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11 23:43 /
点开三狮第一集时,我就觉得自己可能看不下去,这不是三狮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我一向对这种“人生”的故事无感,同样是bgm上评价比较高的虫师,我看了3集就弃了,而号称是“人生之作”的cl,则至今没有点开过。只是,三狮的评分实在太高,第二季在我好友圈里的均分已经到了9分,逼近cb。所以,我对自己说还是看看吧,然后看了11集,算是一个官方定义的故事单元(12集总集篇)。所以,我下面所说的话都是针对前11集的看法,如果后面有什么能改变我看法的所谓“神回”(这个词是真的寒碜,一部动画拾掇拾掇也就几集能让人看得舒服),请务必告诉我。因为我翻了一下日志和好友吐槽,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关于刻奇,昆德拉曾描绘过一个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的美好场景,凡是看到这个场景而泪流满面的人,大都是被激发了两种情感:一种是为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这份“人类共有的美好”而感动;另一种则是为自己仍能对这份“人类共有的美好”回以感动、并借此再次确认了自己为“人”的身份而欣喜。

仅仅是被一个普通的场景激起了心里的微澜,自然是不足以将自己确认为“人”的,否则太宰治就不会写《丧失为人的资格》。我不知道太宰治自我指认为什么,但至少不会是上面的那种“人”——“刻奇”的人。为此,叫兽易小星专门抽离出了一个符号神话,叫“我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放在王大锤系列中加以嘲弄。当我们看到视频中的白客自我愚弄、过度赋义时,自然会感到可笑;但当我们自己面对相同的场景,有时却又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感动”的泪水——感动于自己能够借此自证一种活着的实在感。这是我们需要自省和努力避免的。

之所以这么说,则是因为,虽然“刻奇”本身几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性情”,但它仍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生成的。我们通过它所确认的并不是一种“人”的本质,相反,自主体哲学兴起之后,不如说我们已经很难相信“人”有什么本质可言。通过“刻奇”,我们至多能够确认一个当下时空中被结构化了的“人”的有限意义,但这又在另一种层面上映照出了现代生活的苍白。

中世纪以降由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一种以可预期、可计算为特征的经济理性的不断增长。在资本主义的控制逻辑下,情感本身和人的其他部分成为了一种生产要素,现代管理不仅会教我们如何放手放脚,也会教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举止、表情、情绪,比如麦当劳式的微笑需要露出多少颗牙齿。一个专业的服务行业从业者在工作时间应当保持心平气和,无论受到顾客怎样的刁难,而这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情感干预,即是霍赫希尔德所说的“情感劳动”。

当“处变不惊”的情感要求由一种职业素养扩展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后,社会情感总量作为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变量,就势必被纳入总体性的制度设计,以维持宏观上的均衡。情感的稳定化进入到文明化过程,但这里的“稳定”却不是说一种波澜不惊、毫无起伏的状态,而是指心电图一般的模式化运作。埃利亚斯曾以英国体育运动为例研究了社会的情感运作机制,模式化的体育联赛让特定人群在模式化的时间、模式化的地点以模式化的方式发泄模式化的情感,而这其中体现出的规律性又使得早已高度行政理性化的政府能够模式化地加以应对。这种模式化的情感运作逻辑,往大了说可以是每年1、4、7、11月的新番集中放映,往小了说也可以是对特定场景的特定反应。

对情感的隐性调控的最终结果,便是昆德拉描绘的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的“美好”场景——18世纪以来随着市民阶级兴起衍生出的“刻奇艺术”。这种被建构出来的“美好”是如此令人熟悉,以致于我们只看一眼就可以泪流满面,并借此确认自己为“人”的资格,它就像我们从小被教育过的那些东西一样——摔倒了不能哭是“忍耐”、见到长辈要问好是“礼貌”——是文明化过程控制的一部分。这些东西被现代文化工业批量生产出来,又通过不同的渠道分发到我们手中,最后成为可控制的社会情感总量的一部分,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被疏解排泄掉。我无权指责这些被过程性地生产出来的东西,因为我也是这个社会机制中进行事件操纵的人们的一员,我也无权指责tg为了社会的总体控制而禁掉嘻哈、内涵段子一样。而那些我们自小被灌输的、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不断重复、不断为之泪流满面,最后又让我们确认到了什么?

