嫌疑的,这一点在我最早通关的黎瑟线最为明显。本应该是在事件风波过后一切归于平常收获正常的happy end的结束,却在最终时愣生生杀出横插枝节的意外让整件事情变得无可收拾地坏,而这既无之前足够的铺垫又无之后对黑残结局于深度上的挖掘,仅仅只是单纯暴力地将角色弄惨而已。
法珞线里的情节在一开始非常隐晦而含蓄,我甚至在面对这个戛然而止的结局时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自己终于想明白其中关节看懂了台词背后的含义时,所感觉到的并不是对于作者的钦佩,而是一种极度的恶心。黎瑟线是摆在明面上的黑,而法珞线则是渗进了骨子里的暗。这条个人线里绝无甜甜蜜蜜的恋爱,有的只是在细思恐极后的绝望淤泥。
至于朵鲁妲线,我只能自豪表示说我早就猜到了。但凡出现了双胞胎这一角色设定时,相应的诡计似乎总是殊途同归的。这种桥段在《寒蝉鸣泣之时》、《月姬》、《恋狱月狂病》、《Aster》、《秋之回忆2》里都曾出现过,哪怕在当时算是还没被用滥的设计,也早已是如今早就看顺的骗局。我带着对于自以为看透剧情的傲慢来审视朵鲁妲线,期望剧中的角色能如我一般聪慧猜出其中关节,给这份雨城之中的三角之恋添上些许激动剧烈的催化剂。但这条线太过容忍克制、太过平淡普通了。角色之间的反应比起相敬如宾,更像是相敬如冰,这,实在是太过小心翼翼了。
何况,在这整整三条线里,身为男主的库里斯,都是有着劈腿花心的嫌疑的。早已确定的女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刻刻都悬在剧情的头顶。库里斯的表现过于阴柔,配着这淅淅沥沥的雨倒是氛围极佳,但屏幕外的我,总不至于心心念念想看到的只是这样的故事。
所以,在朵鲁妲线的最后,当她问出“你知道我是谁”时,我的感觉是近乎轻蔑下的不屑:我知道你是谁,你不就是——
我一度以为自己打开错了游戏,翻开错了攻略。这部游戏,除了音乐好听氛围上佳外,在剧情上简直是不值得被特别期待。带着这样的愤懑,我打开了二周目。
然后,世界翻转了。天地变异,乾坤倒移。我自以为看穿了作者的诡计而沾沾自喜,却没想到自己只是在第一层,而作者,是在第五层。
这场诡计确实精妙无比,其精妙的程度对于我的感受而言简直堪比《Ever17》。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都是如《Ever17》那般的打碎了我固有的对于故事世界认知的诡计。于是黑的更黑,回想起法珞线的些许细节时简直不寒而栗;而虐的,自然就更虐了。
——那场永不停歇的雨,从未下过。

切换视角对同一事件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叙述这一手法,在其他的作品里并不是没有。《美好的每一天》里通过多重视角的叙述将一件完整的事件在剪碎后再拼接在一起;《寒蝉鸣泣之时》里的《绵流篇》与《目明篇》也称得上是双视角下的精彩叙述。但这种手法在运用时,总是会伴随着对于不同视角下时间空间和信息上的错位,才方便掩饰作者之前所想要藏起的细节伏笔以便在另外视角再翻出来震慑观众。而《交响乐之雨》里,朵鲁妲线的一周目与二周目的剧情其实是一致的,虽然有着视角切换下的额外细节,但在先入为主认定了姊妹诡计的前提下这些都无伤大雅。《交响乐之雨》的视角切换对同一事件的叙述,是完完全全的“复述”。
仅仅只是某层真相的揭穿,这种复述在理解意义上就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景。在一周目时,那些些许吞吐迟疑的对话,尚且只能算作是对愚钝男主的有意暗示,整篇的日常依旧是趋于平淡祥和的。但当事实的窗纸被捅破后,原本以为的平淡日常在另一个视角下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意义,原本以为的普通对话在已经明了个中详情时却成了句句诛心的文辞。
我曾在二周目时耽搁许久,将其中的对话仔仔细细逐句逐字推敲,然后为作者的功底叹服不已。这才是最高级的叙诡,才是语言应用的艺术。同样的话语,同样的生活,一周目时只是轻轻瞄过再正常不过的平常,二周目时却已是句句断肠的刀锋。而作者并没有隐瞒这些,从最初就将这一切如实托出,不藏分毫。仅仅只是将故事翻了一个面,连带着世界也换了模样。
比起在黎瑟线里的简单粗暴、法珞线里的欲说还休,二周目时的阅读体验简直就是如履薄冰、步步惊心。
你以为的平淡日常,是她化不开的如水悲伤。
——那场永不停歇的雨,从未停过。

我并不喜欢《交响乐之雨》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掺杂有太多的恶意与扭曲。而这些东西仅仅只是为黑而黑,为虐而虐,我在这里面看不到有着光明和希望的存在。毕竟原本的结局就是如此,芙铃线虽然看起来是大团圆式的结局,却只是在之后的爱藏版才续上去的、逻辑断裂强行追加的HE罢了。
但也许作者想写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并不需要表达什么积极向上的旋律,并不需要追求什么尽善尽美的结局,正如作品里世界观中设定的那样:越是悲伤,越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作者想写的,就仅仅只是一个让故事内的角色悲伤、也让故事外的玩家悲伤的故事。
许多人在谈及《交响乐之雨》时,总会谈到它的“氛围”。这本就是一个极度主观的词,根本不能成为异口同声的准确判断。我并不喜欢这个故事的创作手段与态度,但故事里的角色与此无关。而他们所感受到的痛楚抑郁悲愁离哀,真真切切感染到了故事外的我。在历经三线之后再仔细咀嚼这场故事,那些隐藏在平淡叙述之下的隐没情感,在字行里间若隐若现,每一次对话、每一次停顿,甚至每一个省略号,都蕴藏着足以脑补出百字千言的郁伤。角色的悲、角色的哀、角色的苦、角色的痛,并没有明言却能让玩家心领神会,然后自然而然浸入这淅淅沥沥的霖霰里,为其悲为其哀为其苦为其痛。库里斯眼里的无尽之雨只是蜃景,但这场连绵不绝的哭泣之雨,的的确确落在了朵鲁妲、以及为此感同身受的玩家心里。可能,这就是作品的“氛围”吧。
Tags: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