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6 08:01 /
每年的九月都是这样,或许是因为处于夏秋之交而气候骤变的缘故, 所以总会有奇奇怪怪的问题突然蹦出来。
17年是世俗价值标尺
18年是生死
19年是内卷结构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是一次绝妙的世界观革命的机会。深陷奇奇怪怪的问题是很痛苦的,但慢慢调整心态(或者突然摆脱困扰)绝对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旅程。
因为结束一段信仰崩塌的危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持有的方法论之后,就再难被这样的问题缠住。

本来以为剩下的问题只有“探索兴趣点”和“究竟要怎样才能让生活过得有意思”这种不痛不痒的话题了——结果今年还是冒出来了新的问题。
我对着屏幕上的《被需要感、占有欲、归属意识》发呆。
叙述开始。

起点是自己的平庸。
自己还是太普通了…有的时候会不经意这么想。普通到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的地位很容易被别人取代。
而且造就普通的大多数是因为天生的因素。……也的确如此。毕竟假如不是天生的因素的话,一般而言通过后天的努力也是能够改变的。所以后天的因素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平庸导致了被需要感的不稳固。
虽然也有着很多朋友,但这些朋友总会最终被动地更新换代——我不再被他们需要了。
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需要和被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本质是为自己考虑的人而言,互惠互利的关系才最有成立的可能。当某一方不再被需要的时候,他们之间会慢慢疏远,或是撕裂般地一刀两断,建立在这份关系之上的情感和回忆也将无所寄托。总之就是…一切化为泡影。
宽慰我的朋友们总喜欢在这方面做一些反驳,但我对这一条深信不疑。
因为很多曾经的我的朋友也被我不再需要。——这里需要澄清“朋友”和“熟人”的概念。虽然界限模糊,但我习惯将我需要且渴望被需要的人定义为“朋友”。

占有欲是渴求被需要感和被需要感的不稳固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结果。
毕竟,为了维持稳定对象的被需要感,就必须要求自己在对方视角是难于替代的。而既然自己是平庸的,那么为维持稳固的被需要感,那么最好是占用对方多数有意思的时间。
这一条也可以从另一个维度说明: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有意思的人,和他们相处一段的时光;那么由于后天的东西大都能够培养,所以我们如若认识更多更多的人,也能够碰见一个同等有趣的人,和他们相处够一段时光,成为亲密的朋友。
所以为了维持稳定的被需要感,占有欲诞生了。

归属意识是针对一个群体的占有欲。
这样的话说起来有些难以理解。但实际上,正是先有了关于归属意识的问题,我之后关于占有欲和被需要感的地雷才被一个一个踩到。
那天是百团大战的第二天,不太长的道路旁边拥堵了一堆人摆着各种摊位。看着那么多的社团,我不由得会觉得《冰菓》里的社团招新想必也是这种盛况。
说起来,我在茶话会里曾经发过相关的帖子,看似讲述的是蔷薇色高中生活,但实际上我羡慕的是那种四个人在一块喝茶聊天的归属感。假如四个人少了任意一个,古典文学部都不太像是古典文学部了。
能懂这个感受的吧。
所以,我在元火的摊位前看了好久。看到出cos的可爱小姐姐的时候,我反而有一种“被劝退”的感受。元火是个大集体,大集体中必然存在优秀且受欢迎的人,就算是水群也势必会有核心小团体……在这种大集体中,平庸的自己是很难拥有归属感的。原先还打算建弹丸论破/文学少女的分群,但通过简单的观察发现心水它俩的人实在太少啦。所以异质感并没能消退。
不过最终还是因为馋那个高端动漫讲座而进了元火。

除了占有欲和归属意识之外,被需要感其实还有别的形式……比如青史留名情结。但其实这三个我都无法实现。
我只能通过其它方式满足自己“被需要”的体验。
但在介绍满足“被需要”的方式之前,还是先说一说这个概念在我心里最初萌芽状态的样子——
那个时候是高三,我经常和某个同学一起结伴去食堂、再回到教室。但如古典文学部的关系一样,某天某人没来是不会让别人感觉有什么异常的,也就是,并非相互依赖,而只是一起结伴而已。
按理说这样的状态是和占有欲没有多大关联的。弱联系使得自己不太需要对方,也没有一定要被对方需要。我也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然而从某天开始,会有另一个我不认识的陌生人经常来找这位同学玩耍。而且经常是自顾自的说话,虽然三个人在一起走,但总是和那位同学说很多无关痛痒甚至可以算是浪费时间的话,让旁边被晾着的我感到无所适从。还有几次是直接带着走人。
当时产生了好多负面情绪。那个时候我就大概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自私和利己主义的人,渴望着获得远超过付出的情感收入。

说完了。下面该说一说怎么做才能走出”被需要“带给人的困扰啦。
我们先来捋一捋这条逻辑链。
因为我一向是基于自己所拥有的筹码作出假设,所以要从这里开始……
自己先天平庸→无法获得稳定的被需要感→又有对被需要感的强烈渴求→占有欲
所以……
1.建立稳定的被需要关系。
1-1让需要你的对象不再和人有关。(养宠物,买玩偶,推gal,撸猫)
1-2让需要你的对象不看重你的先天事项。(提升自我,加入人数不多不少的组织)
1-3让别人难以拥有你的某些事物(建构美好的回忆,交心相谈,做独一无二的事情,提升自己的有趣程度)
1-4提升先天因素
2.不再渴求稳定的被需要感
2-1认为自己可以在不断的朋友更换中获得动态的被需要感
2-2不再渴求被需要感

不再渴求被需要感。
这句话看起来很离奇,但却是可行的。
所以在之前的国庆假期里,我过着“熟悉的人邀请我就赴约,朋友和不熟的人构成的群体就屏蔽,不熟的群体就在里面水群闲聊”的生活。然后做一些不和人打交道的事……比如喂猫猫、看鸭子、看书、学习之类。
然后我得到了意外收获。居然有人开始认为我尽管平庸却依旧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会让聊天氛围很舒适。
而我也可以继续我的生活,慢慢地拓宽交际圈……如果交际圈逐渐打开的话,所有的人际关系或许都能够在其中得到实现,那么自己对于“被需要感”的满足阈值就逐渐下降以至于十分容易获得满足了。

到这里,这个问题就该结束啦。
一边想着,一边觉得考虑这个问题实在不算是我的惯常作风。我总是向来以基本的论述为出发点,向外延伸到世界观以及相关的方法论。总之我为自己确立的一个信条是“让自己过得开心一些”。而需要被需要感和不需要被需要感,很显然后者在维持积极情绪的维度上更容易实现。
所以我拍了拍自己。或许正是因为过多的socializing使得自己没时间反思这个问题的源头吧……我在毫无意义的颓废中荒度了一小段时光。
如果还有下一篇日志的话,我或许要在其中说一说我自己的整个的方法论……以及究竟如何“让自己过得开心一些”。
希望还有下一篇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