所以说,我大概看不了三狮,这不是三狮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我也看不了虫师,点不开cl。这倒不是说它不好,杜鹃的孩子、烈日下大厦顶楼有肾病的孩子,下最后一盘棋的棋手、圣诞节前快要离婚的棋手,每一个场景都那么鲜明、易于识别,情感浓烈到淤积、不适、恶心。我当然可以轻易的对它们做出反应,然后感动、然后泪流满面,然后与弹幕一起“我回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然后用它来映照我的苍白、映照生活的苍白。在拉康那里,每个康德背后都潜藏着一个性倒错者萨德。

当然,如上所说,这样的“反刻奇”不过是落入了另一种自我愚弄、过度赋义之中,最后沦为“刻奇”。我不忍这么映照自己,所以我大概看不了三狮,这不是三狮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Tags: 动画
#1 - 2018-4-11 23:49
(Inconsistency is intoxicating)
您的好友—福柯在某种意义上点击了支持...
#1-1 - 2018-4-12 18:08
秘则为花
后面展开说的话是埃利亚斯、利奥塔、布迪厄,不过布迪厄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有福柯的推荐。
#2 - 2018-4-11 23:54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那我觉得...应该没有,喵哥果然你本作后面的部分也可看可不看了。(bgm38)
所以说“刻奇”应该算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
这个问题搞得我很混乱。因为如果我把一个人周围的对象都拿掉,然后再谈论这个人的本质,那就又无从说起了。

算了,qtmd,客气就客气吧,只是心里要明白这些触动都是正常现象,不能说明太多东西。
#2-1 - 2018-4-12 18:00
秘则为花
所以说,主体哲学已经拿掉了人本质的概念,因为“本质”概念背后本身就预设了一个客观而永恒、不断观察的笛卡尔式的“我思”,而这个“我思”在不断观察之中又自觉了自己的客观而永恒,进而将其指认为本质。然后,就开始循环论证了。。。
#3 - 2018-4-11 23:58
233,下面的那段长篇大论没仔细看,不过这种别人都说好但自己相当无感的痛苦我在补攻壳时也是深有体会,所以说别人的评分还是卵用没有,以自己的喜好补番才是上策(bgm38)
#3-1 - 2018-4-12 12:42
银毛熊
“别人都说好但自己相当无感的痛苦”+1,这也是我不太敢每次都补高分番的原因,看完也觉得很好自然皆大欢喜,一旦无感那真的比看差评番要痛苦好多(bgm38)
#3-2 - 2018-4-13 08:56
匿名人士47067
人间失格男主的心情23333
#4 - 2018-4-12 00:00
(群号:811855283,打架看主页)
催泪动画最容易引发刻奇情感,但当你指出他人刻奇的时候你也刻奇了
#4-1 - 2018-4-12 00:22
Rくん
最后一段
当然,如上所说,这样的“反刻奇”又会落入了另一种自我愚弄、过度赋义,变成一种“刻奇”。我不忍这么映照自己,所以我大概看不了三狮,这不是三狮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4-2 - 2018-4-12 21:29
川水
有人说媚俗、刻奇、反刻奇终究都是一回事,人心真是深。
#5 - 2018-4-12 00:58
(为什么有超神作这一评价……)
我就属于在刻奇道路上越走越远的那个人……仅从我的个人观看上,我会选择令我自我感动的那些画面,重复去看,令我别扭的那些,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去接触,甚至有意识避免再次遇到相同类型的画面。算是属于个人的一种麻痹意识吗?
还有,喵哥你好友太夸张了吧……我这才8.1平均分二期8.3……看起来还是相对客观一点,2333
大概有突破的还是喵哥你这样的吧。
#6 - 2018-4-12 00:59
(百歲如流 富貴冷灰)
三狮的评分啊其实bangumi还算不错了,要是看b站/豆瓣的评分那才是…=_=演出力高的集数是挺多,但对于异文化观众来说剧本真是有筛选作用的,马褂老师也提过。
口味冷僻如我也经常遇到LZ的疑惑,也被某些人嘲讽过,然而没奈何,吃不下就是吃不下…所以长此以往就养成了默默看片不参加讨论只偶尔冒泡吐个槽的习惯。
#7 - 2018-4-12 02:31
(B站难民)
三月的狮子剧本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有的时候甚至是缺陷,只能说不是作品短板。
但是动画不是小说,除了剧本,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点。
对于我来说,三月的狮子是新房昭之集大成之作。它让动画不同于电影,使用更多的“失真”来表达感情,这是大多数主流电影所做不到的。
也许从作画,分镜,音乐的角度来看,会有更好的观感。
(一只新房厨)
#8 - 2018-4-12 07:33
(Anime is a gag, and so are its dilettantes.)
实际上是矫情。
#8-1 - 2018-4-12 08:20
大概是迷路了吧
您可真是坚持不懈,有点感动到了
#8-2 - 2018-4-12 08:25
川水
大概是迷路了吧 说: 您可真是坚持不懈,有点感动到了
你指啥?
#9 - 2018-4-12 08:19
自我意识过强确实是一种病,时时刻刻都在审视自己的想法,也就无法沉浸于某个作品之中。
另一方面如此强调刻奇也意味着过于在意“多数人”的看法,而且将“自”己和“多数人”做出了过于分明的区分,陷入刻奇反刻奇的怪圈也只是因为半吊子的自我意识而已,根源在哪?如果没有刻奇这个概念你就不会思考了吗?事实上你写的那一大段分析也只是在用放大的刻奇去解释而已,然后反过来去验证刻奇的存在,这是恰当的解释吗?是唯一的解释吗?这是一种傲慢,认为理性具有感性的最终解释权,认为自己的理性足够正确,但这无可避免的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将感性拆的支离破粹然后再按进一个框里,现在你更是直接用那个框去束缚尚在形成的“感性”,使其变得畸形不堪,真是可怜。
#10 - 2018-4-12 09:39
看了那么一大片还是没懂啥是喵哥口中的刻奇,关键是没懂刻奇和一般意义上的形象,情节典型性的区别。我只能按照一般的理解,本身只具备某些浅薄的形象和意义,而因设计某些简单的符号使大众主动脑补出廉价的感动。我心中的刻奇典型:泰坦尼克号。。。

