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1 22:56 /
原文链接:https://enoshimadon.com/2017/05/21/review-on-kyoto-animation/
http://mp.weixin.qq.com/s/uFppFXgpTjCnrk6_KapCsg


自苗头初现的剧场版动画《凉宫春日的消失》(2010)之后,京阿尼通过越来越多的动画项目逐步向外人输出着其日渐成熟的“京都美学”:包括《冰果》(2012)、《中二病也要谈恋爱!》(2012)、《玉子市场》(2013)、《Free!》(2013)、《境界的彼方》(2013)、《甘城光辉游乐园》(2014)、《吹响!上低音号》(2015)、《无彩限的怪灵世界》(2016),也包括今天的《声之形》,很大可能也将包含尚未面世的《紫罗兰永恒花园》,归纳下来这种“美学”的大概形象,想必诸位读者(尤其是多京阿尼作品有所涉猎者)脑海里都能有所呼应。
本文所指“京都美学”,不仅限于绘柄、作画,而是包含演出方式、后期处理等在内给人的整体观感。
诚然偶有《日常》这样的作品改良基因,但上文笼统归纳的“美学”在京阿尼作品的不断推出中显然已经占有了主导地位。凡事皆有动因,京阿尼何以至此?主观看法三点:

1. 巩固品牌辨识度。轻度动画消费者或许较难判断特定截图或片段的制作班底来自 J.C.Staff 抑或 SILVER LINK. ,但应有很大几率认出“京都美学”的产物,而这不仅是人气持续增长的基础,也是商业表现向好的旗帜。若京阿尼动画整体风格易于辨识甚至被捧为一定程度上的“标杆”,公司品牌将能收获大量大量溢价,乐见此景的包括京阿尼经营层,更包括其现时、潜在投资者。

2. 标准而稳定的内容产出。当下的京阿尼有能力在其作品中保持较高人力投入与制作水准,不论 TVA 还是剧场版。自家班底的对各不同 IP 施以相似的品质控制,在不同的动画中贯彻趋同的动画绘制、后期处理甚至演出技法,这是对粉丝赞美呼声的回应,也让“京都出品”工业流程愈加标准化,目标即可控的高效。

3. 未来:更庞大的生态系统。京阿尼“动画私塾”的做法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将一批经验落实到文本,外加公司内部资历颇丰的各位名师动画人,是针对基本技法、自家作品需求的高效“青训”,为“京都美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的京阿尼或能借此向“动画王国”生长,毕竟它有自己极具辨识力的特质,还在为其活跃的生命力培养后备力量;作为商业建议,京阿尼或许还能逐步建立自有的动画制作全流程体系,并在适当时机推出自有作品的分发渠道,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系统。谁知道可不可能呢?毕竟他们已经迈了第一步。

京阿尼推动自己动画生意的魄力令人敬畏,遗憾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动画产品本身的无懈可击。相反,笔者对京阿尼该类作品看法总体消极。

本文所述“京都美学”绝不可能是动画观看体验的最优解,笔者恰恰认为这类作品中不舒适的做法令人沮丧。



这一卡的精致程度事实上在《消失》的平均水平之上,但仍未达到目前的夸张程度



从上(2010)到下(2015),京阿尼自有的美学观念愈加提炼

首先,这样的作品缺少了“动画”的特有灵气:以《吹响!上低音号》《声之形》为代表,无论作画还是后期风格均向三次元影视做着微妙的靠拢,最终导致这两部作品中的一切几乎都能以真人替换。这样的作品虽有“动画”的外皮,核心构造中却丧失了这一视觉艺术变化莫测、难以取代的趣味,这让我无法接受。当然了,这是我的喜好,是否适用于您还请对号入座。

其次,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存在大量奇怪的演技应用。回头盘算一下刚刚看过的《声之形》,本片大量演出技法早早出现、霸占荧幕,大特写、第一人称视角、镜头抖动等等伎俩出现频率极高,有滥用之嫌。关键的演技能在当时给予观众冲击,但同样的演技真到了迫切需要的高潮处却会因泛滥而被稀释,带来疲劳。当然了,由于《声之形》剧本本身并不精彩,所以画面上也需要相应的补偿,致使多余的演出(如水里的锦鲤)时常登台。

