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3 03:43 /
拖了很久,终于把企鹅罐看完了。

最开始设想的是反类型动画,但其实根本不是。开始的几集都很平常,企鹅一直充当卖萌路人,中间穿插各种无下限场景比如苹果的脑内剧场,生存战略状态的阳逑满嘴爆粗还有冠叶隔墙偷听顺便打飞机什么的……我想着这其实是一充满搞笑与少女心的治愈动画的时候,剧情突然就急转直下了。

就像年久失修的房子终于有一天突然崩塌了一样,所谓的“家”还有“家人”,每天都过着看似一辈子都会一直温馨幸福的日子,却不知从哪天起出现了裂痕,又在人们还没明白的时候就崩坏了……并不是疾病或是灾难夺去了生命,要说改变还是人本身变了吧。

为了挽回妹妹的生命,冠叶说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于是他可以去找企鹅罐去插手别人的恋情去帮助恐怖组织的残党去随意地夺去他人的生命……这些事情一件件之间的距离并不大,然而很快所有的人都意识到冠叶已经走到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说不是“黑”的一面……所谓变化就是这样,可是如果说黑与白的分界,大家又会把那条线划在哪里呢?牺牲这种事情真的很危险,人们总是在牺牲的过程中慢慢丢掉底线,出卖太多,甚至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等回神过来早已偏离目标太远……可是如果要划一条界限,又该划在哪里呢?

douban上看了一大堆评论,都集中在讨论命运还有故事构成和人物塑造以及隐喻上了~

命运,或者说是那个企鹅罐,也就是桃果的日记,根本就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很多人争相抢夺或者拼命要销毁的本子,说到底存在或者不存在都没关系,真正改写“命运”的其实是苹果喊出的那句话,也就是人们的内心。

和95年的真实事件是不是有关,这个对于不同的人也不一样。也许日本人会想到这个联系并因此增强认同感,但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事件的人来说,把这个换成影射911的设定也一样没差。

不过还没看到有人讨论的是,身份认同和自我认同……其实这是我看片子的想到的第一点。

从某个角度讲,可以把它归到“伤痕类”的吧。所有的角色多多少少都是被童年的阴影所牵绊,就算年满18岁也没有能真正步入成人的世界;也都非常自我,或者生活在自己认可的一个小世界里,不肯迈出一步。
片子里的成人形象很少,可以说根本是缺乏成人的存在,偶尔几个也都是负面的象征。高仓夫妇在对于孩子来说,罪犯的事实打破了完美父母的形象;苹果父母的争吵中无意中让小孩子成了死去女儿的替代品;百合是夫妻不和的牺牲者接着又成为父亲性暴力的受害者;佳树的母亲错误地以才能来评定孩子,所以在天才弟弟出现后,他自己先崩溃了抛弃了自己……
缺少父母的爱,孩子一直处在被抛弃的恐惧中,所以才会有那个儿童回收站,虽然说影射的是福利院,但实际上,这说得更多的是那些精神上的失去父母爱护的孩子。

生活总是缺少爱
被灌输着扭曲的价值观
一直处在被父母抛弃的恐惧中
慢慢怀疑或者一直认为自己的存在根本不被需要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怎样?
最后还是落在了存在上……所谓的自我认同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