对人生或者感情的描绘能够毫不做作,在扎扎实实的平凡和去戏剧化中见得真知的,日漫中我几乎没怎么见过,或许高畑勋算吧,月色有一点影子但偏青少年反正你也无爱,试试小津安二郎或安东尼奥尼怎么样?再无爱我就没辙了,只好把这个刻奇当做完全私人的,不具有深入讨论价值的体验了

另外“仅仅是被一个普通的场景激起了心里的微澜,自然是不足以将自己确认为‘人’的”这句话也得结合全篇分析,并不能完全赞同,否则整部万叶集都是火星文了b38
#10-1 - 2018-4-12 17:39
秘则为花
你说的问题我觉得已经写清楚了,虽然行文有不清楚的地方,但也是故意不清楚,光是写成这样你楼上楼下都来喷我了。。。

然后,你说的那个问题原文已经说了,“刻奇”是一种自我投射、一种心理结构,它基本上不是作品论的,或者说是作品论所概括不了的,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这个场景本身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产生判断的是之后一系列心理过程。在这个场景到情感的跳跃之中,出现了自我愚弄、过度赋义。而它最终所面对的也是有意识的写作者和有意识的读者、无意识的写作者和无意识的读者。

又因为“反刻奇”是在自我知觉到这次意义的跳跃时发生的,因此“反刻奇”本身便建立在“刻奇”的基础上,已然映射出了这个知觉者的“刻奇”。所以,“刻奇”这个概念只能拿来自指,也就是我说的“内省和努力避免”、“这不是三狮的问题,是我的问题”。这里的“我”,也是为了逻辑连贯而使用的“我”,倒不一定是真的我。这样的日志倒也不是要指责什么,相反,恰恰是会被指责。只是在指责者和被指责者之间,可能是指责者更“刻奇”。

我就只解释前三段了。至于后面所说的“刻奇”无论是被知觉还是无知觉,它都是某种意义上可悲的,那是故意被模糊掉的东西。
#10-2 - 2018-4-12 17:59
bangumi导演
秘则为花 说: 你说的问题我觉得已经写清楚了,虽然行文有不清楚的地方,但也是故意不清楚,光是写成这样就已经几个人来喷了。。。

然后,你说的那个问题原文已经说了,“刻奇”是一种自我投射、一种心理结构,它基本上不是作品...
息怒。。。我没喷你,我可是你迷弟...
#10-3 - 2018-4-12 18:15
Rくん
秘则为花 说: 你说的问题我觉得已经写清楚了,虽然行文有不清楚的地方,但也是故意不清楚,光是写成这样你楼上楼下都来喷我了。。。

然后,你说的那个问题原文已经说了,“刻奇”是一种自我投射、一种心理结构,它基本上不是作...
我觉得你说的“刻奇”某种意义上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我觉得自我意识就是这样的啊——把别人看作自己,把自己看作别人。其中免不了一定程度的自欺,把作品投射到自己身上,然后擅自思考,这个过程中深了浅了是不可避免的。
我知道我会自欺,然后我坚持反思,不刻意设反思的终点。就这样吧,又不愿意对思考这件事本身弃疗。b38