借助《声之形》这样的作品可以看出,京阿尼选择了一条快餐而媚俗的道路:“京都美学”剥夺了自行感受的权力,把所有的情绪一股脑用夸张的演出包装起来塞给观众,几乎剔除了本该留有余裕的感受空间,如此看来,并非口传之细腻,实为粗暴;作出如此决策,其实恰恰迎合了一大批动画消费者既有的喜好,我们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新的“媚宅”

当然了,不论“媚宅”与否,高度近似的单一风格都一定有其局限性甚至危害。不论我对《忍者杀手》喜爱到何种程度,也绝不会盼望这样的整体视觉成为今石洋之/雨宫哲日后作品的长期主旋律;“京都美学”精致而考究,但它在自己的套路里陷得太深,远离了多元创造,长此以往也许会越发死板、无聊。京阿尼或许还能复制一个又一个《声之形》,不过,谁又知道大众的审美疲劳是否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呢?

本文无意选边站队,也请各位注意好主客观之分。
Tags: 动画
#1 - 2017-5-22 07:23
窝认为吧(∗❛ัᴗ❛ั∗),这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方式有关,比如 吉普力 _(:3」∠❀)_
#2 - 2017-5-22 10:47
京吹太接近现实这个观点以前也见过,但个人难以认同。身着白色连衣裙的丽奈在夜里熠熠生辉这种演出,真的能完美重现吗,特别是去了一趟大吉山之后,我再次坚信京阿尼的唯美风格不可能被三次元影视还原。
声之形的锦鲤并不认为是多余演出,锦鲤怎么说也是本片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参考这篇
#2-1 - 2017-5-23 19:45
f_vistaing
我的观点是,多余不等于不表意,表达了意思也可以是多余的。谢谢这篇参考,学习了,但我所考虑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表意或者意义是什么,而是到底要不要这么拍;这么拍显得有点拙劣,可有可无。
#2-2 - 2017-5-23 19:54
f_vistaing
还有一点看法,看完这篇考据以后我惊讶于“锦鲤”意象背后推导链条之长、包含之丰富,但我很不喜欢这种做法,不负责任地把叙事的任务推给了意象考据。这是个人喜好。
#2-3 - 2017-5-23 22:10
AkatsukiShiro
f_vistaing 说: 还有一点看法,看完这篇考据以后我惊讶于“锦鲤”意象背后推导链条之长、包含之丰富,但我很不喜欢这种做法,不负责任地把叙事的任务推给了意象考据。这是个人喜好。
京阿尼很喜欢用大量意象来寓意,比如动物、花和花语、光影、肢体动作等等。我尊重你的个人喜好,只是我不认为它们承担了叙事任务(因为我也从来注意不到这些寓意),我觉得它们主要的功能是烘托气氛,以及提供后续解读的深度。声之形的叙事失败这点我同意,一开始也没太期待,因为我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把7本的剧情整合进两个多小时的方法,对此宽容与否就看个人了。
#3 - 2017-5-22 16:49
一句话就否定了所有写实系动画啊,动画应该是多样的,这样的动画有他存在的价值
#4 - 2017-5-22 17:33
(SHAFT系動畫小組 →https://bgm.tv/group/shaft)
一句话就否定了广大京都冻蔓儿爱好者中的山田爱好者
#4-1 - 2017-5-23 09:19
再见咯
一句话就搅屎到让人战斗感油然而生,不愧是(
#4-2 - 2017-5-23 11:55
Nightwing
KangHyi 说: 一句话就搅屎到让人战斗感油然而生,不愧是(
一个想法, 一定有可能不一定不对, 今石爱好者很可能不是京都冻蔓儿爱好者
#4-3 - 2017-5-23 11:59
再见咯
Nightwing 说: 一个想法, 一定有可能不一定不对, 今石爱好者很可能不是京都冻蔓儿爱好者
一个想法, 一定有可能不一定不对,京都冻蔓儿爱好者很可能不是今石爱好者
#5 - 2017-5-22 22:51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某鲸黑:京里京气的
(bgm38)
#6 - 2017-5-23 21:37
(意识形态的水很深 你把握不住)
重新看了一遍楼主的评论。
我觉得动画是个盒子,装什么进去都行。
京都有重匠气卖日常的审美;Madhouse和Bones就喜欢浪里个浪;shaft成天搞些很电波的东西;polygon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走上了三渲二的路,搞出一堆大片既视感的东西;trigger的废燃我也不是很了解...