然而,多数情况下我面临的情况还是没有意识到要反思的点,而不是总感觉自己在“刻奇”。(bgm38)
#10-4 - 2018-4-12 19:15
秘则为花
Rくん 说: 我觉得你说的“刻奇”某种意义上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我觉得自我意识就是这样的啊——把别人看作自己,把自己看作别人。其中免不了一定程度的自欺,把作品投射到自己身上,然后擅自思考,这个过程中深了浅了是不可避免...
只看前三段确实是这样,所以我在后面又说了这种“刻奇”究竟映照出了怎样的苍白现实,相应的心理结构又是如何生成的,以及可能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身边的一些文化现象,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人从中识别出了一种自卑感。我应该说得很清楚,压力不是来自所谓的“多数人”、“合群”、“ky道德”,而是总体性的文明化机制。
#10-5 - 2018-4-12 21:51
Rくん
秘则为花 说: 只看前三段确实是这样,所以我在后面又说了这种“刻奇”究竟映照出了怎样的苍白现实,相应的心理结构又是如何生成的,以及可能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身边的一些文化现象,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人从中识别出了一种自卑感。...
感动不知不觉中也包含了一种难以界定的社会机制b38
#10-6 - 2018-4-13 08:58
匿名人士47067
对人生或者感情的描绘能够毫不做作,在扎扎实实的平凡和去戏剧化中见得真知——要不要试试海街日记(漫画)?(:з っ )っ
#10-7 - 2018-4-13 09:09
eden
Asuku会梦见纸片人吗? 说: 对人生或者感情的描绘能够毫不做作,在扎扎实实的平凡和去戏剧化中见得真知——要不要试试海街日记(漫画)?(:з っ )っ
我基本不看漫画儿的...(bgm38)
#10-8 - 2018-4-14 02:07
eden 说: 我基本不看漫画儿的...
海街日记有改编电影的,是枝裕和导演,还入了戛纳的主竞赛(不过我更喜欢漫画(bgm38)
#10-9 - 2018-4-29 16:04
eden
秘则为花 说: 你说的问题我觉得已经写清楚了,虽然行文有不清楚的地方,但也是故意不清楚,光是写成这样你楼上楼下都来喷我了。。。

然后,你说的那个问题原文已经说了,“刻奇”是一种自我投射、一种心理结构,它基本上不是作...
“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这个场景本身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产生判断的是之后一系列心理过程。在这个场景到情感的跳跃之中,出现了自我愚弄、过度赋义。”

这个场景是中性的,但放在上下文中就不一定在中性的。既然有个自我愚弄过度赋义,肯定就有来自于文本的适当含义,和作品观众双方都脱不了干系,所以这篇文章除却分析刻奇心理的社会根源的内容,我能读出的大概就是这样两个划分:容易使人刻奇的作品(如三狮虫师cl)和不那么容易使人刻奇的作品。对三狮中那些感情浓郁的情景产生刻奇感动的观众和对这些情景感到不适的观众(比如“我”)。至于这两个划分是否还包涵了某种价值判断,或者某种感情倾向,文章似乎不太找的出正面的表述b38
我的回复则是想在作品方面更多地讨论或者说安利,毕竟喵哥上来就说对人生类作品都不太感冒(虽然谦虚地说是自己的问题但结合全文还是能看出一种对人生类作品容易让人刻奇的批评),这个印象我比较在意,并且觉得可以再抢救一哈
#11 - 2018-4-12 09:58
因事件/行为/感情被划分为刻奇与否,就自卑/无法忍受,非常丢人了
——当然,真正解构虚无主义者是不在乎丢人的;不过我想,您大抵还是能感觉到,这样挺丢人的。
#11-1 - 2018-4-12 17:52
秘则为花
那你为什么不先搞清楚什么是刻奇、解构、虚无,再来发言呢?
#11-2 - 2018-4-13 01:10
Ishtar
秘则为花 说: 那你为什么不先搞清楚什么是刻奇、解构、虚无,再来发言呢?
我想,没搞清楚的是您。搞清楚的话——以上长篇大论都不会存在。
#11-3 - 2018-4-13 02:49
秘则为花
Ishtar 说: 我想,没搞清楚的是您。搞清楚的话——以上长篇大论都不会存在。
我觉得你还是先能看懂我的立场,再发言比较好,不然这些尴尬的话。。。emmm,我也不好评价。能把某种理论立场和丢不丢人联系起来,我是从中读出了一股周国平式的人生哲理味儿,还说你压根是把某些东西当鸡汤灌的?
#12 - 2018-4-12 21:56
前十一集没有太多看点,矛盾焦点主要在之后特别是桐山和岛田开对局后。

三狮还是得带入日本社会的现实来读,才能明白一些角色面临的难处是什么,尤其是一些风格化演出中角色大段的独白说了些什么。否则我们(尤其是中国的观众)只会得出“他们好可怜”或“他们好努力”的感受,就有可能产生“刻奇”。
#12-1 - 2018-4-12 22:03
秘则为花
能给一下具体的集数吗
#12-2 - 2023-10-22 09:16
羽墨
我在中国生长了这么久 对发达国家人民面临的那些难处很难不感到矫情
#13 - 2018-4-12 22:46
稍微理了一下:
13-14 桐山低估了岛田的实力,惨败 (记得最后还是降级了)
15 岛田与后藤的对决,A级棋手的实力展示
16 桐山为了提升实力加入了岛田的学习会
17 宗谷名人出场
18-19 岛田对阵宗谷。岛田棋风敦实但缺少天赋,宗谷天赋异禀,是本作最强。岛田前三局告负,第四局忍着病痛对局,差点下出可以逆转的一手,最终四战全负。
18、19、20 穿插岛田的回忆,一个成长于日本乡下的棋手的心路历程
21、22 收尾 岛田回乡看望父老亲人,桐山迎来新学期,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了将棋社团
#13-1 - 2018-4-12 22:51
秘则为花
谢谢
#13-2 - 2018-4-12 22:54
奇美拉
秘则为花 说: 谢谢
不客气。这是主线内容,各支线,情感纠葛、校园、日向家没有写进去。
#14 - 2018-4-13 12:44
(一个无趣的人)
自己下场早恋几回就会发现很多日本动画的美好情愫都是瞎扯淡啦
捧出这么多人生之作,大概是没恋爱过吧。。这样说会不会太刻薄
#14-1 - 2018-4-15 08:02
#14-2 - 2018-4-15 10:06
bangumi导演
eden 说: @牵着古河看汐阳
噗。。咱捧三月的狮子是表现力和故事上双重出彩啊(而且说的是第二季),没说人生之作啊233
#14-3 - 2018-4-15 13:56
lowbrow
牵着古河看汐阳 说: 噗。。咱捧三月的狮子是表现力和故事上双重出彩啊(而且说的是第二季),没说人生之作啊233
我是看了半集cl的感想。。
#14-4 - 2018-4-15 14:13
bangumi导演
lowbrow 说: 我是看了半集cl的感想。。
你这太笃定了233,就我认识的就有好几个看过CL的父亲母亲级别的粉丝,年龄最大的就有36岁的父亲。。

更何况CL被捧成人生之作也是日本那里先传的,国内的CL很多粉丝只是负责过度宣传,担任复读机而已啦
#14-5 - 2018-4-15 15:15
lowbrow
牵着古河看汐阳 说: 你这太笃定了233,就我认识的就有好几个看过CL的父亲母亲级别的粉丝,年龄最大的就有36岁的父亲。。

更何况CL被捧成人生之作也是日本那里先传的,国内的CL很多粉丝只是负责过度宣传,担任复读机而已啦
那我错了b38
#15 - 2018-4-14 02:32
是时候删好友了
#15-1 - 2018-4-14 13:20
#15-2 - 2018-4-14 22:00
dhzy
秘则为花 说: 请
我说你!
#15-3 - 2018-4-15 01:17
秘则为花
dhzy 说: 我说你!
我很友善的。
#16 - 2018-4-15 22:34
(戯言なんだよ)
我正好最近半个月花了几天连着把这两季给补完了。
我在第一季开播的时候就开始追,追到第6集追不动了,打算完结了一起补,一方面是完全不懂将棋看着吃力,另一方面是感觉没有原作党描述得那么吸引人。第二季结束后一看好友评分那么高,有9.2分,就想起来一起补。看到11集的时候稍微有些感觉,后半确实更好些,13楼也说明了内容。第二季对于情感的刻画更有感染力,前半(到35集)主要是讲校园欺凌事件,后半还是写棋手。

“刻奇”在这部动画里应该是有的,很多”场景都那么鲜明、易于识别,情感浓烈“(还是有些独特的、较少有人描绘的场景);也许是因为我这段时间共情能力很高,大多数集数我看的时候都不自觉地流泪了。还有就是这部作品很温柔,基本没有恶人,大多是ge。你对于前11集感到不适、恶心,那后面的部分确实基本也没必要看了。我觉得这不是它的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们两者之间相性的问题,我觉得这很正常。
另外我觉得这部作品分高不在于”刻奇“或者情感的浓郁,而在于它对于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而且还是个群像剧。第二季32集前半12分钟、39集和40集是我觉得浓缩的两个部分,其他篇幅主要就是把各个人的故事拉长来写,铺垫更多,没这么集中。如果说这两块你也觉得没什么意思,那第一季剩下11集也不要补了。
#17 - 2018-4-24 03:16
(。´-д-)
如果我对刻奇的理解没有错的话, 那我经历过的刻奇事件里有一个是我印象比较深的..
上中学时 家长会结束后, 学校把所有家长和小孩集合到操场 并请了一个人演讲, 主题是感恩父母. 演讲者慷慨激昂 但是我觉得他讲的都是bullshit. 讲到末尾他振臂高呼 要求所有学生拥抱自己的父母 并哭着感谢他们. 周围照做的学生越来越多 而我当时是不愿意的. 但是迫于周围的压力 演讲者的催促声 以及我爸失望的表情 我还是照做了. 挤出了眼泪 哭出了声.
其实每个学生应该都曾或多或少有过刻奇的经历吧..卧薪尝胆 精忠报国 不慕荣利 爱国敬业 母爱伟大..很多都是学生时代不曾有过的体验..然而你却不敢质疑这些观念的正确性..只能人云亦云 甚至最后连自己也给骗了..毕业时如果不伤感一下 就好像是什么无情的人..当我跟同学说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时 对方瞬间就变脸了. 好像还说了句冷血吧, 不记得了..