所以楼主不喜欢京都的审美没问题啊,他家再强势也不是“仅此一家”啊,楼主大可不必为京都挤跑了你喜欢的作品而焦虑有那么多坑货业界药丸的锅还不至于让京都来背...。我也觉得京都的作品匠气太重而压住了才气,照这个趋势可能实力很强但也难做出有颠覆性的东西
不是说京都不好,只是他家在一个点上有点太钻了
#6-1 - 2017-5-23 23:02
f_vistaing
你可能对我的观点有所误解,我并未因害怕京阿尼挤占了我喜欢动画的空间而焦虑,这也当然不是本文产生的动机;至于各家各有所长,在文章相关部分也表达了期待多元的看法,但“多元”不能为“不好”开脱。

我这一篇本质是自我探索一番,为什么京阿尼最近的出品我都不喜欢,没有其他目的与动机;另一方面,我认为类似“反鉴赏”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作品不是说没有好坏、只管看、别置评就好。
#6-2 - 2017-5-23 23:25
Rくん
f_vistaing 说: 你可能对我的观点有所误解,我并未因害怕京阿尼挤占了我喜欢动画的空间而焦虑,这也当然不是本文产生的动机;至于各家各有所长,在文章相关部分也表达了期待多元的看法,但“多元”不能为“不好”开脱。

我这一篇...
看来我说话还是需要再清楚点才行啊...我只是说他做东西的结果可能是没法太差但也没法超格的好....
#7 - 2017-5-26 01:58
(盗号狗不得好死……)
那种2l所说的现实无法还原的京阿尼式唯美,可能就是京阿尼认为动画的“灵气”之所在——动画这一媒体胜于真人映画的部分吧。
“京都美学”精致而考究,但它在自己的套路里陷得太深,远离了多元创造,长此以往也许会越发死板、无聊。
我个人也感觉到京阿尼已经把这种美学磨炼到了某种极致,让人怀疑在“创造性”这条路上它似乎已经走到头,但是在商业上,不知前路还能走多久呢…
#8 - 2017-5-31 12:59
京阿尼对入社新人的培训我不知道。但社内私塾出身的貌似称得上极少,我记得的是泽真平,山砥爱英,中原公平。大概多数是专门艺术学校毕业,接受的就是普通的日式动画的教学训练。
早年井上俊之称京阿尼的演出“控制”。京阿尼的演出技法用的算少的了。但有些动画会在画面里疯狂的塞信息。
京阿尼的演出确实有时候自己抄自己抄的厉害。从一个导演,一个演出角度看,风格大多是有延续的。自然看京都觉得就这一个,几个风格。但不至于流水线,仔细看,也能区分京都各演出的风格。
#9 - 2017-6-7 09:10
(BGMのTrinitas<=>婊冈妈<=>补冈妈<=>拜冈妈 三位一体 ...)
京阿尼只是喜欢模仿镜头感而已 最多也就是像迈克贝那样审美疲劳 这玩意就跟拟物化一样属于设计风格的一种 这个黑的不在点上
你京最大的问题是叙事能力不行 只能用镜头弥补
本来做百合动画或者废萌动画甚至废基动画都没问题做废基甚至还有加成贴近受众 但是声之形是男主角的视角配上女性化的叙事就有一种撕裂感
#10 - 2017-6-7 09:12
(BGMのTrinitas<=>婊冈妈<=>补冈妈<=>拜冈妈 三位一体 ...)
另外这duang duang的特效是摄影的锅吧 非要归到演出也不是不行 不过有点笼统
#11 - 2017-7-3 09:58
想法不错。从冰果就开始了,某种过度制作、过高完成度但是缺乏灵魂的作品风格。京吹(的百合)和声之形(的消费残疾人)都有一种自以为是、脱离现实的傲慢。

媚宅这个不假,不过离说到点子上还差一口气。我感觉这可以归结为刻奇,不过我自己说不清楚哈哈。
#12 - 2017-9-10 00:27
可能“京都式美学”在电影中是有滥用嫌疑的。不过有些场景确实需要包括音乐和画面烘托一下,这也是电影的特点。

跟漫画不同的是,电影里面心理描写不能像漫画那么详细和灵活,很多漫画里很精彩的内心戏,电影里面都无法直接展现出来;但是电影的优势在于可以用气氛撑起来,包括整个音画效果,这个是漫画做不到的。

所以漫画、电影各有优势吧。前者更有余韵和想象空间,后者感受更加直观。两者一起看可以对人物有更全面的体验。虽然我觉得漫画给我的震撼更大一些吧(可能是因为先看了漫画)。

关联条目