情感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东西 被社会或大环境绑架控制或压抑住时 不要忘记自己真实的感受就好..觉得无感甚至反感时 不违心地骗自己说好看就够了..

不过观看三狮的人到底是不是在刻奇 有多少是刻奇有多少是真感动, 我觉得是可以讨论的..毕竟讲述挫折与成长的番不在少数, 不能打动人心的那些基本也没有赢得它不该得的口碑. 而三狮的口碑到底因何而起, 口碑暴涨后又是否形成了不容置疑的氛围, 而其高评价又吸引了多少人 这其中又有多少产生了违心或夸大的感动, 我觉得都是有待探查的
#18 - 2018-5-4 02:47
(互联网依存健忘症)
理解了一下,感觉现在大多数的故事(娱乐)都是在满足“刻奇”(或者说具有这样的要素),观众也大多乐意看。
以前一直没有察觉到名之“刻奇”这一事物的共同性,如今倒是可以给我所看过的故事增加一层归类的维度。



但是略微复杂的定义我总是会忘记或记错b38
#19 - 2018-5-27 07:56
正巧在刚才,前11看毕。原因是硬盘异响离死不远,抢救性突击,而“3”正好排在文件顺序的最前面。

如果非让我从------“三狮前11”和"你的这段文字”之间,选一个更精彩有趣的,那我把票投给你。你的话涨了我的见识,三狮没有。

对亲情、不幸、竞争之类的一般领悟,基本要来自于生活。
我确信,自己的亲朋好友,为人的正直或者病态,输出给我的温柔或者压力,并不比《三狮》里面的角色少。动画呈现的,最多是“重温”,而不是“顿悟“。

电视动画是被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彻底解放的东西,首当其冲就是时间限制。追求更高阶的精神享受,就不能从动画里找了,至少不应该主动谋求这个载体有什么更大的贡献。

动画嘛,我觉得主要看看小聪明,大道理不足取。幸好,我们的选择有很多。

通俗部分拍好了,照顾到了眼睛,可称之为“佳”,在此前提下若是还有高尚存在,连脑子和心灵也照顾到了,那就能称之为“强”。本作前11,只能被我评价为“糊”。

我要声明,观看本作的时候,自己睡眠不足,并不是最佳状态。但前11精彩不足,男主脚踩两条线独木难支,发力不集中结构松松垮垮,也是造成眼不爱睁开的原因之一。

后面怎么样,写这段话的时候还没开,此时此刻,从这帖子我看到了三狮观众的修养,所以我相信评分,看好不看衰。

你有空也一起去看看多好,没准从哪个部分就得到启发了呢,闲着也是闲着。
#20 - 2018-5-28 14:49
看个动画罢了,不要把目的搞混了就会好很多
#21 - 2018-5-28 17:12
为什么说反刻奇到极致也是一种刻奇,因为它们有一种共同点,就是过于在意别人对作品的看法。因为别人喜欢,所以你也要喜欢,或者因为别人喜欢,所以你恰恰相反喜欢不上,这种表意识或潜意识里的看法,才和刻奇有关。
  “只是,三狮的评分实在太高,第二季在我好友圈里的均分已经到了9分,逼近cb。所以,我对自己说还是看看吧。”为什么说楼主过于在意他人对作品的看法,评分这种东西有它的客观性,也有它的主观性,为什么要时时比对那个均值9分?在三个正态分布方差之内,就是正常的,退一步说,即使不正常又如何,难道一部作品打动不了你,要称为问题吗?也可以是人家想要传达的正好和你的阅历错开罢了。同样也有你特别喜欢的看出了别的观众看不出的东西的作品。
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接收作品里所说的才是看动画的最理想形式;而对比原作/对比朋友的评分/设一个过高的预期挑毛病等等,通通不是,也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刻奇和反刻奇。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朋友的评分和他们的感受,而是自己看这部作品,就不存在当你感到某种情绪时时时与他人类似情绪对比的内省,从而也就不存在刻奇和反刻奇存在的土壤了。
#21-1 - 2018-5-28 18:05
秘则为花
其实,我是不怎么想解释的,问题是三狮第二季都完结这么久了,怎么这几天日志又被翻出来了。刻奇背后确实充斥着一种我类意识,它的核心机制便是对这个意识的赋予和取回,但不是像你说的那样与他人或多数有关,恰恰相反,它拒绝任何来自主体的评价。这是一个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问题,不是一个多数和少数的问题,与本质主义、建构主义有关的。我也做过文本分析,在这里

所以说,不要只看前三段就下结论,看前三段也要看懂前三段。我在这里有使用任何群体动力学的概念吗?说到底,这根本不是以社会单元(比如bgm社区)为核心的讨论。后面说得很清楚,要使用的是社会化机制、文明化机制,是“压抑”(despression)
#22 - 2018-8-25 16:31
(休息一下,吃點炸雞漢堡吧)
看了樓主的小文章,個人也有一點小小的看法:

1. 關於你所提到刻奇的說法,我覺得有一個注意的問題,因為你在後面嘗試證明第一種情況是刻奇的真實情況。但問題是到底有多少人真的觸景生情?大多是不是還有其他情況?而這份「共有的美好」是怎麼描述和定義的?我覺得關於刻奇的基本描述不夠清晰和準確。

2. 即使1沒有說清楚,但接下來的問題也是能夠繼續讀的。一個社會團體確實有一些比較相似的情感輸出,閣下認為是資本的邏輯(人文學角度)也好,還是更深層次社會的模式下形成也好,我們多多少少能夠直觀感受到,特別是當文化不同的群體下。我覺得你對這種結構的分析還是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但這裡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值得討論的地方,源於閣下的原句

“而那些我们自小被灌输的、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不断重复、不断为之泪流满面,最后又让我们确认到了什么?”

直到這個問題之前,都只是在對於刻奇的結構和功能進行解析。這裡涉及到其意義的判定。但似乎在你看來,刻奇是不值得稱讚和過度認同的。回到閣下原句,我覺得確認到的東西可能還有很多,就從其構造系統的語義來說,這個是可以變化的,並不是完全頑固不化。從宏觀來說他是統治本身也是在給予你情感交流帶來一定便捷和穩定。微觀來看,個人遵從不一定代表內心是認可的,更別說其實有不少人甚至從行為上是不認同的,教育,經歷等諸多個人因素會對本身這種現象持有不同的看法。這種不同看法本身也是一種防禦的機制,也是構成人情感複雜化的可能。假如(現實中)刻奇完全去掉,我們可能連理性思考自己感情的對照都沒有了。

3. 如果文本惡意或無意只展現你所說的刻奇,那確實相當地無趣。當然把其作為靶子也是愚蠢的。但老實說,要想做出不是感情氾濫的作品,根據2最後描述,就會越發接近個人,結果肯定是趨向于小眾,文本越發隱性,當然我覺得假如是能看懂的,那麼他的回饋會更多。

其實我根本沒看三獅,我只是對你的文章感興趣。補充一下,我覺得比較厲害文本是充斥作者本身的各種激烈的主觀情感和思考,他一定程度迴避你說的問題
#22-1 - 2018-8-25 18:24
秘则为花
1.刻奇不是一个实证概念,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关它的排他性定义,或者是它在情感唤醒方面的研究。不清楚的地方,我也没法解决。但就像你说的一样,这并不妨碍后面的讨论,昆德拉给出的场景其实很直观,所以我也就把定义的事搁置了。

2.你说的观点我都认同,只是它们不符合文章的立场罢了。1L已经说了,这篇文章其实是基于福柯的后结构主义立场,所以它根本不承认人的主体性存在,而是试图说明无主体状态下的社会运行机制。因此,我才会花篇幅去说明“人”的本质主义概念其实是一种虚设,不过是一种自我赋义和取回中的愚化和欺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有细微的不同,这或许是细胞的社会学家们研究的个性。在细胞的主观社会学拥趸看来,细胞的每一次物质交换都渗透进了无穷的权宜性,但在后结构主义视角下却不过是一种编码模式的自动化结果,最终回归于生物体系统的稳态。同样的,在人类的主观社会学拥趸看来,人类的每一次情感交换都渗透进了无穷的权宜性,但在后结构主义的视角下,这也只是一种编码模式下的自动化结果,社会情感总量或许最终也回归了某种稳态。所以说,对于你的观点,不是说我不能确认,而是基于文章的立场被排除了。价值方面表现出的则是主体对无主体生活的焦虑,但不存在功能上的正向或负向进化。

3.我觉得我对三狮的恶感很可能是来自于情感稳定化原则下对过度的情感唤醒的排斥。因此,一方面我能够识别三狮中的场景,但另一方面我却对其中的情感唤醒表示排斥。这也是我说反刻奇最终会沦为刻奇的原因,它们依旧是同一机制下的产物:我对某些情感唤醒的排斥的异常状态,并不意味着一种个性的产生,而是新的模式推广的可能,它最终还是回归一种心率图式的波澜不惊上,只是编码模式变了,类似于黑客帝国中的neo——他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可复制的救世主式的神圣意识,是一种未来生活模板。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一直在寻找先锋作品,但这并不能阻挡攻壳sac式的米姆复制的未来,其中展现的还是主体对无主体生活的焦虑。用鲍德里亚的话说,就是我们之所以感受到异化,恰恰是异化的还不够。

这倒不是我的立场,只是一种视角的推演。文章中的“我”,更多是为了让文章推进下去所扮演的焦虑的主体罢了。
#22-2 - 2018-8-25 19:06
absurd
秘则为花 说: 1.刻奇不是一个实证概念,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关它的排他性定义,或者是它在情感唤醒方面的研究。不清楚的地方,我也没法解决。但就像你说的一样,这并不妨碍后面的讨论,昆德拉给出的场景其实很直观,所以我也就把...
2.1
那個所謂生物體系的穩態,是有限的(像你說的,細胞的作用)結構,從理論角度來說,還是可以分析的,只是顯示現實還不具備條件啊。

2.2
焦慮這種確實是功能,但我其實沒提到功能正負,是直接討論他功能實現的必要性,從某些方面來講甚至有好處。

2.3
原話「“這裡涉及到其意義的判定。但似乎在你看來,刻奇是不值得稱讚和過度認同的」是應該放在最後說,和動畫一起說的,造成了歧義了。

2.4
排除主體性,感覺研究同層次的主題還行,但你這裡是既有個體的人,也有群體吧。根據2.1,這個也是可能的吧?提問而已,我也不懂這方面的內容
#22-3 - 2018-8-25 19:54
秘则为花
absurd 说: 2.1
那個所謂生物體系的穩態,是有限的(像你說的,細胞的作用)結構,從理論角度來說,還是可以分析的,只是顯示現實還不具備條件啊。

2.2
焦慮這種確實是功能,但我其實沒提到功能正負,是直接討論他功...
2.2
你说功能必要性,还是暗示这些功能对系统的持存来说,是一种正功能,但文章其实没有这种意味在里面。

2.4
没有个体,也没有群体。比如,a爱b,这里不关注“a爱b”这一依附于具体行动者的行为,只关注“爱”这一超情境的形式。比较典型的是“人口”这类概念,它指一定数量的人,但又不是具体的某一群人,你不可能把它还原为一种现实元素的集合。说到底,结构不是结构内的元素,而是元素之间的连接方式,一种抽象、一种综合。这个在最近的日志里有提到。
#22-4 - 2018-8-25 20:40
absurd
秘则为花 说: 2.2
你说功能必要性,还是暗示这些功能对系统的持存来说,是一种正功能,但文章其实没有这种意味在里面。

2.4
没有个体,也没有群体。比如,a爱b,这里不关注“a爱b”这一依附于具体行动者的行为,只...
2.4.1

讓我想到我學數理邏輯,他一般是有一個集合,然後用v1, v2....表示variable,然後f1, f2....這種是function,然後f1(v1, v2....) = Vn,通過這些組成一些關係。而v1這些可以被賦予語義,比如通過定義指明v1是具體集合哪個。和你這個有點相像
#23 - 2018-10-19 11:34
(从今天,从现在,开始了)
没有读过昆德拉也没有了解过刻奇,不过在别的动画台词里面读到了一样的内容,“失去的悲伤、察觉到失去后的悲伤,还有,明明在眼前却不能得到的悲伤”,这个概念直中要害了。
#23-1 - 2018-10-19 14:10
秘则为花
是啊,作为人类而不能共情是多么悲伤,作为人类由于不能共情而发现了这种共情的虚假之处又是多么巨大的创伤,我们的社会建立于谎言与欺骗之上。当康德发明“人类”这个概念的时候,他或许就是想要掩盖这种实在界的创伤。
#24 - 2023-5-11 10:37
(远离谜语人,人人有责)
来补一下观感
浓郁的情感没有感受到,完全把它当成有独特风格的搞笑作品看了
至于刻奇的部分嘛。。。反正我选择性忽略了,光顾着对Q版桐山笑了(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